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宗全_知否赵宗全在历史上有原型吗?顾廷烨扶持的皇帝是谁?_赵宗全优质

编辑:周舟 | 时间:2021-05-23 08:17:57
来源:互联网
正文
编辑推荐

在最近,有一部古代社会家庭题材电视剧在网络上受到了许多网友的关注,那就是由东阳正午阳光影视有限公司出品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部剧早在拍摄阶段就吸引了许多网友的注意,该剧是根据关心则乱的同名小说改编,邀请到了赵丽颖、冯绍峰领衔主演,朱一龙、施诗、张佳宁等演员主演,这也让这部剧有着许多的看点。

知否赵宗全在历史上有原型吗?顾廷烨扶持的皇帝是谁?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主要讲述了北宋官宦家庭少女明兰的成长、爱情、婚姻故事。在剧中,皇位的问题也是备受网友们的关注,宋仁宗最后没有将皇位传给邕王或者兖王,而是传给了赵宗全,赵宗全就是顾廷烨所扶持的新皇帝。相信大家都十分好奇,赵宗全有历史原型吗?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顾廷烨所扶持的皇帝是谁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老皇帝病重垂危,然而东宫储位一直悬而未决,这个时候野心勃勃的兖王与皇帝身边的荣妃里应外合,发动了一场夺宫之变。在这场血流成河的政变中人人自危,兖王逼着皇帝写诏书册立他为嗣。

而此时远在汴京之外的赵团练父子二人临危受命,接到了老皇帝命人秘密带出的血诏和兵符,一开始赵宗全还想要明哲保身,但是在顾廷烨等人的劝说下,他决定带兵入京勤王。而他的这一决定,不仅改变了他的一生,也让男主顾廷烨的命运从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老皇帝在临死前,再三嘱咐冯绍峰饰演的顾廷烨,让他全心辅佐赵宗全父子二人,并让赵宗全也善待顾家人。据悉,剧中顾廷烨扶持的新帝赵宗全对应的正是历史上的宋英宗。宋英宗原名赵宗实,后改名为赵曙。原为宋仁宗的侄子,宋太宗赵光义嫡系子孙,后来被过继为宋仁宗养子,当皇帝五年后因病去世。

知否赵宗全在历史上有原型吗?顾廷烨扶持的皇帝是谁?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的新帝赵宗全给人一种很没用,很懦弱的感觉,当皇位唾手可及的时候,他却一再犹豫,瞻前顾后。而实际上宋英宗刚继位的那会儿,由于他不是宋仁宗的亲生儿子,他也受到了来自各方的阻力,以至于宋英宗在宋仁宗头七的时候,还说出了有人要害他,他不想当皇帝之类的这样的胡话。

历史上宋英宗在位五年后去世,死后传位给他的儿子宋神宗赵顼。宋神宗赵顼就是《知否知否》中赵策英的人物原型,而他也是冯绍峰饰演的顾廷烨将要辅佐的下一任北宋皇帝。

宋朝皇帝列表

宋朝皇帝列表

宋朝皇帝顺序宋太祖赵匡胤 -- 宋太宗赵光义 -- 宋真宗赵恒 -- 宋仁宗赵祯 -- 宋英宗赵曙 -- 宋神宗赵顼宋哲宗赵煦 -- 宋徽宗赵佶 -- 宋钦宗赵桓 宋高宗赵构 -- 宋孝宗赵昚 -- 宋光宗赵惇宋宁宗赵扩 -- 宋理宗赵昀 -- 宋度宗赵禥 -- 宋恭帝赵隰 -- 宋端宗赵昰 -- 宋卫王赵昺 宋朝(960~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时代,分为北宋和南宋。宋朝历时320年,北宋历167年,南宋历153年,共有18帝。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宋真宗、宋仁宗时期步入了盛世,北宋初期加强了中央集权,解决了藩镇割据问题。1127年靖康之变,北宋灭亡。 宋高宗赵构南迁建立了南宋。后期,抗蒙战争连年,到1276年,元朝军队占领临安,1279年,8岁的小皇帝赵昺被大臣陆秀夫背著跳海而死,厓山海战后,宋朝彻底灭亡。 扩展资料: 1、宋太祖赵匡胤 赵匡胤一生最大的贡献和成就在于重新恢复了华夏地区的统一,结束了自唐末五代以来长达近七十年的藩镇割据混战局面。为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宋仁宗赵祯 宋仁宗赵祯在位期间,宋朝出现了“仁宗盛治”,这也是宋朝的巅峰时期。百姓生活安居乐业,经济、文化高度繁荣。此外,包拯、范仲淹等一批名垂青史的大臣也都是在宋仁宗期间出现的。 3、宋神宗赵顼 宋神宗赵顼在位期间,开启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王安石变法”。虽然变法最终因守旧势力的反对宣告失败,但宋神宗希望通过变法图强之心,从未衰减。在位期间亲自主持了两次大的军事行动。 4、宋孝宗赵昚 赵昚是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他平反岳飞冤案,起用主战派人士,锐意收复中原。内政上,加强集权,积极整顿吏治,裁汰冗官,惩治贪污,重视农业生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宋朝

北宋多少位皇帝

北宋多少位皇帝

九位。 1 太祖赵匡胤 中国北宋王朝的建立者,庙号宋太祖,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出身出官家庭,赵弘殷次子。 2 太宗赵匡义 北宋第二位皇帝(967年——997年在位),在位22年。享年58岁。赵弘殷第三子,是北宋开国君宋太祖赵匡胤的亲弟弟。 3 真宗赵恒 名赵恒,原名赵德昌,是北宋的第三位皇帝。他是宋太宗的第三个儿子,登基前曾被封为韩王、襄王和寿王,997年以太子继位。宋真宗统治时期治理有方,北宋的统治日益坚固,国家管理日益完善,北宋比较强盛。 4 仁宗赵祯 宋仁宗初名受益,是宋真宗的第六子,生于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1018年立为皇太子,赐名赵祯,1023年即帝位,时年13岁。1063年病死开封,享年54岁。北宋第四代皇帝(1023年——1063年在位)。在位四十一年。 5 英宗赵曙 北宋第五代皇帝,1063年 - 1067年在位。他是前任第四代皇帝宋仁宗的从兄弟允让的第十三子。在位时碌碌无为,北宋就此衰落。 6 神宗赵顼 北宋第六代皇帝,1067年-1085年在位。 7 哲宗赵煦 北宋第七位皇帝(1086年——1100年在位),是前任皇帝宋神宗第六子,原名佣,曾被封为延安郡王,镇守宋朝西北部边境。神宗病危时立他为太子,元丰八年,神宗死,赵煦登基为皇帝,是为宋哲宗,改元“元佑”。在位15年,享年25岁。哲宗登基时,只有10岁。 8 徽宗赵佶 宋神宗十一子,是中国宋朝第八位皇帝,也同时具有相当高的艺术造诣。他兄长宋哲宗无子,死后传位于他,在位25年(1100年-1125年) 9 钦宗赵桓 北宋第九位皇帝(1126年——1127年在位)。谥号恭文顺德仁孝皇帝,在位2年。享年62岁。赵桓受父宋徽宗逊位后即位为皇帝,是为宋钦宗,改元“靖康”。 扩展资料: 领土范围: 北宋与辽国的疆界长期稳定在雁门山-大茂山-白沟一线。由于失去燕云十六州的屏障,朝廷只能在边界上广植柳树。与西夏的作战方面,宋神宗力图开拓疆土,取得了绥、熙、河、洮、岷、兰等州。宋哲宗时又进一步取得了湟水流域,洮河上游与贵德一带的土地。 崇宁三年(1104)宋廷置陇右都护府收复河湟,宣和三年(1121)西安州、怀德军又被西夏所取,宣和五年(1123)宋室重金向金国赎回幽云七州,宋朝也在与大理交界处设立了黎、叙、泸、黔、邕等州。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宋朝君主

赵祯的上一代皇帝是谁?下一个皇帝是?详细点...跪求....

赵祯的上一代皇帝是谁?下一个皇帝是?详细点...跪求....

宋仁宗赵祯的上一任皇帝是宋真宗赵恒,下一任是宋英宗赵曙。 宋真宗赵恒(968年12月23日-1022年3月23日),原名赵德昌,又曾名赵元休、赵元侃,北宋的第三位皇帝。他是宋太宗的第三个儿子,登基前曾被封为韩王、襄王和寿王,淳化五年(994年)九月,加检校太傅行开封府尹,至道三年(997年)四月登基后离任,以太子身份继位,在位25年。 乾兴元年二月十九日(1022年3月23日)于汴京延庆殿驾崩,享年五十五岁,在位共二十五年。群臣为其上谥号为文明章圣元孝皇帝,庙号真宗。十月十三日,葬于永定陵;二十三日附祭太庙。太子宋仁宗继位。 宋英宗赵曙(1032年2月16日-1067年1月25日),原名赵宗实,是濮王赵允让之子,过继给宋仁宗为嗣,是北宋第五代皇帝,1063年5月1日—1067年1月25日在位。 嘉祐八年(1063年)农历三月,仁宗逝世。夏四月初一,曹皇后发布遗诏,让赵曙继承皇帝位。文武百官进入宫廷,痛哭哀悼。韩琦读仁宗遗诏制命。赵曙到东殿接见文武百官。正式即位,是为宋英宗。四月初二,大赦天下,赐给百官爵加一等,奖赏各军。 扩展资料 赵恒体恤民情,深知民间疾苦,在位期间,每逢民间有大灾大难或者百姓流离失所时,就减免百姓的税租,让百姓得以存活,渡过难关。咸平元年(998年)四月,发生较大的旱灾。四月初四,赵恒在白鹿山祈祷求雨。四月二十一日,赵恒派使臣检查全国吏民拖欠钱物,全部免除。 赵恒在位时,定“州县三课”法。宋初,内外官任满一年,为一考,三考为一任。特别对法司之官,既有明确的转官年限,也有严格的考课与回避制度。 赵恒在位二十五年,治理有方,北宋的统治日益稳定,国家管理日益完善,社会经济繁荣,国家强盛,史称“咸平之治”。而它的缔造,得益于赵恒卓有成效的反腐倡廉的举措。 赵曙继续任用仁宗时的改革派重臣韩琦、欧阳修、富弼等人。鉴于仁宗以来的弊政,赵曙向执政宰辅们提出了裁救积弊的问题,征求大臣们的意见。 赵曙还下诏将各品级官员的转迁年限加以延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冗官”现象给朝廷财政造成的压力。为广纳人才、为国选贤,赵曙命宰执大臣推荐才行之士以充馆职。 治平三年(1066年),赵曙命司马光设局专修《资治通鉴》。赵曙同意司马光选聘助手成立书局编写历代君臣事迹的请求,批示将书局设在崇文院内,特允许其借调龙图阁、天章阁、昭文馆、史馆、集贤院、秘阁的书籍。不仅如此,赵曙还批准提供皇帝专用的笔墨、缯帛,划拨专款,供给书局人员水果、糕点,并调宦官进行服务。

赵匡胤和宋徽宗是什么关系

赵匡胤是赵佶高祖父的哥哥,也可以叫高伯祖父。赵匡胤是宋朝开国皇帝,赵佶是第八位皇帝。两人是高祖玄孙之间的关系。

赵宗全是宋朝的哪一位皇帝

赵宗全是宋朝的哪一位皇帝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里赵宗全的原型就是宋英宗赵曙,他是宋朝第五任皇帝,正史里赵曙从小被宋仁宗接到宫里抚养,嘉祐七年成为皇子,次年继承皇位,只在位4年就驾崩了。 通过《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剧中的一些细节,如提到的邕王和兖王,那么本剧的时间节点就确定是在宋仁宗晚期到宋英宗和宋神宗时期。 宋英宗,原名赵宗实,后改名赵曙,宋太宗赵光义的曾孙,商王赵元份之孙,濮王赵允让第十三子,后过继为宋仁宗赵祯养子,继承皇位,在位仅仅4年,死后传位给长子宋神宗赵顼。 这一时期是整个北宗朝最开明和开放的时期,虽然西北和西夏有一些局部战争,但国内整体一片国泰民安,天下太平。 扩展资料: 据史料记载,宋仁宗应该是史上唯一一个诈尸的皇帝,“帝初晏驾,急召太子,未至,帝复手动”。仁宗死了,太子还没赶过来,于是大臣们就看到死去的仁宗的手居然动了动。在场看护尸体的官员被这次诈尸吓得够呛。 赵宗全成功解救老皇帝,并继承了皇位,所以顾廷烨和盛明兰是最大的功臣,赵宗全自然会重用他们。 历史上赵宗全的原型是宋英宗赵曙,其子赵策英的原型是宋神宗,宋英宗他在位五年,驾崩后传位给儿子宋神宗赵顼,他们父子二人分别是北宋第五位和第六位皇帝,剧中的他们也算是苦尽甘来。

北宋多少位皇帝

北宋多少位皇帝

九位。 1 太祖赵匡胤 中国北宋王朝的建立者,庙号宋太祖,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出身出官家庭,赵弘殷次子。 2 太宗赵匡义 北宋第二位皇帝(967年——997年在位),在位22年。享年58岁。赵弘殷第三子,是北宋开国君宋太祖赵匡胤的亲弟弟。 3 真宗赵恒 名赵恒,原名赵德昌,是北宋的第三位皇帝。他是宋太宗的第三个儿子,登基前曾被封为韩王、襄王和寿王,997年以太子继位。宋真宗统治时期治理有方,北宋的统治日益坚固,国家管理日益完善,北宋比较强盛。 4 仁宗赵祯 宋仁宗初名受益,是宋真宗的第六子,生于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1018年立为皇太子,赐名赵祯,1023年即帝位,时年13岁。1063年病死开封,享年54岁。北宋第四代皇帝(1023年——1063年在位)。在位四十一年。 5 英宗赵曙 北宋第五代皇帝,1063年 - 1067年在位。他是前任第四代皇帝宋仁宗的从兄弟允让的第十三子。在位时碌碌无为,北宋就此衰落。 6 神宗赵顼 北宋第六代皇帝,1067年-1085年在位。 7 哲宗赵煦 北宋第七位皇帝(1086年——1100年在位),是前任皇帝宋神宗第六子,原名佣,曾被封为延安郡王,镇守宋朝西北部边境。神宗病危时立他为太子,元丰八年,神宗死,赵煦登基为皇帝,是为宋哲宗,改元“元佑”。在位15年,享年25岁。哲宗登基时,只有10岁。 8 徽宗赵佶 宋神宗十一子,是中国宋朝第八位皇帝,也同时具有相当高的艺术造诣。他兄长宋哲宗无子,死后传位于他,在位25年(1100年-1125年) 9 钦宗赵桓 北宋第九位皇帝(1126年——1127年在位)。谥号恭文顺德仁孝皇帝,在位2年。享年62岁。赵桓受父宋徽宗逊位后即位为皇帝,是为宋钦宗,改元“靖康”。 扩展资料: 领土范围: 北宋与辽国的疆界长期稳定在雁门山-大茂山-白沟一线。由于失去燕云十六州的屏障,朝廷只能在边界上广植柳树。与西夏的作战方面,宋神宗力图开拓疆土,取得了绥、熙、河、洮、岷、兰等州。宋哲宗时又进一步取得了湟水流域,洮河上游与贵德一带的土地。 崇宁三年(1104)宋廷置陇右都护府收复河湟,宣和三年(1121)西安州、怀德军又被西夏所取,宣和五年(1123)宋室重金向金国赎回幽云七州,宋朝也在与大理交界处设立了黎、叙、泸、黔、邕等州。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宋朝君主

赵宗全是宋朝那个皇帝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电视剧中,老皇帝偷偷的把皇位传给了赵宗全。赵宗全的原型就是宋真宗赵曙,他是宋朝第五任皇帝,正史里赵曙从小被宋仁宗接到宫里抚养,嘉祐七年成为皇子,次年继承皇位,但无奈短寿,在位五年就驾崩了。

宋朝皇帝列表

宋朝皇帝列表

宋朝皇帝顺序宋太祖赵匡胤 -- 宋太宗赵光义 -- 宋真宗赵恒 -- 宋仁宗赵祯 -- 宋英宗赵曙 -- 宋神宗赵顼宋哲宗赵煦 -- 宋徽宗赵佶 -- 宋钦宗赵桓 宋高宗赵构 -- 宋孝宗赵昚 -- 宋光宗赵惇宋宁宗赵扩 -- 宋理宗赵昀 -- 宋度宗赵禥 -- 宋恭帝赵隰 -- 宋端宗赵昰 -- 宋卫王赵昺 宋朝(960~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时代,分为北宋和南宋。宋朝历时320年,北宋历167年,南宋历153年,共有18帝。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宋真宗、宋仁宗时期步入了盛世,北宋初期加强了中央集权,解决了藩镇割据问题。1127年靖康之变,北宋灭亡。 宋高宗赵构南迁建立了南宋。后期,抗蒙战争连年,到1276年,元朝军队占领临安,1279年,8岁的小皇帝赵昺被大臣陆秀夫背著跳海而死,厓山海战后,宋朝彻底灭亡。 扩展资料: 1、宋太祖赵匡胤 赵匡胤一生最大的贡献和成就在于重新恢复了华夏地区的统一,结束了自唐末五代以来长达近七十年的藩镇割据混战局面。为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宋仁宗赵祯 宋仁宗赵祯在位期间,宋朝出现了“仁宗盛治”,这也是宋朝的巅峰时期。百姓生活安居乐业,经济、文化高度繁荣。此外,包拯、范仲淹等一批名垂青史的大臣也都是在宋仁宗期间出现的。 3、宋神宗赵顼 宋神宗赵顼在位期间,开启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王安石变法”。虽然变法最终因守旧势力的反对宣告失败,但宋神宗希望通过变法图强之心,从未衰减。在位期间亲自主持了两次大的军事行动。 4、宋孝宗赵昚 赵昚是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他平反岳飞冤案,起用主战派人士,锐意收复中原。内政上,加强集权,积极整顿吏治,裁汰冗官,惩治贪污,重视农业生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宋朝

宋朝的“奇葩”皇帝,从高雅艺术到务农种地,副业主业搞的都风采吗?

宋朝,中国古代历史经济、文化、科技的高光时刻。两宋三百多年间出了一十八位皇帝,从客观的角度来看,他们除了不怎么重视军事力量的培养外,大多还是勤政爱民的,当然不排除几个“糊涂蛋”皇帝。 撇去昏庸无道,放下帝王标准再去看宋朝的部分皇帝,不得不承认,他们除了做不好皇帝外在某些方面还是有些“建树”的,甚至还是专家级别的大咖。 宋朝时期经济十分繁荣,和历史上其他王朝“重农抑商”政策不同的是,宋朝的统治者鼓励手工业的发展。同时,宋朝皇帝坚持农耕为立国之本,对农事、农桑都非常重视,立春时更是会举办大型的活动劝课农桑,祈求丰收。 宋朝皇帝十分重视农业,重视到甚至在禁中内苑开辟了自留地。皇帝在平时“工作”之余也会来视察一下自己院里的一亩三分地,《宋史》卷三就有宋太祖六月“幸玉津园,观刈麦”的记录,所以老赵家“爱”种地的习惯是祖传的。 2019年影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皇帝赵宗全在宫里试种稻米的场景让不少小伙伴至今还记忆犹新。 现实中真的会有皇帝除了治理国家外天天侍奉“稻米”,甚至比批奏折更上瘾吗?答案是确实有,就是宋朝的第三任皇帝宋真宗。 宋真宗时期,江淮、两浙地区大旱缺水粮食减产。宋真宗便遣使到福建取占城稻,多达三万斛,在皇宫禁苑内亲自试种,观察,然后下诏在江淮、两浙地区推广,真的就是亲力亲为地种地。 除了真宗,种地称专家的那得数南宋开国皇帝赵构,这家伙认真的不比农民伯伯差。他在宫中高低两处种水稻,因地势高的秧苗发黄及早推断出了旱情,同时还在宫中养了蚕,为了预测气候,比起他陷害的岳飞那股子昏庸,种地比较适合他!

赵匡胤共当了多长时间的皇帝

  赵匡胤当了16年皇帝。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宋朝开国皇帝。后唐明宗天成年间(927年3月21日)生于洛阳夹马营(今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回族区东关),祖籍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父亲赵弘殷,母亲杜氏。赵匡胤于后汉隐帝时投奔郭威,其后郭威废汉建周,得任东西班行首,始入宦途。后从征南唐,多有功绩。
  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周世宗柴荣于北征回京后不久驾崩,逝世前任命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掌管殿前禁军。次年(960年)元月初一,北汉及契丹联兵犯边,时任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的赵匡胤受命前往御敌。初三夜晚,大军于京城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东北二十公里的陈桥驿(今河南省封丘县陈桥镇)发生哗变,将士于隔日清晨拥立赵匡胤为帝,史称“陈桥兵变”。大军随即回师京城,后周恭帝柴宗训禅位,赵匡胤登基,改元建隆,国号“宋”,史称“宋朝”、“北宋”。
  赵匡胤在位期间,致力于统一全国。依据宰相赵普的“先南后北”策略,先后灭亡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及南唐等南方割据政权,至其胞弟宋太宗赵光义在位时,复灭亡吴越、漳泉及北汉后,方才完成统一全国大业。赵匡胤于961年及969年先后两次“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解决自唐朝中叶以来地方节度使拥兵自擅的局面;设立“封桩库”贮藏钱帛布匹,期能赎回被后晋高祖石敬瑭献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但事未成而逝世。
  976年11月14日,赵匡胤逝世,享年四十九岁,在位十六年。

赵祯和赵宴是什么关系

赵宴是赵祯的胞弟

赵德芳和赵祯的关系

按演义来说,赵祯就是宋仁宗,是八王赵德芳的儿子。

赵祯的上一代皇帝是谁?下一个皇帝是?详细点...跪求....

赵祯的上一代皇帝是谁?下一个皇帝是?详细点...跪求....

宋仁宗赵祯的上一任皇帝是宋真宗赵恒,下一任是宋英宗赵曙。 宋真宗赵恒(968年12月23日-1022年3月23日),原名赵德昌,又曾名赵元休、赵元侃,北宋的第三位皇帝。他是宋太宗的第三个儿子,登基前曾被封为韩王、襄王和寿王,淳化五年(994年)九月,加检校太傅行开封府尹,至道三年(997年)四月登基后离任,以太子身份继位,在位25年。 乾兴元年二月十九日(1022年3月23日)于汴京延庆殿驾崩,享年五十五岁,在位共二十五年。群臣为其上谥号为文明章圣元孝皇帝,庙号真宗。十月十三日,葬于永定陵;二十三日附祭太庙。太子宋仁宗继位。 宋英宗赵曙(1032年2月16日-1067年1月25日),原名赵宗实,是濮王赵允让之子,过继给宋仁宗为嗣,是北宋第五代皇帝,1063年5月1日—1067年1月25日在位。 嘉祐八年(1063年)农历三月,仁宗逝世。夏四月初一,曹皇后发布遗诏,让赵曙继承皇帝位。文武百官进入宫廷,痛哭哀悼。韩琦读仁宗遗诏制命。赵曙到东殿接见文武百官。正式即位,是为宋英宗。四月初二,大赦天下,赐给百官爵加一等,奖赏各军。 扩展资料 赵恒体恤民情,深知民间疾苦,在位期间,每逢民间有大灾大难或者百姓流离失所时,就减免百姓的税租,让百姓得以存活,渡过难关。咸平元年(998年)四月,发生较大的旱灾。四月初四,赵恒在白鹿山祈祷求雨。四月二十一日,赵恒派使臣检查全国吏民拖欠钱物,全部免除。 赵恒在位时,定“州县三课”法。宋初,内外官任满一年,为一考,三考为一任。特别对法司之官,既有明确的转官年限,也有严格的考课与回避制度。 赵恒在位二十五年,治理有方,北宋的统治日益稳定,国家管理日益完善,社会经济繁荣,国家强盛,史称“咸平之治”。而它的缔造,得益于赵恒卓有成效的反腐倡廉的举措。 赵曙继续任用仁宗时的改革派重臣韩琦、欧阳修、富弼等人。鉴于仁宗以来的弊政,赵曙向执政宰辅们提出了裁救积弊的问题,征求大臣们的意见。 赵曙还下诏将各品级官员的转迁年限加以延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冗官”现象给朝廷财政造成的压力。为广纳人才、为国选贤,赵曙命宰执大臣推荐才行之士以充馆职。 治平三年(1066年),赵曙命司马光设局专修《资治通鉴》。赵曙同意司马光选聘助手成立书局编写历代君臣事迹的请求,批示将书局设在崇文院内,特允许其借调龙图阁、天章阁、昭文馆、史馆、集贤院、秘阁的书籍。不仅如此,赵曙还批准提供皇帝专用的笔墨、缯帛,划拨专款,供给书局人员水果、糕点,并调宦官进行服务。

宋仁宗和宋英宗在血缘上是什么关系?

宋云宗和宋英宗的学生是什么关系?什么关系?那么说一定是亲属关系了,一个送子是一家人嘛?

赵构和赵徳方什么关系

1、赵构是宋徽宗赵佶的第九子,赵佶是宋神宗赵顼第十一子,赵顼是宋英宗赵曙长子,赵曙是濮王赵允让之子,过继给宋仁宗赵祯为嗣,赵祯是宋真宗赵恒的第六子,赵恒是宋太宗赵光义的第三子。。。
2、赵德芳,是宋太祖赵匡胤第四子。
也就是说赵构可以算是赵德芳的第六世孙。。

什么叫历史?

历史年代表

在中国历史上有这么几个朝代让国人感到无比自豪,分别是强汉、盛唐以及富宋。 汉人这个称呼最早起源于中国的汉朝,在汉朝统治的400多年时间里,有很长一部分的事情都处于比较强势的地。特别是在汉朝统治时期将匈奴打到了非常遥远的地区,还平定了西羌、征服了朝鲜以及西南夷、收复了闽粤和南粤,并打通了一条通往西域各国的丝绸之路,直接将汉朝的强盛展现在其他国家的面前,成为多少国家向往的国度。在这漫长的对外交往中,汉朝给他们留下非常深刻的影响, 所谓其他民族或者国家的人称汉朝的使者为“汉使”,汉朝的人自然就成为了 “汉人”,一直到现在依然沿用着。 盛唐是后人对于唐朝的一个高度赞颂之词,同时从这也能看出唐朝还是一个让大家感到自豪的时代。即便是现在的美国或者其他的国家,都有不少跟中国唐朝有关的文化或者建筑。据《新唐书》记载:“观夫开元之治也,则横制六合,骏奔百蛮;及天宝之乱也,天子不能守两都,诸侯不能安九牧。”特别是在安史之乱爆发前,处于国泰民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繁华盛世,一直处于世界顶尖的发展水平。就连唐太宗李世民都被少数民族尊称为天可汗,由于可以看出唐朝在周围小国的眼中就是一个盛世。 宋朝被后人称为富宋的主要原因是,当时一直处于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的时代。由于当时商人的地位开始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东安这个行业当中,从而带动了宋朝不少地方的经济发展。据说在宋朝最繁华的时候,民间的富庶与繁荣是要远远超过唐朝的。可惜随着社会的繁荣昌盛,无论是皇上还是朝廷中的官员都开始过起富裕奢靡的生活,由此形成了一种奢靡的盛会风气。虽说立国三百余年宋朝并不是亡于内乱,但跟社会上富裕奢靡的生活方式以及不重视军事发展有很大的关系。

“历史”的近义词是什么?

“历史”的近义词是什么?

“历史”的近义词是:史书 ,史籍 ,史乘, 史册, 汗青 一.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如果仅仅只是总结和映射,那么,历史作为一个存在,就应该消失。历史的问题在于不断发现真的过去,在于用材料说话,让人如何在现实中可能成为可以讨论的问题。[1]历史是延伸的。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历史学是人类文明的轨迹。广义的“历史学”是对“史”进行同时合训而产生的“史有二义”的统一体。包括:完全独立于人们的意识之外的人类过往社会的客观存在及其发展过程;历史学家对这种客观存在和过程及其规律的描述和探索的精神生产实践及其创造出来的产品。狭义上的史学专指后者,是一种精神生产实践及其创造的属于观念形态的东西的统一体。因历史学家们考察的角度和出发点的不同,而有“活动”说、“学问”或“学术”说、“知识体系”说、“科学”说、“艺术”说和“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说、“整合”说等等不同的界定。 二.基本简介 1.广义 历史上的古文字 客观世界运动发展的过程,可分为自然史和人类社会史两方面。 2.狭义 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过程。 三.详细解释 1. 过去事实的记载。 分为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 (1)《三国志·吴志·吴主传》“纳 鲁肃 於凡品,是其聪也……屈身於陛下,是其略也” 裴松之注引《吴书》:“﹝ 吴王﹞志存经略,虽有馀闲,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 2. 指已过去的事实。 毛泽东 《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和当前的阶级斗争》:“我们的目的就是要使资本主义绝种,要使它……变成历史的东西。” 3. 经历,底细。 (1)《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这便是野鸡道台的~了。” (2)清 黄人《序》:“其文乃雄奇变化,随其一生之~而自为风气。” (3)老舍《骆驼祥子》二一:“ 夏太太 大概不会留着个知道她的~的仆人。” 4. 指自然界和社会的发展进程;沿革;来历 (1)金一 《文学观》:“从古帝王之业,真能赤手开创而无所凭藉者,~上,多不过三四人。” (2)毛泽东《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 中国的~,从此开辟了一个新时代。” (3) 菡子《源远流长》:“~在发展着,丰富着。” 5. 指历史学科。 即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学科。 鲁迅《书信集·致曹聚仁》:“ 中国学问,待从新整理者甚多,即如~,就该另编一部。” 6. 指以过去的经历和事迹的痕迹。7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明是华夏文明。中国历史最悠久。 四.词语溯源 “历史”的含义在中文中最早仅用“史”一字代表。甲骨文中“史”字与“事”相似,指事件。许慎《说文解字》说:“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便指出“史”的本意即记事者,也就是“史官”。由此引申,则代表被史官被纪录的事,换句话说,即所有被文字纪录的过去事情。 “历史”一词出现较晚,《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注引《吴书》,吴主孙权“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史”前加“历”字是指经历、历法,也就是人类经历的一段时间。在事件中加入时间的概念,“历史”一词就具有了当今的含义。也有人认为“历”乃近代日本学者为翻译英文“history”而附加之辅助义,其意味着人类所经历过的事情,在意义上其概括范围远较“史”字为之大。 在西方,多数语言的“历史”一词源出自希腊语“historia”,原义为“调查、探究”,出自“历史之父”古希腊作家希罗多德的《历史》(Historia)一书。

中国的历史起源

中国的历史起源

中国起源于华夏文明,中国一词最早见于西周初年的青铜器“何尊”铭文中的“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同时又以“华夏”、“中华”、“中夏”、“中原”、“诸夏”、“诸华”、“神州”、“九州”、“海内”等的代称出现。 “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周朝《尚书·周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 《书经》曰:“冕服采装曰华,大国曰夏”。 扩展资料: 发展历程 中国的原始社会,起自大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止于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的建立。原始社会经历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时期。氏族公社又经历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两个阶段。 元谋人是已知的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北京人是原始人群时期的典型。山顶洞人已经过着氏族公社的生活。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氏族和黄河流域的半坡氏族是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时期。 从公元前21世纪夏朝建立开始,到公元前476年春秋时期结束,是中国的奴隶社会。 禹的儿子启建立的夏,是中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公元前16世纪,夏王桀在位时,被商汤率兵灭亡。 从公元前475年战国时期开始,到公元220年东汉灭亡,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确立和初步发展时期。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推动了各诸侯国的变法运动。其中秦国商鞅变法比较彻底,使秦国逐渐成为诸侯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

赵丽颖在第几集去找赵宗全?

这个我也不清楚,你查一下

乡下人求取明兰是第几集?

23集:顾廷烨秉信投军 流寇夜袭军营 盛老太太与大老太太相见两眼泪汪汪,贺老太太与贺弘文也来了,等着几个月后吃盛长梧的喜酒。大老太太拉着盛明兰的手嘘寒问暖,说起江上遇险之事,盛明兰十分淡定。大老太太有两个孙女,出自儿子盛维与李氏,长女盛淑兰已嫁人,次女盛品兰是个皮猴子,逗得在座各位哈哈大笑。听说宥阳有流寇作乱,贺老太太就让二人出去玩耍时带上贺弘文,也好有个照应。 一大清早,盛品兰就来叫盛明兰起床,见她赖着就把她手里的瓷娃娃夺了过来,盛明兰连忙起床洗漱。顾廷烨去找赵宗全要了封书信来投军,被将军谢秉德安排在了最后的荒字队,虽说他是赵宗全推荐来的,但谢秉德并不在意。盛长梧带着盛明兰与盛品兰在外打猎,贺弘文却是扒在地上,发现了一株草药。盛明兰见了难免好笑,四个人吵吵闹闹,却突然发现前方流寇出没,几人连忙躲起来。原是南方有一大贼,先是要自立为帝,后来又降来复叛,这就闹起了流寇。私人商量一番后,决定先行离开。 顾廷烨被谢秉德将军安排挖坑埋人,他突然觉得往赵策英要书信也许是错的,他是太宗后裔,也许并不受待见。只是有了谢秉德,这军中纲纪甚是散漫,顾廷烨十分看不过去。中秋,盛明兰与盛品兰一同拜月,一人拿着一只兔子灯去见客了。来人是盛淑兰的婆婆,她儿子孙志高虽说是个秀才却品德不端,自十二岁中了秀才就再也没中过。盛淑兰带着丰厚的嫁妆下嫁,原以为能在婆家过得好受些,谁想孙家母子非但不待见盛淑兰,还拿着她的嫁妆花天酒地,妻妾成群,眼下连外室都有了身孕。 孙母此时在堂上吹嘘儿子是秀才,还说等他做了宰相,他侄儿与盛明兰就是天作之合。孙母见盛明兰来了,围在她身边转了一圈,一个劲儿地夸赞,甚至直接要把她侄儿与盛明兰的婚事定下来。堂上无一人不嫌弃,盛老太太更是看不上眼,孙母却还往自己脸上贴金,盛品兰直接出口骂她。孙母自大万分,还骂盛品兰是势利眼,接着就开始骂盛淑兰,说她哄得孙秀才无心读书一心厮混,好一个恶婆婆。盛品兰气得出了屋子大哭,十分为盛淑兰不值,怎么就摊上这么个破门户呢

明兰围功盛府是第几集

是第66集 剧情: 盛老太太被下毒昏迷 盛明兰围院讨公道 英国公想去禀报赵宗全,如今也没有回头路了,就说张氏情愿去做道姑,他们夫妇再去沈家安抚一下,他们还是世俗的亲家,赵宗全也就无话可说了。但张氏不愿,她要杀出去另博一番天地。几日后张氏孩子满月,朝中不少大臣和家眷都去了,小邹氏挣扎着不愿被带走,小沈氏顿时心疼了,冲到人群里恨不能和张氏大吵一架。小邹氏被送走了,人群散去后小沈氏才跪着求沈从兴去,甚至还把气撒到了盛明兰身上。小沈氏依旧冥顽不灵,盛明兰把他们的错一一道来,还劝沈从兴在家中修身养气。可小沈氏还是担心小邹氏,盛明兰只好用大邹氏的孩子来劝。 盛明兰刚要走,盛府就来人报称盛老太太快不行了。盛明兰心慌万分,忙回了盛府。盛老太太面色枯黄,昏迷至今,盛紘和盛明兰等人围在太医身边急的团团转。太医诊完脉却只让盛紘出来说话,盛明兰和王若弗也跟着去了。太医似是憋着什么不敢说,只是开了副方子。王若弗松了口气,盛明兰却问起了病因,盛老太太向来身体硬朗,又怎会突然这样?太医称这事儿说不清,盛明兰还想追问,王若弗心虚地打断了。盛明兰请太医多留一夜,也好让她放心些,王若弗本不愿意的,但盛紘也是这个意思,她便无话可说了。盛明兰不肯回去,还把盛紘、王若弗赶回房里休息了。回到盛老太太屋里,盛明兰又把海朝云劝回了自己院儿里,让房妈妈出去把院子守好了。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明兰是在哪一集被封为诰命夫人的

第52集:盛明兰获封诰命 朱曼娘刺伤顾廷烨 顾廷烨为白氏求来了诰命,常嬷嬷跪在白氏牌位前痛哭流涕,已无人再敢小看他们白家了。盛明兰听出旨意不太对劲,顾廷烨才把赵宗全斥责的事说出来,白氏最大的心愿就是脱了商籍,所以顾廷烨就算被官家斥责也无所谓了。四叔叔和四婶婶哭哭啼啼地把顾廷炳送走了,满顾家都被恩赦,唯独他被判了流放,可这两口子却压根没想着顾廷烨的恩情,只当他是故意的,却不知若无顾廷烨,怕是整个顾家都要被牵连。顾廷烨承袭侯爵,盛明兰也一同被特授永嘉郡夫人,封了诰命。盛明兰捧着圣旨十分不敢相信,她才多大呀,先秦大娘子都是过世后才追封的诰命,连小秦氏都是前些日子才得的。二人正欢喜时,顾家就来人了。 五房得了便宜还卖乖,居然指责顾廷烨不该让顾廷炳去流放。小秦氏假惺惺地替顾廷烨说话,顾廷烨取笑她该去南曲班子,那五叔叔护着小秦氏,小秦氏也顺水推舟地哭了起来。顾廷烨三言两语羞辱了他们,气得四叔摔了茶杯,小秦氏哭得那叫伤心就要起身立刻,盛明兰连忙上前。顾廷烨听不下去竟是摔了东西,而后彬彬有礼地赶他们走了。小秦氏哭得更大声了,几人拔腿就走。顾廷炜本指望着顾廷烨为自己谋个差事,眼下闹了这么一出看来是没意思了,小秦氏恨铁不成钢,恨不能骂死他。小秦氏认为这爵位本就该是顾廷炜的,可顾廷炜倒没什么,他倒是想袭爵,可也轮不到他。小秦氏气急,反正想要顾廷烨死的也不只他,日后自然会露出破绽。顾廷炜听闻十分无语,直接下了车。 夜里,顾廷烨在一旁咬着牙吐槽小秦氏,盛明兰专心致志地算账,没怎么搭理。顾廷烨不肯让盛明兰叫自己官人,更不能叫他二叔,逼着她叫自己二郎。盛明兰没理,说起了和小秦氏的关系,她心中自有盘算,澄园和侯府本就相邻,如今只要把中间打通做成花园,便还是和以前一样。顾廷烨没理,依旧逼着盛明兰叫他二郎,盛明兰好容易一个字一个字地蹦出来,二人齐齐笑了。 玉清观,小秦氏与身边的妈妈换了身份,似在等什么人,一卖香人称姓白,说是想向她举荐一个人。那白家大郎一直想夺回财产,此次带来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朱曼娘。次日,盛明兰在府门外为顾廷烨整理一番送他上朝,小秦氏说也要去上香要一起去。二人刚没走几步,朱曼娘便冲了出来跪在顾廷烨马前。

明兰第几集送的即位诏书

第52集:盛明兰获封诰命 朱曼娘刺伤顾廷烨顾廷烨为白氏求来了诰命,常嬷嬷跪在白氏牌位前痛哭流涕,已无人再敢小看他们白家了。盛明兰听出旨意不太对劲,顾廷烨才把赵宗全斥责的事说出来,白氏最大的心愿就是脱了商籍,所以顾廷烨就算被官家斥责也无所谓了。四叔叔和四婶婶哭哭啼啼地把顾廷炳送走了,满顾家都被恩赦,唯独他被判了流放,可这两口子却压根没想着顾廷烨的恩情,只当他是故意的,却不知若无顾廷烨,怕是整个顾家都要被牵连。顾廷烨承袭侯爵,盛明兰也一同被特授永嘉郡夫人,封了诰命。盛明兰捧着圣旨十分不敢相信,她才多大呀,先秦大娘子都是过世后才追封的诰命,连小秦氏都是前些日子才得的。二人正欢喜时,顾家就来人了。五房得了便宜还卖乖,居然指责顾廷烨不该让顾廷炳去流放。小秦氏假惺惺地替顾廷烨说话,顾廷烨取笑她该去南曲班子,那五叔叔护着小秦氏,小秦氏也顺水推舟地哭了起来。顾廷烨三言两语羞辱了他们,气得四叔摔了茶杯,小秦氏哭得那叫伤心就要起身立刻,盛明兰连忙上前。顾廷烨听不下去竟是摔了东西,而后彬彬有礼地赶他们走了。小秦氏哭得更大声了,几人拔腿就走。顾廷炜本指望着顾廷烨为自己谋个差事,眼下闹了这么一出看来是没意思了,小秦氏恨铁不成钢,恨不能骂死他。小秦氏认为这爵位本就该是顾廷炜的,可顾廷炜倒没什么,他倒是想袭爵,可也轮不到他。小秦氏气急,反正想要顾廷烨死的也不只他,日后自然会露出破绽。顾廷炜听闻十分无语,直接下了车。夜里,顾廷烨在一旁咬着牙吐槽小秦氏,盛明兰专心致志地算账,没怎么搭理。顾廷烨不肯让盛明兰叫自己官人,更不能叫他二叔,逼着她叫自己二郎。盛明兰没理,说起了和小秦氏的关系,她心中自有盘算,澄园和侯府本就相邻,如今只要把中间打通做成花园,便还是和以前一样。顾廷烨没理,依旧逼着盛明兰叫他二郎,盛明兰好容易一个字一个字地蹦出来,二人齐齐笑了。玉清观,小秦氏与身边的妈妈换了身份,似在等什么人,一卖香人称姓白,说是想向她举荐一个人。那白家大郎一直想夺回财产,此次带来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朱曼娘。次日,盛明兰在府门外为顾廷烨整理一番送他上朝,小秦氏说也要去上香要一起去。二人刚没走几步,朱曼娘便冲了出来跪在顾廷烨马前。

赵丽颖明星排名第几

肯定是第一名啦!颖宝最棒了!

明星赵丽颖资料

中文名:赵丽颖 外文名:Zanilia Zhao 别名:丽颖、颖宝、小赵总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汉族 星座:天秤座 血型:A型 身高:165CM 出生地:河北省廊坊市 出生日期:1987年10月16日 职业:演员 毕业院校:廊坊市电子信息工程学校 经纪公司:北京海润演艺经纪有限公司 代表作品:《陆贞传奇》《追鱼传奇》《妻子的秘密》《杉杉来了》 主要成就:2006年雅虎搜星冯小刚组冠军,2013青春的选择最受欢迎女演员,2013国剧盛典观众最喜爱新人女演员,2013第四届乐视盛典最受欢迎女演员,2014第十届金鹰电视艺术节金鹰女神 生肖:兔 粉丝名:颖火虫 粉丝口号:相伴丽颖,如颖随行

明星合成赵丽颖

视频要不?

明星,赵丽颖

这些行吗?你是要图吗?

哪个明星偶像是赵丽颖

黄袍加身的赵匡胤和宋徽宗,是什么关系?

黄袍加身的赵匡胤和宋徽宗,是什么关系?

赵匡胤是宋徽宗的高祖父的哥哥,也可以叫高伯祖父。 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小名香孩儿、赵九重。涿郡人,生于洛阳夹马营(今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区东关)。五代至北宋初年军事家、武术家,宋朝开国皇帝(960年2月4日-976年11月14日在位)。后周护圣都指挥使赵弘殷(宋宣祖)次子,母为杜氏(昭宪太后)。 赵佶(1082年5月5日-1135年6月5日),号宣和主人,宋朝第八位皇帝,书画家。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哲宗于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病逝时无子,太后向氏于同月立赵佶为帝,次年改年号“建中靖国”。 扩展资料: 宋太祖赵匡胤历史功绩: 1、恢复了华夏主要地区的统一,推进社会进步。 2、以“文以治国,武以安邦”这一理念实施“右文抑武”的基本国策,扭转了唐末以来武夫专权的黑暗局面,使宋代的文化空前繁盛。 3、采取“收起精兵,稍夺其权,制其钱谷”的三大纲领,巧用“杯酒释兵权”削弱相权”“罢黜支郡”“强干弱支”“内外相维”“三年一易”“设置通判”“差遣制度”等等将军权,行政权,司法权,财政权牢牢控制。一举产平了藩镇割据武夫乱政的历史状况。 4、减轻徭役,赋税专收,以法治国,兴修水利,发展生产,澄清吏治,劝奖农桑,移风易俗等一系列英明决策,推进宋朝的繁荣昌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赵佶

宋高宗和宋徽宗,宋钦宗,三人是什么关系

赵匡胤和赵构有什么关系?

赵匡胤和赵构有什么关系?

赵构是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的后代。 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赵匡胤赵匡胤忽然驾崩。二十一日,晋王赵光义即位,是为宋太宗。之后北宋的皇帝就是赵光义的后代。 赵光义生赵恒,赵恒生赵祯,赵祯生赵曙,赵曙生赵顼,赵顼生赵煦,赵煦生赵佶,赵佶生赵构。 扩展资料: 1、赵匡胤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中国大宋王朝的建立者,汉族,出生于洛阳夹马营,祖籍河北涿州。出身军人家庭,赵弘殷次子。948年,投后汉枢密使郭威幕下,屡立战功。 951年,郭威称帝,建立后周,赵匡胤任禁军军官,周世宗时官至殿前都点检。960年,他以“镇定二州”的名义,谎报契丹联合北汉大举南侵,领兵出征,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代周称帝,建立宋朝,定都开封。 在位16年。在位期间,加强中央集权,提倡文人政治,开创了中国的文治盛世,是一位英明仁慈的皇帝,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杰出人物。 2、赵光义 宋太宗赵光义(939—997年),宋朝的第二位皇帝。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太祖讳改名赵光义,即位后改名炅。太祖驾崩后,38岁的赵光义登基为帝。 即位后使用政治压力,迫使吴越王钱俶和割据漳、泉二州的陈洪进于太平兴国三年(978)纳土归附。次年亲征太原,灭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 两次攻辽,企图收复燕云十六州,都遭到失败,从此对辽采取守势。并且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在位期间,改变唐末以来,重武轻文陋习。 在位共21年,至道三年,59岁的宋太宗去世,庙号太宗,谥号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皇帝,葬永熙陵。 3、赵构 宋高宗赵构(1107——1187),字德基。宋徽宗第九子,宋钦宗之弟,曾被封为“康王”。公元1127年(靖康二年)金兵俘徽、钦二宗北去后,于应天府即位,改元建炎。 拒绝主战派抗金主张,南迁至绍兴、临安,建立南宋政权。统治期间,虽迫于形势以岳飞等大将抗金,但重用投降派秦桧。后以割地、纳贡、称臣等屈辱条件向金人求和,杀害岳飞。 公元1162年(绍兴三十二年)禅位于宋孝宗,自称太上皇。精于书法,善真、行、草书,笔法洒脱婉丽,自然流畅,颇得晋人神韵。著有《翰墨志》,传世墨迹有《草书洛神赋》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赵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宋朝君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赵匡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赵光义

请问宋皇帝赵佶和赵匡胤的第二子赵德芳是什么关系啊

同宗远亲,宋徽宗是宋太宗赵光义的子孙,赵德芳是太祖之子,太宗之侄,跟徽宗只是同宗。

宋太祖赵匡胤最遗憾的两件事,为何被宋太宗和宋徽宗弥补上了?

有宋一朝最出色的皇帝只有宋太祖赵匡胤,没有之一。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可谓是雄才大略,甩开他的后代们不知道有多少条街!这两件活在世上没有办成的憾事,只能说宋太宗算是弥补了!后面的如果你跟赵匡胤说弥补上了,他气的黄袍都一根手指能撕开! 这两件事,第一件就是灭北汉、第二件收复幽云十六州。我们先来说说第一件事,宋太祖赵匡胤,其实活着时候也攻打过北汉。时间就完成了,甚至都打到北汉首都太原!可是宋军围城三个月久攻不下,士卒们大量染病(估计是水土不服),北汉不得已向辽朝求救,辽朝发兵南下,宋军大败。导致第一次北伐失败!后来宋太祖平定南唐以后,又派人分五路大军北伐。 宋军和北汉军还有辽军三方势力厮打一片,战争也陷入了焦灼。但是突然不幸的消息传来,宋太祖死去了,不得已退兵。他的弟弟赵光义登基史称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正月,赵光义先派大将潘美等挥师北上,围攻北汉都城太原,赵光义于二月率军亲征,宋军击退辽国援兵,灭亡北汉。至此宋老大的遗愿算是完成一半! 无法征服北汉,就无法进行燕云(幽云)十六州收复!赵光义也知道打铁要趁热,不顾群臣反对,借助灭北汉的士气继续发挥预热进攻辽国,结果失败。自己还中了一箭。后来宋太宗也进行过北征,著名的杨家将就发生这个时期。 雍熙三年(986年),赵光义派遣潘美、杨业、田重、曹彬、崔彦进五位大将分东中西三路,以东路为主再行北伐。后来大家也都知道杨业被俘虏,绝食而死!收复燕云十六州也以失败告终。从此以后宋朝以守代攻,再也无法对燕云十六州发动大规模用兵!(后面还签订了澶渊之盟)。 金朝崛起以后,北宋朝来了波骚操作,也为自己灭亡埋下了伏笔!为了从辽朝手中夺取燕云十六州之地、于重和元年(1118年)遂遣使从海路赴金,商议联合灭辽事宜。此后,金宋使臣频繁接触,至宣和二年(1120年),双方商定:金取辽中京大定府,宋取辽南京析津府,辽亡后,宋将原给辽之岁币转纳于金国,金同意将燕云十六州之地归宋朝。这样来看赵匡胤宁愿不要燕云十六州,也不想自己的江山灭亡,更不想看到自己的后代受到“靖康之变”的耻辱!

赵匡胤共当了多长时间的皇帝

  赵匡胤当了16年皇帝。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宋朝开国皇帝。后唐明宗天成年间(927年3月21日)生于洛阳夹马营(今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回族区东关),祖籍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父亲赵弘殷,母亲杜氏。赵匡胤于后汉隐帝时投奔郭威,其后郭威废汉建周,得任东西班行首,始入宦途。后从征南唐,多有功绩。
  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周世宗柴荣于北征回京后不久驾崩,逝世前任命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掌管殿前禁军。次年(960年)元月初一,北汉及契丹联兵犯边,时任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的赵匡胤受命前往御敌。初三夜晚,大军于京城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东北二十公里的陈桥驿(今河南省封丘县陈桥镇)发生哗变,将士于隔日清晨拥立赵匡胤为帝,史称“陈桥兵变”。大军随即回师京城,后周恭帝柴宗训禅位,赵匡胤登基,改元建隆,国号“宋”,史称“宋朝”、“北宋”。
  赵匡胤在位期间,致力于统一全国。依据宰相赵普的“先南后北”策略,先后灭亡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及南唐等南方割据政权,至其胞弟宋太宗赵光义在位时,复灭亡吴越、漳泉及北汉后,方才完成统一全国大业。赵匡胤于961年及969年先后两次“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解决自唐朝中叶以来地方节度使拥兵自擅的局面;设立“封桩库”贮藏钱帛布匹,期能赎回被后晋高祖石敬瑭献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但事未成而逝世。
  976年11月14日,赵匡胤逝世,享年四十九岁,在位十六年。

宋太祖赵匡胤做了多少年皇帝?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976年11月14日),中国北宋王朝的建立者,庙号太祖,汉族,涿州(今河北)人。出身军人家庭,高祖赵朓,祖父赵敬,赵弘殷次子。948年,投后汉枢密使郭威幕下,屡立战功。951年,郭威称帝,建立后周,赵匡胤任禁军军官,周世宗时官至殿前都点检。周世宗柴荣死后,恭帝即位。建隆元年(960年),他以“镇定二州”的名义,谎报契丹联合北汉大举南侵,领兵出征,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代周称帝,建立宋朝,定都开封。

从960年称帝,到976年猝死,共在位16年.

赵匡胤当了多少年皇帝?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976年11月14日),960年~976年 赵匡胤在位16年,死于开宝九年十月二十(976年11月14日)日晨五更时分,时年50岁,庙号太祖,谥号英武圣文神德皇帝。 望采纳

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在位多少年?

(960 - 976)共16年

赵匡胤当了多久皇帝是怎么死的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宋朝开国皇帝。后唐明宗天成年间(927年3月21日)生于洛阳夹马营(今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回族区东关),祖籍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父亲赵弘殷,母亲杜氏。赵匡胤于后汉隐帝时投奔郭威,其后郭威废汉建周,得任东西班行首,始入宦途。
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后周世宗柴荣于北征回京后不久驾崩,逝世前任命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掌管殿前禁军。次年(960年)元月初一,北汉及契丹联兵犯边,赵匡胤受命往御。初三夜晚,大军于京城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东北二十公里的陈桥驿(今河南省封丘县陈桥镇)发生哗变,将士于隔日清晨拥立赵匡胤为帝,史称“陈桥兵变”。大军随即回师京城,后周恭帝柴宗训禅位,赵匡胤登基,改元建隆,国号“宋”,史称“宋朝”、“北宋”。
赵匡胤在位期间,致力于统一全国。依据宰相赵普的“先南后北”策略,先后灭亡荆南、湖南、后蜀、南汉及南唐等南方割据政权,至其胞弟宋太宗赵光义在位时,复灭亡吴越、闽南及北汉后,方才完成统一全国大业;赵匡胤于961年及969年先后两次“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解决自唐朝中叶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设立“封桩库”贮藏钱帛布匹,期能赎回被后晋高祖石敬瑭献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但事未成而逝世。
976年11月14日,赵匡胤逝世,享年四十九岁,在位十六年。

北宋多少位皇帝

北宋多少位皇帝

九位。 1 太祖赵匡胤 中国北宋王朝的建立者,庙号宋太祖,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出身出官家庭,赵弘殷次子。 2 太宗赵匡义 北宋第二位皇帝(967年——997年在位),在位22年。享年58岁。赵弘殷第三子,是北宋开国君宋太祖赵匡胤的亲弟弟。 3 真宗赵恒 名赵恒,原名赵德昌,是北宋的第三位皇帝。他是宋太宗的第三个儿子,登基前曾被封为韩王、襄王和寿王,997年以太子继位。宋真宗统治时期治理有方,北宋的统治日益坚固,国家管理日益完善,北宋比较强盛。 4 仁宗赵祯 宋仁宗初名受益,是宋真宗的第六子,生于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1018年立为皇太子,赐名赵祯,1023年即帝位,时年13岁。1063年病死开封,享年54岁。北宋第四代皇帝(1023年——1063年在位)。在位四十一年。 5 英宗赵曙 北宋第五代皇帝,1063年 - 1067年在位。他是前任第四代皇帝宋仁宗的从兄弟允让的第十三子。在位时碌碌无为,北宋就此衰落。 6 神宗赵顼 北宋第六代皇帝,1067年-1085年在位。 7 哲宗赵煦 北宋第七位皇帝(1086年——1100年在位),是前任皇帝宋神宗第六子,原名佣,曾被封为延安郡王,镇守宋朝西北部边境。神宗病危时立他为太子,元丰八年,神宗死,赵煦登基为皇帝,是为宋哲宗,改元“元佑”。在位15年,享年25岁。哲宗登基时,只有10岁。 8 徽宗赵佶 宋神宗十一子,是中国宋朝第八位皇帝,也同时具有相当高的艺术造诣。他兄长宋哲宗无子,死后传位于他,在位25年(1100年-1125年) 9 钦宗赵桓 北宋第九位皇帝(1126年——1127年在位)。谥号恭文顺德仁孝皇帝,在位2年。享年62岁。赵桓受父宋徽宗逊位后即位为皇帝,是为宋钦宗,改元“靖康”。 扩展资料: 领土范围: 北宋与辽国的疆界长期稳定在雁门山-大茂山-白沟一线。由于失去燕云十六州的屏障,朝廷只能在边界上广植柳树。与西夏的作战方面,宋神宗力图开拓疆土,取得了绥、熙、河、洮、岷、兰等州。宋哲宗时又进一步取得了湟水流域,洮河上游与贵德一带的土地。 崇宁三年(1104)宋廷置陇右都护府收复河湟,宣和三年(1121)西安州、怀德军又被西夏所取,宣和五年(1123)宋室重金向金国赎回幽云七州,宋朝也在与大理交界处设立了黎、叙、泸、黔、邕等州。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宋朝君主

北宋的宋仁宗是个怎样的皇帝?

说到宋朝的皇帝,先谈谈宋朝,宋朝是一个温和的朝代,一个繁华的朝代,同时也是一个懦弱的朝代,说他温和是因为宋朝终其始末没有杀过一个士大夫,不像后面明清时期,不是文字狱的大兴,就是构陷文官的下狱。 宋朝的皇帝对自己的权利把握最为精妙,他将皇权分出一部分让士大夫去制衡,同时又让士大夫受制于皇权,使国家权利平衡在一个合适的水平线,同时为了防止像唐末节度使权利过大,导致各地割据的情况的再次出现,宋朝对于兵权和将领的权力看的太重,这让士大夫从中崛起,而这也是宋朝重文轻武风气盛行的根源所在,所以宋朝是一个温和的时代。 宋朝,是历朝历代征兵最多的王朝,但它却无法应对对辽的战争,夺回丢失的燕云十六州,导致自身不得不派重兵在边境防守,所以宋朝是一个懦弱的朝代。说大宋繁华是因为工商业的发达,让这个朝代工商业发展十分的迅速,但是工商业的发达,导致小农经济体制被破坏,土地兼并严重,很多人不得不从商来以此养家糊口这就是宋朝。 而正是这样一个朝代,诞生了许多著名的皇帝,在这些皇帝中宋仁宗算是最为仁德一个。 宋仁宗--赵祯,宋朝第四位皇帝,宋仁宗天性仁孝,对人宽厚和善,喜怒不表现于外表,他是一个用一生去诠释了什么叫做仁德的皇帝,连后来的康熙乾隆皇帝都佩服他,他在位期间虽未有过对外的扩张的宏伟壮举,但是他对于自己父辈传下的江山,却守护的很好。 他在位几十年,对下属宽厚以待,让百姓休养生息,使宋朝达到一个发展的顶峰。宋仁宗知人善用,因而在位时期名臣辈出,国家安定太平,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仁宗皇帝当政期间,政府正式发行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官交子”(相对于“私交子”而言)。 这位帝王具有相当大的度量和推己及人之心,这在封建时代,也算是很难得的了。因此,以往历史学家们称誉他为“守成贤主”。 “仁政”,一直是传统政治的最高理想,宋仁宗之前,没有一个帝王能以“仁”为谥号或冠以“仁”,尽管没有多少人喜欢当战争的牺牲品,但人们总愿意记住那些会打仗的皇帝,而忘却仁宗这样以“仁”治国的“仁主”。 宋仁宗同时也是一个睿智的人,他在位期间将自己的睿智展现的很充分,宋仁宗与他的士大夫合作者们共建了和谐的人文社会,为北宋的“极盛”时代的到来。做出了重要贡献。 庆历新政,一个为民谋福祉的政策但是它的实行却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与阻挠,所以最后以失败告终,并且败得很彻底,但这从另一方面也展现出了仁宗的睿智,在事态并未发展到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宋仁宗便及时停止了改革,悬崖勒马。 虽然停止改革的理由很可笑,但是他不得不这么做,如果他像后面神宗在位时那样的优柔寡断,态度不明确,最后只会剩下人头滚滚,庆历新政的失败也使他暂时放下了革新的念头,因为他知道如果再这样改革下去,朝堂就不会稳固,再加上外敌环伺,会影响国家的根本。 同时为了国家的利益他还将自己亦师亦友的范仲淹下放了,并且赶出了中枢,哪怕他知道范仲淹这是个不可能会结党的忠臣,知道这是个济世之臣,他也无可奈何,这也是他作为一个皇帝的无奈和必要的牺牲。 公元1063年农历三月二十九日,54岁的宋仁宗去世了,大宋朝野上下莫不哭号,举国哀痛。《宋史》记载“仁宗驾崩的消息传出后,当他的死讯传到洛阳时,市民们也自动停市哀悼,焚烧纸钱的烟雾飘满了洛阳城的上空,以致“天日无光”。 他的死甚至影响到了偏远的山区,更为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当时有一位官员前往四川出差,路经剑阁,看见山沟里的妇女们也头戴纸糊的孝帽哀悼皇帝的驾崩,宋仁宗赵祯驾崩的讣告送到辽国后,出现了“燕境之人无远近皆哭”的景象。 史书记载时为辽国君主的辽道宗耶律洪基得知死讯大为惊讶,冲上来抓住宋国使者的手号啕痛哭,说:“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又说:“我要给他建一个衣冠冢,寄托哀思”。此后,辽国历代皇帝“奉其御容如祖宗”。 宋仁宗,终其一生,为国为民。在位期间,使得北宋的社会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国家太平,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本来这样一个盛世,足以支撑一位帝王奢侈的生活,但是宋仁宗在这样的环境下,不仅没有耽于享乐,反而倡导节俭。 他将自己的一生都贡献给了国家,尽心尽力,真正得做到了一个“为人君,止于仁”的皇帝。

包拯时期在位的北宋皇帝是﹖

包拯时期在位的北宋皇帝是﹖

一共经历北宋两个皇帝,一是宋真宗赵恒,一是宋仁宗赵祯。 宋真宗赵恒(968年12月23日-1022年3月23日),宋朝第三位皇帝,宋太宗第三子,母为元德皇后李氏。初名赵德昌,后改赵元休、赵元侃。历封韩王、襄王和寿王,曾任开封府尹。 宋仁宗赵祯(1010年5月12日-1063年4月30日),宋朝第四位皇帝(1022年3月23日-1063年4月30日在位)。 宋仁宗初名受益,是宋真宗的第六子,北宋第四代皇帝。1018年立为皇太子,赐名赵祯,1023年即帝位,时年13岁。1063年病死开封,享年54岁。 在位四十一年。在位时候宋朝进入鼎盛,但也是衰落的起点。在位后期,官僚膨胀,对外战争屡战屡败,虽然西夏已向宋称臣,但已经出现经济危机。 而且,还有南蛮叛乱、交趾之乱。后来虽有“庆历新政”,但尚未成功。其陵墓为永昭陵。谥号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 扩展资料: 北宋(960—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 北宋疆域东北以今海河、河北霸州、山西雁门关为界;西北以陕西横山、甘肃东部、青海湟水为界;西南以岷山、大渡河为界。宋神宗时通过熙河开边收复河湟,宋徽宗时期于青海北部置陇右都护府,并重金赎回幽云七州。 宋朝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采用分化事权方式,宰相职位由多人担任,还实行官衔与实际职务分离的官吏任用制度,这些对维护国家统一,起了重要的作用,也造成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有人认为北宋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文化最繁荣的时代 ,儒学得到复兴,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政治也较开明,经济文化繁荣。咸平三年(1000年)GDP为265.5亿美元,占据世界比重的22.7% ,人均GDP为450美元,超过当时西欧的400美元,北宋时期,因推广占城稻,人口从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的3710万迅速增至宣和六年(1124年)的12600万。 北宋时期对外关系在唐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在东亚同朝鲜和日本关系交流密切,在东南亚同越南和印尼也加强了联系,同时还影响到了西亚和非洲。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北宋

北宋仁宗时代的时间和各个年号,其中发生了什么事件

在位 1022年3月23日-1063年4月30日
年号 天圣:1023年-1032年十一月
明道:1032年十一月-1033年
景祐:1034年-1038年十一月
宝元:1038年十一月-1040年二月
康定:1040年二月-1041年十一月
庆历:1041年十一月-1048年
皇祐:1049年-1054年三月
至和:1054年三月-1056年九月
嘉祐:1056年九月-1063年

仁宗即位时,由刘太后垂帘听政,明道二年(1033年)太后听政十一年后病卒,仁宗始亲政。

在位期间最主要的军事冲突在于西夏,夏景宗李元昊即位后改变其父夏太宗李德明国策、展开宋夏战争,延州,好水川、定川三战宋军皆有失利之处,韩琦、范仲淹更在好水川之战后被贬。到定川之战、西夏分兵欲直捣关中的西夏军遭宋朝原州(今甘肃镇原)知州景泰的顽强阻击,全军覆灭、西夏攻占关中的战略目标就此破灭。西夏因连年征战国力难支,最后两国和谈;夏向宋称臣、宋每年赐西夏绢十三万匹、银五万两、茶二万斤,史称“庆历和议”、取得了近半世纪的和平。

辽兴宗时以萧惠陈兵宋境。接着,宋朝与辽国协议,以增加岁币为条件,维持澶渊之盟的和平协议,史称重熙增币。

但需注意岁币支出对宋而言并非沉重负担,比起选择战争的军费、岁币开支无足轻重。宝元元年,陕西出支为1551万、宝元二年展开宋夏战争后、庆历二年陕西出支为3363万、几近赤字。辽国失去南下劫掠的经济诱因、也是辽宋能维持百年和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皇佑四年(1052年),侬智高反宋,军队席卷广西、广东各地。仁宗任用狄青、余靖率兵南征。皇佑五年,狄青夜袭昆仑关,大败侬智高于归仁铺之战。次年,侬智高死于大理国,乱平。[3]

仁宗执政时期,由于长期的和平,宋朝经济快速发展,并出现交子。仁宗时冗兵特别严重,全国军队总计125万9千人,占赋税十分之七。

庆历新政庆历新政由范仲淹十大政策揭开序目——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但反对势力庞大,难以推动,一年四个月后便宣布中止。仁宗一朝对外虽无重大战争,对内亦无重大革新。

宋仁宗在位42年,是宋朝皇帝中执政最长的一人,生性恭俭仁恕,百司曾奏清扩大苑林,宋仁宗说:“吾奉先帝苑囿,犹以为广,何以是为?”。宋仁宗去世后,“京师罢市巷哭,数日不绝,虽乞丐与小儿,皆焚纸钱哭于大内之前”。就连讣告送到辽国时,竟“燕境之人无远近皆哭”,耶律洪基痛哭道:“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史载辽道宗“惊肃再拜,谓左右曰:‘我若生中国,不过与之执鞭持盖一都虞侯耳!’”。

王夫之批评宋仁宗“无定志”,“计此三十年间,人才之黜陟,国政之兴革,一彼一此,不能以终岁。吏无适守,民无适从,天下之若惊若骛、延颈举趾、不一其情者,不知其何似,而大概可思矣。……夫天子之无定志也,既若此矣。”。



在大多数宋人眼里,“仁宗盛治”远过“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在嘉祐四年(西元1059,距赵祯驾崩还有四年),以宰相富弼为首的群臣连续五次上表请求给他加尊号为“大仁至治”,但是赵祯都没有批准。但他死后再也阻止不了群臣给他加上“仁”的尊号了。翰林学士王圭等群臣给他写谥曰:“臣闻元精磅礴,济万物而不昭其迹者,荐名曰天;至德汪洋,泽万世而不有其功者,建谥于帝……维其历古圣贤之君,莫不极所以尊明令显之称,又或至于代相袭之。夫仁者圣人之盛德,岂独未有以当之耶抑当时鸿儒巨学反略于稽求抑又天之所启、期以克配先帝之庙乎《诗》云:‘维天之命,于穆不已’,此之谓欤惟功以创业为祖,德以守成为宗,皆尊尊之大义也。先帝尊谥,宜天锡之曰神文圣武明孝皇帝,庙曰仁宗。”

“仁”就是对帝王的最高评价,“为人君,止于仁。”《宋史》评价赞美仁宗及其盛治:“(仁宗)在位四十二年之间,吏治若偷惰,而任事蔑残刻之人;刑法似纵弛,而决狱多平允之士。国未尝无弊幸,而不足以累治世之体;朝未尝无小人,而不足以胜善类之气。君臣上下恻怛之心,忠厚之政,有以培壅宋三百余年之基。子孙一矫其所为,驯致于乱。《传》曰:“为人君,止于仁。”帝诚无愧焉。

他的群臣们这样歌颂“仁宗盛治”:“四十二年于兹,可谓海内大治矣。窃迹羲黄之前,敻乎莫索其详。自《诗》、《书》之载,未有如兹之盛者也。”

北宋学者邵伯温这样赞美“仁宗盛治”:盖帝知为治之要:任宰辅,用台谏,畏天爱民,守祖宗法度。时宰辅曰富弼、韩琦、文彦博,台谏曰唐介、包拯、司马光、范镇、吕诲云。呜呼,视周之成、康,汉之文、景,无所不及,有过之者,此所以为有宋之盛欤?”

北宋政论家陈师锡这样怀念“仁宗盛治”:“宋兴一百五十余载矣,号称太平,飨国长久,遗民至今思之者,莫如仁宗皇帝。……以致庆历、嘉佑之治为本朝甚盛之时,远过汉唐,几有三代之风。”

大文豪苏轼说:“宋兴七十余年,民不知兵,富而教之,至天圣、景祐极矣。”天圣、景祐都是宋仁宗的年号。即使目空无人的南宋宰相秦桧]]也曾说到:“昔我仁祖临御,亲选天下十有五人崇论宏议,载在方册。庆历、嘉佑之治上参唐虞,下轶商周,何其盛哉!”南宋人名人卫径]]也称:“嘉祐之治”振古无及。

在宋代有太多赞美、歌颂仁宗及其“盛治”的宋人,这些人包括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曾巩、胡安国、刘光祖、周必大、杨万里、王璧、陈俊卿、刘克庄、赵汝腾、叶适、王十朋、文天祥等等。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自春秋战国后,第二个比较开放和宽容的时期。其根源就在于太祖皇帝赵匡胤的重文抑武和宽宏大量。

赵匡胤统一中国后,通过杯酒释兵权,实现了向文官治国的转变,未杀有功大臣。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赵匡胤制定了法律,规定不能在朝廷上鞭打大臣,不准对公卿辱骂。宋朝不兴文字狱,对读书人比较宽容。

到了宋仁宗赵祯继位,把这个传统弘扬到最大。赵祯爱好学习,崇拜儒家经典。他首次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拿出来合在一起让学生学习,开了“四书”的先河。

有一次,出使北方的使者报告说高丽的贡物越来越少了,要求出兵。仁宗说:这只是国王的罪过。现在出兵,国王不一定会被杀,反而要杀死无数百姓。所以最终置之不理。

四川有个士子,献诗给成都太守:“把断剑门烧栈阁,成都别是一乾坤。”这不是明目张胆地煽动造反么·成都太守将他缚送京城,交给皇帝严加惩治。可是仁宗却道:“这是老秀才急于要做官,写首诗泄泄愤,怎能治罪呢·不如给他个官做做吧。就授其为司户参军。”

仁宗在位四十二年,最后病死于汴京宫中福宁殿。遗诏中说:由太子赵曙即位,进曹皇后为太后,丧礼必须从简。死时讣告送到敌对国家辽国,竟然“燕境之人无远近皆哭”,连辽国皇帝耶律洪基也握着使者的手嚎啕痛哭道:“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宋·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可见赵祯真是无愧“仁”宗的称号。

宋仁宗时期的宰相是哪几位?

宋仁宗时期的宰相是哪几位?

共23位,分别:王钦若、丁谓、冯拯、王曾、李迪、张知白、张士逊、吕夷简、王随、陈尧佐、章得象、晏殊、杜衍、贾昌朝、陈执中、文彦博、 宋庠、庞籍、 梁适、刘沆、韩琦、曾公亮、 富弼 。 1、王钦若 王钦若(962年—1025年),字定国,临江军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北宋初期奸臣,五鬼之一。宋真宗时期官至宰相、主和派代表。 王钦若为淳化三年(992年)进士甲科及第。历任秘书省校书郎、太常丞、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刑部侍郎等职。澶渊之战时,王钦若主张迁都金陵,与宰相寇准对立,出判天雄军。 大中祥符初年,为迎合宋真宗仙道需求,伪造天书,争献符瑞,封禅泰山。累官司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玉清昭应宫使、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他二度为相,被时人称为“瘿相”。 北宋天圣三年(1025年)病逝,追赠太师、中书令,谥号“文穆”。因主导编纂《册府元龟》而知名。 2、丁谓 丁谓(公元966~公元1037),字谓之,后更字公言,两浙路苏州府长洲县人,祖籍河北。北宋宰相、奸臣。 与王钦若等人并称为五鬼。先后任参知政事(副相)、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正相),封晋国公。前后共在相位七年。 丁氏先祖是河北人,五代时迁居苏州。祖父丁守节,与范仲淹曾祖范梦龄同是吴越国中吴军节度使钱文奉的幕僚,任节度推官,遂为长洲人。 通籍后官运亨通,历任三司户部判官、工部员外郎、三司盐铁副使。大中祥符元年(1008),召为右谏议大夫,权三司使,加枢密直学士。后历任礼部侍郎、参知政事,工、刑、兵三部尚书。 大中祥符九年(1016)九月,丁谓以参知政事身份任平江军节度使,衣锦归里,“建节本镇,一时为荣”。 离京时,宋真宗特赐御诗七言四韵和五言十韵,“尤为盛事”。天禧初(1017),以吏部尚书复参知政事。不久,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任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玉清昭应宫使、平章事兼太子少师。 乾兴元年(1022),封为晋国公。丁谓任苏州军节度使时,宋真宗曾为他在苏城西南横山吴王拜郊台后丁家山下建造过第宅。又,蓝家巷(今钮家巷)原有丁晋公庙。 因作恶太多,丁谓最后被罢相,贬为崖州(今海南省三亚市)司户参军,他的四个儿子、三个弟弟全部被降黜。 抄没家产时,从他家中搜得各地的贿赂物品,不可胜纪。景祐四年(1037)闰四月,卒于光州,归葬苏州城西华山习嘉原。 3、冯拯 冯拯,字道济,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太宗太平兴国二年进士。历知数州。 真宗咸平四年自枢密直学士迁右谏议大夫、同知枢密院事。景德二年拜参知政事。以疾罢。大中祥符四年知河南府。七年,除御史中丞,又以疾出知陈州。 天禧四年拜吏部尚书、同平章事,充枢密使,进左仆射。仁宗天圣元年罢相,出判河南府(同上书),卒,年六十六。谥文懿。《宋史》卷二八五有传。 4、王曾 王曾(978年12月27日—1038年12月12日),字孝先,青州益都(今山东青州)人,北宋名相。 王曾少年孤苦,善作文辞。咸平年间,王曾连中三元(发解试、省试、殿试皆第一),以将作监丞通判济州。累官吏部侍郎,两拜参知政事。 曾规谏宋真宗造天书、修宫殿之事。宋仁宗即位后,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以计智逐丁谓,朝廷倚以为重。后罢知青州。 景祐元年(1034年),召入为枢密使,次年再次拜相,封沂国公。因与吕夷简不和,一同被罢免,王曾出判郓州。 宝元元年(1038年),王曾在郓州去世,年六十一。获赠侍中,谥号“文正”。有《王文正公笔录》。 5、李迪 李迪(971年-1047年 ),字复古,先祖为赵郡人,后迁家至濮州(今山东鄄城旧城)。北宋名臣、诗人。 景德二年(1005年),李迪状元及第,历任通判、知州、知制诰、节度使等职,多次出入内外,两度官至宰相。晚年以太子太傅致仕。 庆历七年(1047年),李迪去世,年七十七。追赠司空、侍中,谥号“文定”,仁宗亲题其碑首为“遗直之碑”。《全宋诗》录其诗,《全宋文》录有其文。 6、张知白 张知白(?-1028年),字用晦。沧州清池(今河北沧州东南)人。北宋宰相。 端拱二年(989年)进士,历任龙图阁待制、御史中丞、参知政事等。后知剑、邓、青三州等职务。又官河阳(今河南省洛阳市)节度判官。 咸平年间上疏,真宗召试舍人院,权授右正言。仁宗天圣三年(1025年),以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性节俭,“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天圣六年(1028年),卒于任上。赠太傅、中书令,谥文节。 7、 张士逊 张士逊(964年—1049年),字顺之,阴城(今湖北老河口)人,一说故均州(今湖北丹江口市)人。北宋政治人物、诗人。 宋太宗淳化三年(992)举进士第,为均州郧乡县(今湖北郧县)主簿,除射洪(今属四川)令,历江南、广东、河北转运使、礼部尚书、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 康定元年(1040)拜太傅,封邓国公(今河南邓县一带)致仕。皇祐元年(1049)卒,年八十六,谥文懿。张士逊曾经活跃于北宋政坛,在真宗、仁宗二朝三次拜相。 8、吕夷简 吕夷简(978年-1044年10月3日),字坦夫。淮南路寿州(今安徽凤台)人,祖籍京东路莱州(今属山东)。北宋政治家,太子太师吕蒙正之侄、光禄寺丞吕蒙亨之子。 咸平三年(1000年),吕夷简登进士第,初补绛州军事推官。后以刑部郎中权知开封府。宋仁宗即位,进右谏议大夫,以给事中职参知政事。 天圣六年(1028年),拜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明道二年(1033年)罢相,不久复职。景祐二年(1035年),加右仆射,封申国公。 次年,因与王曾争事,二人同时罢相。康定元年(1040年)再次拜相。庆历元年(1041年),徙封许国公,兼枢密使。其后因病以太尉致仕。 庆历四年(1044年)去世,年六十六。追赠太师、中书令,谥号“文靖”。嘉祐八年(1063年),配享仁宗庙庭。宝庆二年(1226年),绘像于昭勋阁,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吕夷简辅佐年少的仁宗,在太后临朝听政的情况下,正确处理北宋社会诸多矛盾,保证了北宋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为宋代名相之一。原有文集二十卷,今已佚。《全宋诗》录其诗十一首。 9、王随 王随(约975~1039年),字子正,北宋河阳(河南孟县)人。宋真宗时,以给事中知杭州,往兴教寺谒小寿禅师,机语契合,竟明大法。 曾为长水子璇禅师之首楞严义疏注经作序,并删次《景德传灯录》三十卷为《传灯玉英集》十五卷行世。宋仁宗明道年间,出任宰相(也有史书作“丞相”)。临终书偈而逝。 10、陈尧佐 陈尧佐(963年—1044年10月26日 ),字希元,号知余子。阆州阆中人。北宋宰相、水利专家、书法家、诗人,左谏议大夫陈省华次子、枢密使陈尧叟之弟、天雄节度使陈尧咨之兄。 端拱元年(988年),陈尧佐进士及第,授魏县、中牟县尉。咸平初年,任潮州通判。历官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景祐四年(1037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康定元年(1040年),以太子太师致仕。庆历四年(1044年),陈尧佐去世,年八十二。追赠司空兼侍中,谥号“文惠” 。 11、章得象 章得象(978~1048年),字希言,建宁军浦城(今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人。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 咸平五年(1002年),进士及第,授大理寺评事,知玉山县,拜大理寺丞等。天圣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景祐三年,同知枢密院事、户部侍郎。 宝元元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庆历八年(1048年),去世,赠太尉兼侍中,谥号文宪。皇祐年间,改谥文简,著有《章文简公诗集》等。 12、晏殊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 ),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 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13、杜衍 杜衍(978年—1057年3月17日),字世昌。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北宋名臣,唐朝名相杜佑之后。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杜衍登进士第,补扬州观察推官,历知乾、扬、天雄、永兴、并等州军,以善于治狱闻名。 宋仁宗特召其为御史中丞,兼判吏部流内铨。历任知审官院、知永兴军、枢密使等职。庆历四年(1044年),拜同平章事,支持“庆历新政”,为相百日而罢,出知兖州。 庆历七年(1047年),以太子少师致仕,累加至太子太师,封祁国公。杜衍寓居南都十年后,于嘉祐二年(1057年)去世,年八十。获赠司徒兼侍中,谥号“正献”。 14、贾昌朝 贾昌朝(997年—1065年),字子明。真定获鹿(今河北获鹿)人。北宋宰相、训诂学家、文学家、书法家。 宋真宗天禧元年(1017年)赐同进士出身,任为国子监说书。宋仁宗朝,历任天章阁侍讲、参知政事、枢密使、同平章事、判大名府等职。 官至左仆射、观文殿大学士、判尚书都省,封魏国公。治平二年(1065年)去世,年六十八。追赠司空兼侍中,谥号“文元”。宋英宗亲题其墓碑为“大儒元老之碑”。 15、 陈执中 陈执中(990-1059),字昭誉,参知政事陈恕之子,北宋洪州南昌(今属江西)人。真宗时以父荫为秘书省正字。累迁卫尉寺丞,知梧州。 后历知江宁府、扬州、永兴军。仁宗宝元元年同知枢密院事。庆历元年出知青州,改永兴军。四年,召拜参知政事。五年,同平章事兼枢密使。 皇祐元年出知陈州。五年,再入相。至和二年充镇海军节度使判亳州。逾年辞节,以司徒致仕。嘉祐四年卒,年七十。谥恭。 16、文彦博 文彦博(1006年10月23日-1097年6月16日),字宽夫,号伊叟。汾州介休(今山西介休)人。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书法家。 天圣五年(1027年),文彦博进士及第,历任殿中侍御史、转运副使、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因讨平王则起义之功,升任同平章事(宰相)。 皇祐三年(1051年)被劾罢相,出知许、青、永兴等州军。至和二年(1055年)复相。嘉祐三年(1058年),出判河南等地,封潞国公。 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极论市易法“损国体、惹民怨”,出判大名、河南府,累加至太尉。元丰六年(1083年)以太师致仕。宋哲宗即位后,经宰相司马光举荐,起授平章军国重事。元祐五年(1090年),再次致仕。 绍圣四年(1097年),降授太子少保,同年去世,年九十二。 17、 宋庠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今河南商丘民权县双塔乡)人。 北宋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 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 18、庞籍 庞籍(988年—1063年),字醇之,单州成武(今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人。北宋宰相。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进士及第后,任黄州司理参军,深得知州夏竦的赞许,认为庞籍极具宰相之才,他日必成大器。 不久庞籍又先后升任为江州军事判官,开封府司法参军,刑部详复官,群牧判官,大理寺丞,殿中侍御史,累迁至枢密副使、枢密使、太子太保等,封颖国公。 庞籍不仅与韩琦、范仲淹等人交好,还提携了司马光、狄青等人。 嘉佑八年(1063年),庞籍去世,年七十六。追赠司空、侍中,谥号“庄敏”。 19、 梁适 梁适,字仲贤,公元1000年(宋咸平三年)出生于山东东平。其父梁颢为翰林大学士,以父荫为官。虽然“状元父子”双双早逝,仲贤却带领家族走向繁盛。 称“忠孝三梁”(梁颢,梁固,梁适),可与“文情三苏”(苏洵,苏轼,苏辙)比肩。 宋代,是东原梁氏家族最为显赫之时,其族人居朝为官宦者颇多,当时就有着“满堂笏,梁半朝”之称,与东汉时期梁统家族一样辉煌盛名。 20、刘沆 刘沆,今江西省永新县埠前镇三门前人。北宋至道元年(995年)九月十八日生。天圣八年(1030年)刘沆进士及第,名列第二。 宋仁宗时任参知政事(副宰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共7年,“自进士设科,擢高第至宰相者,吉郡以沆为首”,在位以“长于吏事”著称。 21、韩琦 韩琦(1008年8月5日-1075年8月8日 ),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北宋政治家、词人。 韩琦为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进士,历任将作监丞、开封府推官、右司谏等职。曾奉命救济四川饥民。宋夏战争爆发后,他与范仲淹率军防御西夏,在军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人称“韩范”。 之后又与范仲淹、富弼等主持“庆历新政”。韩琦为相十载、辅佐三朝,为北宋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 在朝中,他运筹帷幄,使“朝迁清明,天下乐业”;在地方,他忠于职守,勤政爱民。是封建社会的官僚楷模,与富弼齐名,并称“富韩” 。 熙宁八年(1075年),韩琦去世,年六十八。宋神宗为他御撰“两朝顾命定策元勋”之碑。追赠尚书令,谥号“忠献”,配享宋英宗庙庭。宋徽宗时追封魏郡王。 22、曾公亮 曾公亮(999年-1078年2月27日),字明仲,号乐正,汉族,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市)人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刑部郎中曾会次子。 天圣二年(1024年),曾公亮登进士第,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历官知县、知州,知府、知制诰、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参知政事、枢密使、同平章事等,累封鲁国公。 卒年八十,获赠太师、中书令,配享英宗庙廷,赐谥“宣靖”。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23、 富弼 富弼(1004年2月13日 —1083年8月8日),字彦国。洛阳人。北宋名相、文学家。 天圣八年(1030年),富弼举茂才异等,历授将作监丞、直集贤院、知谏院等职。庆历二年(1042年)出使辽国,以增加岁币为条件,据理力争,拒绝割地要求。 任枢密副使时,与范仲淹等共同推行庆历新政。新政失败后,出知郓州、青州等地。任内救助数十万灾民。至和二年(1055年)拜相。宋英宗即位,召为枢密使,因足疾解职,进封郑国公。曾劝宋神宗“愿二十年口不言兵”。 富弼多次出使辽国,对西夏情形也十分关注。他利用自己对宋、辽、西夏三国关系的透彻了解,助宋朝撬开辽夏同盟,使宋、辽、西夏三足鼎立的格局逐渐稳定下来。 熙宁二年(1069年),再度为相,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判亳州。拒不执行青苗法,声称“新法,臣所不知”。后以司空、韩国公致仕,退居洛阳,仍继续请求废止新法。 元丰六年(1083年),富弼去世,年八十。累赠太师,谥号“文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宋朝宰相

查看全部
收到6199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