地震产生的是什么声波_地震产生的声波是超声波还是次声波优质

编辑:周舟 | 时间:2020-01-17 13:05:22
来源:互联网
正文
编辑推荐

地震产生的声波是超声波还是次声波

次声波。岩石什么的振动频率都很低。要是超声波,频率要达到上万Hz,你会感到一种震颤的效果。而实际地震你感到的是缓慢的摆动,因而是次声波。

地震产生的声波是超声波还是次声波?

次声波又称亚声波。是低于20赫兹又不能引起人的听觉的声波。它传播的速度和声波相同。在很多自然现象中,如地震、台风、海啸、火山爆发等过程都会有次声波产生。人为的次声源亦在核爆炸、喷气式飞机飞行时,以及行驶的车船、压缩机运转时发生。凡晕车、晕船,也都是受车、船运行时次声波的影响。利用次声波亦可监视和检测大气变化。科学研究表明,噪声污染对人的心理、生理影响是很大的。因此,在进行居室装饰中,切莫忽视对室内外噪声污染的防范和治理。 超声波声频率高于20000赫兹,超过一般正常人听觉所能接收到的频率上限,不能引起耳感的声波。其频率通常在2×104赫兹~5×108赫兹范围之间。它具有与声波一样的传播速度。因为超声波的频率高,波长短,所以它具有这样一些特性:由于它在液体和固体中的衰减得慢,因而穿透力大;超声波的定向性强,一般声波的波长长,在其传播过程中,极易发生衍射现象,而超声波的波长很短,就不易发生衍射现象,会像光波一样沿直线传播;当超声波遇到障碍物会产生反射,若遇到界面时则将产生折射现象;超声波的功率很大,能量容易集中,对物质能产生强大作用,可用来焊接、切削、钻孔、清洗机件等;在工业上被用来探伤、测厚、测定弹性模量等无损检测,以及研究物质的微观结构等;在医学上可用做临床探测,如用“B超”测肝、胆、脾、肾等病灶,或用来杀菌、治疗、诊断等;在航海、渔业方面,可用来导航、探测鱼群、测量海深等,超声波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地震前产生的是超声波还是次声波

我知道地震的时候产生的是次声波,那地震前好多动物都有特殊的表现,它们是听到了超声波还是次声波?地震前能产生超声波吗???...

我知道地震的时候产生的是次声波,那地震前好多动物都有特殊的表现,它们是听到了超声波还是次声波?地震前能产生超声波吗???

是次声波
虽然人耳听不见次声,但可以用仪器检测它的存在。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次声波有独特的性质。它不容易被大气、水和地层等物质吸收,因此传播距离远,穿透性强。次声波可以在大气中传播几千千米,其衰减吸收还不到万分之几分贝。1961年,前苏联在新地岛进行了 1500万t当量的核爆炸试验,产生的次声波足足绕了地球5周。1883年,印尼克拉克脱火山爆发产生的次声波绕地球转了3圈。1968年,前苏联一艘核潜艇在水下发生爆炸,千里之外的美国也能收到它产生的次声波,并且相当准确地判断出发生爆炸的水域。
次声波产生的影响不可忽视。研究表明,1~3 Hz的次声波可以使人产生恐惧,地震前动物的不安,就是这个频带次声波引起的;3~6 Hz的次声波能使人神经失常,失去理智;8~12 Hz的次声波可以使人思维集中,增强记忆力;但太强的次声波却使人感到烦躁、耳鸣、头痛、失眠、恶心和心悸。人的晕船和晕车,就是由于机器振动、空气和海浪摩擦发生的次声波引起的。特别强烈的次声波还会使人四肢麻木、耳聋、鼻孔出血、内脏破裂,直至死亡。因此,一些国家为了保证人们的健康,规定了环境次声的声级,如美国和挪威等国规定在 120 dB以下,瑞典等国规定在 100 dB以下。

地震中产生的是超声波还是次声波

地震过程,相当于一个冲击响应,也就是说,它这个过程应该产生所有频率的 信号,只是超声信号衰减的比较快,而低频的信号衰减得慢。所以我们实际上能检测到的,基本上度是低频信号。

地震是发出的是次声波还是超声波

次声波.地震前的地声现象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近年来的实验研究和现场观测发现,这些声音是由于震源区岩石破裂而发出的。所发出声音的频率不仅有20到2万赫兹的人类可以听到的声音,也有2万赫兹以上的超声波和20赫兹以下的次声波。人耳对超声波和次声波的作用是毫无反应的,但有些动物对它们的反应相当灵敏。例如鱼类对1—20赫兹的次声就能感觉到。而在地震前,金鱼惊慌不安,发出尖叫声,甚至跳出鱼缸,可能都与震源发出的次声波或超声波有关。

地光也是地震的一种前兆现象。地光耀眼夺目,五彩缤纷,它对动物很可能是有刺激的。鸟类的视神经特别发达,善于远视,而且它们对从未见过的色彩特别恐惧。鸟类的异常反应,在震前是很普遍的,很可能与地光有关。

另外:
动物在地震前主要有哪些异常反应?
大震前,飞禽走兽、家畜家禽、爬行动物、穴居动物和水生动物往往会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反应。大震前动物异常表现有情绪烦燥、惊慌不安;或是高飞乱跳、狂奔乱叫;或是萎靡不振、迟迟不进窝等。
动物异常观测对地震预报具有一定的意义。震区群众总结出这样的谚语:震前动物有预兆,抗震防灾要搞好。牛羊驴马不进圈,老鼠搬家往外逃;鸡飞上树猪拱圈,鸭不下水狗狂叫;兔子竖耳蹦又撞,鸽子惊飞不回巢;冬眠长蛇早出洞,鱼儿惊惶水面跳。家家户户要观察,综合异常做预报。
根据统计,目前已发现地震前有一定反常表现的动物有130多种,其中反应普遍且比较确切的约有20多种,常见的:
大牲畜,如马、驴、骡、牛等;家畜,如狗、猫、猪、羊、兔等;
家禽,如鸡、鸭、鹅、鸽子等;穴居动物,如鼠、蛇、黄鼠狼等;
水生动物,如鱼类、泥鳅等; 会飞的昆虫,如蜜蜂、蜻蜒等。
2.动物的反常表现类型:
动物的反常表现大体有三类:
兴奋型异常:如惊恐不安、不进圈、狂吠,如癫如狂,仓皇逃窜;惊飞、群迁等。
抑制型异常:如行动变得迟缓,或发呆发痴,不知所措,或不肯进食等。
生活习性变化:如冬眠的蛇出洞,老鼠白天活动不怕人,大批青蛙上岸活动等。
3.不同类型动物的异常特点:
穴居动物:指生活在洞穴里的动物,如老鼠、蛇、蚯蚓等。震前异常行为主要有:冬眠期间大量出洞;活动规律反常,成群结队,四处窜逃,惊叫,惊慌或呆痴等。像鼠类,在震前成群出洞,四处窜逃,不怕人和猫等。
水栖动物:指江河池塘中的鱼类以及蛙类等。震前较为普遍的现象是浮头昏迷、打旋翻肚、翻腾跳跃等。
地面动物:指的是牛、马等大牲畜和狗、猪、羊、兔等家畜。震前这些动物一般出现的异常现象是焦躁不安、嘶叫乱跑、萎糜不振、不进食、不进窝。而狗则更多地表现为漫无目标地狂跑狂吠,向墙脚刨洞。
飞行动物:指的是家禽及常见鸟类和昆虫。它们的异常行为主要有不符合常规的成群惊飞惊叫,不进窝巢栖息、呆滞无神、不思寻食等。如鸡往高处惊飞栖息,鹅鸭赶不下水或下水后惊飞上岸等现象。

4.动物震前异常反应有哪些主要特征?
震前动物的异常多数集中在震前1-3天,短的仅仅只有几分钟。一般来说,愈接近地震发生的时刻,动物异常的种类愈来愈多,异常现象愈集中。越靠近震中,动物的异常越明显,异常行为越强烈。
(1)发生动物异常的前兆时间分布:大量震前动物异常的时间分布主要集中在地震的前几天到震前几小时。
(2)震前动物异常地区分布特点:一般地说,一个7级地震前的动物异常反应范围可达一、二百甚至数百公里。震级大,其异常分布范围也大;震级越小,异常的范围也越小。
(3)震前动物异常与震级的关系:随着地震震级增大,动物异常的种类、数量、分布地区和反应的强烈程度都有相应的增加。一般说来,3级左右的地震前,个别动物出现异常反应。5级左右的地震前,在一定的地区范围内,常见动物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异常。7级左右的强烈地震前,较大地区范围内,许多动物出现大量的强烈异常。动物异常反应与烈度的分布关系明显。烈度越高的地区,异常反应量越大。
任何单位和个人观察到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时,应当及时向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机构报告,以便分析处理,不得根据不确凿的依据误传地震。

地震产生的声波属于______(填“次声波”或“超声波”),它的频率范围为______,我们的人耳所能听到的声

地震产生的声波属于______(填“次声波”或“超声波”),它的频率范围为______,我们的人耳所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为______,所以地震前人们并没有感知到....

地震产生的声波属于______(填“次声波”或“超声波”),它的频率范围为______,我们的人耳所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为______,所以地震前人们并没有感知到.

地震产生的声波属于次声波。频率范围多集中在1~10HZ。我们的人耳所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为20~20000Hz,所以地震前人们并没有感知到.

地震发出的声波是超声波还是次声波?

次声波、声波、超声波都有,应该说频谱分布还是很全的。但是能量主要集中在次声波

地震产生的是超声波还是次声波.

次声波

地震使由于地层伸不发生剧烈的结构变化造成的,而这些变化所造成的震动并不能达到那么高频率,就像我们敲石头,是无论如何也发不出超声波的。

查看全部
收到7053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