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恺之代表作-顾恺之代表作,顾恺之,代表作优质

编辑:周舟 | 时间:2021-08-19 04:49:02
来源:互联网
正文
编辑推荐

顾恺之有哪些代表作?

顾恺之(346~407)字长康,晋陵无锡(今属江苏)人,东晋大画家。他出身士族,多才多艺,以“画绝、才绝、痴绝”而驰名于世,曾任参军、散骑常侍等职。顾恺之对中国绘画及绘画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人物画善于用淡墨晕染增强质感,运用“铁线描”勾勒出劲挺有力的细线,衣服线条流畅而飘逸,优美生动,并以人物面部的复杂表情,来隐现其内心的丰富情感,具有强大的艺术魅力。他在《魏晋胜流画赞》、《论画》、《画云台山记》等画论中还提出了传神论、以形守神、迁想妙得等观点,主张绘画要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通过形象思维来把握对象的内在本质,对后世的绘画产生了深远影响。现今传世的顾恺之作品摹本有《洛神赋图》、《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等。

顾恺之有什么代表作...??

顾恺之代表作:
洛神赋图
列女仁智图

顾恺之(约公元345年—公元406年),字长康,小字虎头,东晋画家。江苏人。曾为桓温及殷仲堪参军,义熙初任通直散骑常侍。
顾恺之知识渊博而有才气,擅长诗赋、书法,尤其精通绘画。工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当时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他的画师法卫协而又有所变化,他的画有敷染容貌,以浓色微加点缀,不求晕饰;笔迹周密,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春云浮空的特点。史有以曹不兴、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精通画论,其“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对我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影响很大。他的画作极多,有隋朝官本《司马宣王像》、《谢安像》、《刘牢之像》、《恒玄像》、《列仙图》,著录于《梁太清目》;《宣和画谱》著录有《夏禹治水图》、《春龙出蛰图》等九件。其中传世的《女史箴图》卷,传为早期摹本,现藏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馆。另传顾之《洛神赋图》卷,乃宋人所作,现藏故宫博物院。他的画论有《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等。 主要作品
洛神赋图卷局部之十七 洛神赋图卷局部之十六
洛神赋图卷局部之十五 洛神赋图卷局部之十四
洛神赋图卷局部之十三 洛神赋图卷局部之十二
洛神赋图卷局部之十一 洛神赋图卷局部之十
洛神赋图卷局部之九 洛神赋图卷局部之一
洛神赋图卷局部之八 洛神赋图卷局部之七
洛神赋图卷局部之六 洛神赋图卷局部之五
洛神赋图卷局部之四 洛神赋图卷局部之三
洛神赋图卷局部之二 列女仁智图卷局部之十一
列女仁智图卷局部之十 列女仁智图卷局部之九
列女仁智图卷局部之八 列女仁智图卷局部之七
列女仁智图卷局部之六 列女仁智图卷局部之五
列女仁智图卷局部之四 列女仁智图卷局部之三
列女仁智图卷局部之二 列女仁智图卷局部之一
斲琴图局部之二 斲琴图局部之一
斫琴图 女史箴图卷局部


顾恺之的代表作是什么?

顾恺之(约348~409)

姓名
中文名称: 顾恺之
又名: 字长康
朝代: 东晋
生卒年: 346-407
国别: 中国
籍贯: 江苏无锡
代表作
美术图片: 洛神赋图卷(局部)
类别: 古代画家
栏目关键词: 古代名画 晋、梁、隋 生平简介
生平简介
(346-407)〔东晋〕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今江苏无锡)人。义熙初年(405-418)任通直散骑常侍,博学多能,工诗善书精丹青。沉浸艺术,孜孜不倦,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绘画尝从师卫协,擅作佛像、人物、山水、走兽、禽鸟,尤善点睛,自谓“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其笔法如春蚕吐丝,初见甚平易,细看则六法兼备;设色以浓彩微加点缀,不晕饰,运思精微,襟灵莫测,神气飘然。兴宁中在建康瓦棺寺壁作《维摩诘像》,容貌清羸,神态忘言,轰动一时。尝为裴楷画像,颊上添三毫,倍觉有神采。又为谢鲲造像,布以石岩之中,可谓别出心裁,其对此自云:“此子宜置丘壑中”。画中兴帝相列像,妙极当时。唐代张怀瓘对其画评价甚高,云:“张僧繇得其肉,陆探微得其骨,顾恺之得其神。”史称曹不兴、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为“六朝四大家”。又通画理,著《论画》一篇,对后人颇有启迪。画迹甚多,有《司马宣王像》《谢安像》《刘牢之像》《王安期像》《阮修像》《阮咸像》《晋帝相列像》《司马宣王并魏二太子像》《桂阳王美人图》《荡舟图》《虎豹杂鸷鸟图》《凫雁水鸟图》《庐山会图》《水府图》《行三龙图》《夏禹治水图》等。传世作品有《列女仁智图》卷、《洛神赋图》卷(为宋人摹本),现均藏故宫博物院。



东晋画家,绘画理论家,诗人。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属江苏省)人。曾任参军、散骑常侍等职。出身士族,多才艺,工诗词文赋,尤精绘画。擅肖像、历史人物、道释、禽兽、山水等题材。画人物主张传神,重视点睛,认为“传神写照,正在阿堵(指眼睛)中”。注意描绘生理细节,表现人物神情,画裴楷像,颊上添三毫,顿觉神采焕发。善于利用环境描绘来表现人物的志趣风度。画谢鲲像于岩壑中,突出了人物的性格志趣。其画人物衣纹用高古游丝描,线条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自然流畅。顾恺之的作品无真迹传世。流传至今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等均为唐宋摹本。顾恺之在绘画理论上也有突出成就,今存有《魏晋胜流画赞》、《论画》、《画云台山记》3篇画论。提出了传神论、以形守神、迁想妙得等观点,主张绘画要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重视对所绘对象的体验、观察,通过形象思维即迁想妙得,来把握对象的内在本质,在形似的基础上进而表现人物的情态神思,即以形写神。顾恺之的绘画及其理论上的成就,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顾恺之著有《启蒙记》3卷,另有文集20卷,均已佚。但仍有一些诗句流传下来,如“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茏,若云兴霞蔚”等,细致生动地描写了江南的秀丽景色,充满诗情画意。


顾恺之的代表作有那两个?

  是《斫琴图》和《洛神赋图》。
  《斫琴图》是宋代摹本之一。又叫《女史箴图》。此图虽不及《洛神赋图》有名,也不及《洛神赋图》更具代表性,但在风格特征上仍凸现出顾恺之的千古一绝。这幅图描绘的是古代文人学士制琴的场景。"女史"指宫廷妇女,"箴"则为规劝之意。晋初惠帝时,贾后专权,极妒忌,多权诈,荒淫放恣。文人张华便以历代贤记事迹撰文《女史箴》以为鉴戒,被当时奉为"苦口陈箴、庄言警世"的名篇。
  《洛神赋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原《洛神赋图》卷,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绘制(宋摹),绢本,设色,纵27.1cm,横572.8cm。这幅画根据曹植著名的《洛神赋》而作,为顾恺之传世精品。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此图卷无论从内容、艺术结构、人物造形、环境描绘和笔墨表现的形式来看,都不愧为中国古典绘画中的瑰宝之一。
  顾恺之(348年— 409年),字长康,小字虎头,汉族,晋陵无锡(今江苏焦溪)人。顾恺之博学多才,擅诗赋、书法,尤善绘画。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谢安深重之,以为苍生以来未之有。顾恺之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其“迁想妙得” “以形写神”等论点,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王羲之、顾恺之代表作分别是什么?

顾恺之 东晋 《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顾恺之(348 409)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顾恺之博学有才气,工诗赋、书法,尤善绘画。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谢安深重之,以为苍生以来未之有。顾恺之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其“迁想妙得” “以形写神”等论点,以及提出的“六法”。为我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王羲之(303—361年),汉族,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他的儿子王献之书法也很好,人们称他们两为"二王",另一个儿子王凝之官至左将军,因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王会稽”。代表作品有: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兰亭序》等。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冶于一炉,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被后人誉为“书圣”。其中,王羲之书写的《兰亭序》为书家所敬仰,被称作“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对真书、草、行主体书法造诣都很深。


东晋画家顾恺之强调 以形写神 的代表作是

《洛神赋图》


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名作是什么是根据三国曹植的文学作品而创作的

《洛神赋》,是著名的画家顾恺之依据曹植《洛神赋》内容画的作品,其中最感人的一段描绘是曹植与洛神相逢,但是洛神却无奈离去的情景。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顾恺之有哪些代表作?

(346-407)〔东晋〕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今江苏无锡)人。义熙初年(405-418)任通直散骑常侍,博学多能,工诗善书精丹青。沉浸艺术,孜孜不倦,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绘画尝从师卫协,擅作佛像、人物、山水、走兽、禽鸟,尤善点睛,自谓“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其笔法如春蚕吐丝,初见甚平易,细看则六法兼备;设色以浓彩微加点缀,不晕饰,运思精微,襟灵莫测,神气飘然。兴宁中在建康瓦棺寺壁作《维摩诘像》,容貌清羸,神态忘言,轰动一时。尝为裴楷画像,颊上添三毫,倍觉有神采。又为谢鲲造像,布以石岩之中,可谓别出心裁,其对此自云:“此子宜置丘壑中”。画中兴帝相列像,妙极当时。唐代张怀瓘对其画评价甚高,云:“张僧繇得其肉,陆探微得其骨,顾恺之得其神。”史称曹不兴、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为“六朝四大家”。又通画理,著《论画》一篇,对后人颇有启迪。画迹甚多,有《司马宣王像》《谢安像》《刘牢之像》《王安期像》《阮脩像》《阮咸像》《晋帝相列像》《司马宣王并魏二太子像》《桂阳王美人图》《荡舟图》《虎豹杂鸷鸟图》《凫雁水鸟图》《庐山会图》《水府图》《行三龙图》《夏禹治水图》等。传世作品有《列女仁智图》卷、《洛神赋图》卷(为宋人摹本),现均藏故宫博物院。
东晋画家,绘画理论家,诗人。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属江苏省)人。曾任参军、散骑常侍等职。出身士族,多才艺,工诗词文赋,尤精绘画。擅肖像、历史人物、道释、禽兽、山水等题材。画人物主张传神,重视点睛,认为“传神写照,正在阿堵(指眼睛)中”。注意描绘生理细节,表现人物神情,画裴楷像,颊上添三毫,顿觉神采焕发。善于利用环境描绘来表现人物的志趣风度。画谢鲲像于岩壑中,突出了人物的性格志趣。其画人物衣纹用高古游丝描,线条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自然流畅。顾恺之的作品无真迹传世。流传至今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等均为唐宋摹本。顾恺之在绘画理论上也有突出成就,今存有《魏晋胜流画赞》、《论画》、《画云台山记》3篇画论。提出了传神论、以形守神、迁想妙得等观点,主张绘画要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重视对所绘对象的体验、观察,通过形象思维即迁想妙得,来把握对象的内在本质,在形似的基础上进而表现人物的情态神思,即以形写神。顾恺之的绘画及其理论上的成就,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顾恺之著有《启蒙记》3卷,另有文集20卷,均已佚。但仍有一些诗句流传下来,如“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茏,若云兴霞蔚”等,细致生动地描写了江南的秀丽景色,充满诗情画意。


东晋画家顾恺之的代表作品是?

  维摩诘像
  《司马宣王像》、《谢安像》、《刘牢之像》《王安期像》、《阮修像》、《阮咸像》《晋帝相列像》、《司马宣王并魏二太子像》、《桂阳王美人图》、《荡舟图》、《虎豹杂鸷鸟图》、《凫雁水鸟图》、《庐山会图》、《水府图》、《行三龙图》、《夏禹治水图》等。洛神赋图
  顾恺之作品真迹没有保存下来。相传为顾恺之作品的摹本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等。《女史箴图》,绢本,淡设色,现藏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馆,多数人认为是唐代摹本。内容系据西晋张华《女史箴》一文而作,原分12段,每段题有箴文,现存9段,自“玄熊攀槛”开始,到“女史司箴敢告庶姬”结束,是了解顾恺之绘画风格比较可靠的实物依据。另外故宫博物院尚藏有宋人摹本一卷,艺术水平不如前者,但多出樊姬、卫女2段,也有研究价值。《洛神赋图》,绢本,淡设色,今存宋摹本5种,分藏于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及美国弗里尔美术馆等处。内容根据三国时曹植《洛神赋》一文而作。此卷母本的时代,有的认为要早于顾恺之,或与东晋明帝司马绍所作《洛神赋图》有关。画卷以丰富的山水景物作为背景,展现出人物的各种情节,人物刻画,意志生动。构思布局尤为奇特,洛神和曹植在一个完整的画面里多次出现,组成有首有尾的情节发展进程,画面和谐统一,丝毫看不出连环画式的分段描写的迹象。图中的山水部分,对了解东晋山水画的特点,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列女仁智图》,绢本,亦为故宫博物院所藏。内容系描绘《古列女传》卷三《仁智传》部分。今传本只有10段,大约系南宋人所摹。此卷线条刚劲,似与文献所载顾恺之画“如春蚕吐丝”不合。


顾恺之有哪些有名的绘画创作?

364年,顾恺之在南京为瓦官寺画维摩诘像,因画艺高超引起轰动。366年,他当上了大司马参军,392年为荆州刺史殷仲堪的参军,405年升为散骑常侍。 顾恺之多才,工诗赋,善书法,被当时的人们称为“才绝、画绝、痴绝”。他的画作风格独特,人物清瘦俊秀,线条流畅,简直像春蚕吐丝,被人们称为“顾家样”,也叫“秀骨清像”。 顾恺之还著有《画论》、《魏晋胜流画赞》和《画云台山记》等绘画理论书籍,提出了“以形写神”、“尽在阿堵中”的传神理论。 顾恺之学画曾经师从东晋著名画家卫协,他最擅长画人物,东晋时期的大名士谢安认为顾恺之的人物画是前无古人的。后人评论顾恺之的画说:意存笔先,画尽意在,笔迹周密,紧劲连绵;其笔法如春蚕吐丝,轻盈流畅,遒劲爽利,称为“铁线描”;造型布局俱全,运思精微,襟灵莫测。 顾恺之与后来师承他的南朝宋国著名画家陆探微、梁国的张僧繇,并称“六朝三杰”。当时有说法,“像人之美,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神妙无方,以顾为最”。与陆探微合称“顾陆”,称为“密体”画派,以区别于南朝梁国张僧繇、唐代吴道子的“疏体”画派。 顾恺之的画迹有《秋江晴嶂图》、《庐山图》、《雪霁望五老峰图》等名作,其中《雪霁望五老峰图》被推崇为山水画的开创之作。 顾恺之的《洛神赋图》相传是根据三国时期著名诗人曹植的同名文学作品,采用连续图画形式画成的长卷。曹植是魏王曹操第三子,他少有才华,长于军旅,很得曹操宠爱,曾准备立为世子,后因“任性而行,不自雕励”而没被曹操看中。 后来曹丕、曹叡相继为帝后,曹植备受猜忌,曾3次迁徙。他文学成就很高,后世有人称其“骨气奇高,词采华茂”。他著有《曹子建集》10卷。 在当时,曹操正醉心于他的霸业,曹丕也授有官职,并与父亲经常出征,而曹植则因年纪尚小,又生性不喜争战,于是就能够与嫂子甄洛朝夕相处,进而生出了一段情意。 就在甄洛死的那年,被封到鄄城的曹植到洛阳朝见哥哥。甄洛生的太子曹叡陪皇叔吃饭。曹植看着侄子,想起甄洛之死,心中酸楚无比。饭后,曹丕便将甄洛的遗物玉镂金带枕送给了曹植。 曹植睹物思人,在返回封地时,他夜宿舟中,恍惚之间,遥见甄洛凌波御风而来,曹植一惊而醒,原来是南柯一梦。 回到鄄城,曹植脑海里还在想着与甄洛洛水相遇的情景,于是文思激荡,便写了一篇《感甄赋》。 4年以后,明帝曹叡继位,为了避讳母亲名之名讳,于是改为了《洛神赋》。由于此赋的影响,加上人们感动于曹植与甄氏的恋爱悲剧,因此就互相传颂,便把甄洛认定成洛神了,逐渐也就成了千古浪漫佳话。 顾恺之

顾恺之作为人物画家有哪些知名作品?

中国的人物画出现在汉代以前,但真正兴起并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是在魏晋,而集大成者为顾恺之。 顾恺之(346—407),字长康,小字虎头,卫协的学生,晋陵无锡入,东晋时期杰出的人物画家。他出身望族,官至散骑常侍。他性情坦率、自负而又富有幽默感。他博学多才,能诗善赋,擅长书法,尤其精于绘画,人称三绝:才绝、画绝、痴绝。据说当时金陵建造了一座瓦棺寺,落成后,和尚请众人捐施,顾恺之认捐了百万钱,众人不信,他就在庙里用一个月的时间,闭户画了一幅维摩诘像。画完之后,要点眸子,他提出要求:第一天来看的人要施舍十万,第二天来看的人施舍五万,第三天的随意。等他当众点画维摩诘眼珠时,寺门大开,那维摩诘像竟“光照一寺”。于是,满城哄动,到寺中观画的人络绎不绝。没过多久,就凑足了百万数目。顾恺之的维摩诘像,清瘦赢弱,状似魏严整名士的形貌,极具神采,成为后世维摩诘像的绘画标准。 顾恺之最擅长人物画,在当时享有很高声誉。谢安曾惊叹他的艺术是“苍生以来未之有也”。顾恺之曾封了一橱自己的作品存在桓玄处,竟被桓玄从橱后全部窃去,他却惊喜地以为“妙画通灵,变化而去,亦犹人之登仙”。他的人物画继承发展了古代现实主义传统,打破以往宗教题材的画风。他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用淡墨晕染增强质感,运用“铁线描”勾勒出劲挺有力的细线。人物五官摧写细致人微,动态处理自然大方,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人物内心的丰富情感。衣服线条流畅飘逸,优美巨动,充满艺术魅力。他晚年笔法似拙胜巧,神采飘然,散出浪漫主义色彩。 顾恺之的作品真迹。现已失佚,只存若千流传已久的摹本。其中最精美的是《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和《列女图》。这些画作代表了顾恺之时代的画风和艺术水平,也一直为历代视如珍宝。 《女史箴图》是以西晋著名文学家张华的《女史箴》为题材创作的。“女史”是女官名,“箴”有规劝、告诫之意。晋初惠帝时,贾后专权,极妒忌,多权诈,荒淫纵恣,引起宗室诸王不满。张华作《女史箴》,用韵文形式列举历史故’事来讽喻放荡而堕落的贾后;以女史的口气写宫廷规箴,规劝教育宫廷妇女遵循封建道德,宣扬对主当忠、对神当敬、对夫当从的女性箴条。其中有汉代宫廷女官冯婕妤挺身向前,挡住越栏而出的黑熊,保护汉元帝游园的故事;还有班婕妤辞谢汉成帝,不与之同乘,以劝诫皇帝专心朝政的故事等。《女史箴》在当时被奉为“苦口陈箴、庄言警世”之名篇。才华横溢的画家顾恺之将此名篇分成12段,每段在画侧题写箴文(第一段除外),每段画面都以女性形象为主体,形象地揭示箴文的含义,其形式类似于今天的连环画。 《女史箴图》线条循环婉转,匀净优美,描绘了一系列妇女形象。古代宫廷妇女穿着下摆宽大的衣裙,修长婀娜;每款衣裙配之以颜色艳丽的不同款式飘带,飘飘欲仙,雍容华贵。在绘画技法上,均以细线勾勒,只在头发、裙边或飘带等处敷染以浓色,微加点缀,不求晕饰,整个画面典雅宁静又不失亮丽活泼。同时,画中人物也被衬托得神态宛然,透露出她们的身份和丰仪。画家笔墨简澹。其勾勒轮廓和衣褶所用的线条“如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呈现了连绵婉转、悠缓自然、均匀优美的节奏感,其卓越高妙的绘画技艺无懈可击。从艺术表现上看,全图几乎没有背景衬托,只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情来渲染气氛,如“冯婕妤挡熊”一节,黑熊向汉元帝扑来,汉元帝正欲拔剑,侍卫有的退缩有的上前,宫女回身奔逃,只有冯婕妤挺身而出,护卫汉元帝。场面的紧张感通过人物各自的神情动作很贴切地表现了出来,充分体现了顾恺之重特征的绘画理念。从画作总体构图看,《女史箴图》的每段画面都相对独立,但又通过题款及人物服饰的处理等手法,使段与段之间形成一种内在的联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再看画中人物,线条均匀。连绵缠绕,不乱不滞,晋以前的画家就善于用这种细线勾勒人物,而顾恺之则将这一技法推向了极致。 《女史箴图》现有两个绢本:一本是南宋摹本,艺术性较差,现藏故宫博物院;另一本为唐人摹本,绢本,卷轴装,仅剩9段,艺术性较强,体现了顾恺之画风与《女史箴图》原貌。原本为清宫所藏,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时,被英军大尉基勇松劫掳,现藏于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馆。 所传顾恺之的另一作品《洛神赋图》乃宋人所作。此画是顾恺之以曹植的诗篇《洛神赋》为题材所创作的巨幅绢本着色画卷。曹植是曹操的次子。曹植和其兄曹丕跟随曹操大破袁绍时,得甄氏。曹植喜爱甄氏,曹操却把甄氏许配给曹丕。一次曹植到京城觐见父皇,得知甄氏已抑郁而死,心里非常难过,途经洛水时,追想宋玉所讲的神女故事,便作《感甄赋》以寄感伤怀念之情。魏明帝后来将此赋更名为《洛神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描摹了曹植和仆从们在归途中经过长途跋涉,人困马乏,人在舒展身体,马在地上打滚的场景。黄昏时节,车马停歇在洛水岸边,恍惚中曹植看到了美丽的洛神,他们互赠礼物,共登云车,畅叙离愁别恨,待洛神离去后,曹植坐着一叶轻舟,仍浮在洛水之上不肯离去。 《洛神赋图》是一幅题材非常吸引人的作品,顾恺之用绘画展现了文学作品所蕴含的那种真挚的情感。他巧妙地把诗人的幻想在造型艺术上加以形象化。例如:洛神曾多次出现在水面上,手持麈尾,衣袂飘飘,姿态婉丽。她似来又去,含情脉脉,表现出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之情。曹植头戴梁冠,宽衣大袖,被一群随从所簇拥,散发着贵族诗人的优雅风度。画中用来衬托洛神的景物也被形象化了。如画面上有高飞的鸿雁和腾空的游龙;又有云中的明月、初升的朝霞和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还有传说的风神在收风,水神使洛水平静和女娲在歌唱。这些描写不仅增强了人物之间的联系,更增添了神话般的梦幻色彩。 汉代最常见的人物画是“圣贤图”、“帝王图”、“列女图”之类,主要为人伦教化之用,从绘画基调上看,偏于形似,注重相貌之真。到汉末,随着佛教的流行,佛像画也得到了发展,同样重在形似。西晋时,卫协在人物和佛像方面开始有所突破,比较关注人物的神气,他画的《七佛图》对于人物的眼睛就十分在意。这种重神似的风格实际是基于魏晋重人物品评和名士风度的文化氛围之上产生的。诗赋书画等体现士人修养的技艺在魏晋得到了社会的普遍重视,士大夫阶层从事绘画者众多,卫协、嵇康、顾恺之、王羲之、王徽之、王濛、戴逵、陆探微、宗炳、王微、谢赫、陶弘景、张僧繇等都是魏晋名士,同时也是知名画家,中国历史上第一批专业画家即出现在魏晋时期。士人作画、品画、藏画成为一时风尚,并形成一种文化现象。深厚的文化修养与日益提升的审美品味,使得魏晋时期的人物画逐渐摆脱了状貌似形的日常功用性,而日趋艺术化、审美化。顾恺之便是这一时期表现这种艺术风格的代表画家。 顾恺之画人物,还画佛像、神仙、名士、飞禽、走兽等。他在《论画》一文中认为:“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榭一定器耳,难成而易好,不待迁想妙得也。”顾恺之认为画人最难,是因为人的内在精神和灵魂最难把握。他特别注重人物的“传神”,全因人物“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因此,画人物点睛之笔相当重要。据说他画人物曾数年不肯轻易下笔点睛,后世评论顾恺之的人物画是“得其神”,而且“神妙无方”,原因就在于他对人物个性品质的精妙把握。 不仅是眼睛,顾恺之还善于捕捉其他一些能突出人物个性的细节或特点。他在画名士裴楷的肖像时,有意在其颊上加了三根汗毛,使其形象顿时栩栩如生,散出裴楷卓然不凡的才识和气度。东晋名士谢鲲,有一次晋明帝问他和同为名士的庾亮相比如何,他回答:“一丘一壑,自谓过之。”认为自己在胆识方面胜过庾亮。顾恺之在为谢鲲画像时,就以丘壑为背景来衬托谢鲲的这一自信爽直的个性特征。他故意把谢鲲画在岩石中间,借景来烘托人物的气质风神。 他揣摩如何表现嵇康形象时,觉得画其“手挥五弦”弹琴时的外形姿态比较容易,但要画其“目送飞鸿”时那种眷恋、迷惘的心绪则比较难。正因为孜孜以求人物的神韵,才使得他笔下的人物风神飘逸,呼之欲出。所以,他的艺术成就之高,使其和陆探微、张僧繇一起成为南北朝时期三个最重要的画家。代表了当时人物画艺术的最高水平。后代许多画家都推崇顾恺之,南朝陆探微、唐代吴道子等画家皆临摹过他的画迹。 顾恺之不仅在绘画实践方面得天独厚,其画论也博大精深。他的重要画论有《魏晋胜流画赞》和《论画》。他所阐述的“以形写神”、“传神”等绘画观点抓住了艺术创作中的一个规律性问题,即要表现人物特征,他的人物画便充分体现了“以形写神”之中国文化精髓。因此,这一观点不仅成为魏晋风采的点睛之论,而且还对后世人物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代的画家也渐渐地专注于人物神采的描绘上,使中国人物画更丰满、更具立体感。

顾恺之的主要绘画作品及其艺术成就是什么

《司马宣王像》《谢安像》《刘牢之像》《王安期像》《阮脩像》《阮咸像》《晋帝相列像》《司马宣王并魏二太子像》《桂阳王美人图》《荡舟图》《虎豹杂鸷鸟图》《凫雁水鸟图》《庐山会图》《水府图》《行三龙图》《夏禹治水图》《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

顾恺之的突出成就在于他的人物画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生动传神。笔法如春蚕吐丝,形神兼备。他的画继承和发展了古代的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打破了以前那种以宗教题材为主的风气,成为伟大祖国艺术宝库里最宝贵的遗产。


顾恺之在绘画上有什么创作特色?

顾恺之提出了不少在绘画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理论观点。他特别强调细节描写。拿人物画来说,画人的面目,是长是短,是刚是柔,是深是浅,是宽是窄,以及怎么样画眼睛,是往上一点,还是往下一点,是大一点,还是小一点,是颜色重一点,还是浅一点,只要有一点小的失误,那么所要表现的神情就会随之一起变化。因此,他为人画像,往往好多年不画眼睛,说:“身体四肢画得好一点儿或差一点儿都无伤大雅,能不能传神,关键是看瞳孔那一点是不是画得恰到好处。”这种注重细节的观点,与汉代绘画注重气势和整体,但是忽略细节的观点,正好形成鲜明反差。 顾恺之的画风,笔画飘逸,如行云流水,线描采用高古游丝描,联绵舒畅,游荡东西,用这种线描来表现当时士大夫的丝质衣袍和脱俗风神,无疑是非常合拍的。 《女史箴图》 顾恺之最被后人称道的是《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其余作品均已失传。即使这两卷也并非真迹,而是后人摹本,但从中多少可以窥见他的画风和艺术成就。

查看全部
收到6456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