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天气-黄梅天气,黄梅,天气优质

编辑:周舟 | 时间:2021-08-01 01:11:12
来源:互联网
正文
编辑推荐

梅雨天气的来历是什么?

梅雨是怎样形成的?

梅雨天气是什么样子的?

每年6月中下旬至7月上半月之间持续天阴有雨的自然气候现象。 梅雨,又称黄梅天,指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台湾、日本中南部、韩国南部等地,每年6月中下旬至7月上半月之间持续天阴有雨的自然气候现象。由于梅雨发生的时段,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中国人称这种气候现象为“梅雨”,这段时间也被称为“梅雨季节”。梅雨季节里,空气湿度大、气温高,衣物等容易发霉,所以也有人把梅雨称为同音的“霉雨”。 梅雨季节过后,华中、华南、台湾等地的天气开始由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主导,正式进入炎热的夏季。


什么是梅雨 梅雨季节是什么意思

梅雨季节,是在每年6、7月份的东南季风带来的太平洋暖湿气流,经过长江中下游地区等地出现的持续天阴有雨的气候现象,由于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称其为"梅雨",此时段便被称作梅雨季节。注:目前学界认为东亚夏季风始于南海夏季风的爆发(平均在5月下旬左右),这个南海夏季风属于热带西南季风的范畴,南海夏季风逐步增强北抬,梅雨期正北抬到长江中下游一带,和副高西北侧的副热带西南季风合体,与冷空气交汇、风速辐合等形成梅雨带。
梅雨季里空气湿度大、气温高、衣物等容易发霉,所以也有人把梅雨称为同音的"霉雨"。 连绵多雨的梅雨季过后,天气开始由太平洋亚热带高压主导,正式进入炎热的夏季。
同纬度的其他的地区没有梅雨。华南地区没有明显的梅雨现象。
每年大约4月下旬至5月上旬,来自北方的冷空气与从南方北上的暖空气的汇合于华南地区,形成华南准静止锋。大约到了5月下旬,暖空气势力增强,准静止锋北移至江淮地区,成江淮准静止锋(又称为梅雨锋)。由于来自南方的暖空气夹带大量水汽,当遇上较冷的气团时,便会产生大量对流活动。由于这段时间冷暖空气势力相当,以致锋面停留在江淮地区。
典型梅雨一般为6月中旬到下旬"入梅",7月上旬到中旬出梅。迎梅雨指入梅前的阴雨,一般开始于4月中旬,为期约半个月。


什么叫梅雨季节?

梅雨季节,是在每年6、7月份的东南季风带来的太平洋暖湿气流,经过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台湾地区、日本中南部以及韩国南部等地出现的持续天阴有雨的气候现象,由于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称其为"梅雨",此时段便被称作梅雨季节。 注:目前学界认为东亚夏季风始于南海夏季风的爆发(平均在5月下旬左右),这个南海夏季风属于热带西南季风的范畴,南海夏季风逐步增强北抬,梅雨期正北抬到长江中下游一带,和副高西北侧的副热带西南季风合体,与冷空气交汇、风速辐合等形成梅雨带。 梅雨季里空气湿度大、气温高、衣物等容易发霉,所以也有人把梅雨称为同音的"霉雨"。 连绵多雨的梅雨季过后,天气开始由太平洋亚热带高压主导,正式进入炎热的夏季。


梅雨季节是什么意思?

梅雨季节是什么意思?

每年六月中旬到七月上旬前后是梅雨季节,这段时间里,天空连日阴沉,降水连绵不断,时大时小。此时温度高、湿度大、风速小、光照奇缺,器物易发霉,所以又称“霉雨”。梅雨季节一般出现在6—7月份。梅雨,是初夏江淮流域一带经常出现的持续时间较长的阴沉多雨天气。 梅雨形成的原因是,每年大约5月下旬至6月上旬,来自北方的冷空气与从南方北上的暖空气的汇合于华南地区,形成华南准静止锋。大约到了6月下旬,暖空气势力增强,准静止锋北移至江淮地区,成江淮准静止锋(又称为梅雨锋)。 由于来自南方的暖空气夹带大量水汽,当遇上较冷的气团时,便会产生大量对流活动。由于这段时间冷暖空气势力相当,以致锋面停留在江淮地区。现在气象上的梅雨是泛指初夏向盛夏过渡的一段阴雨天气。 梅雨季解释: 目前学界认为东亚夏季风始于南海夏季风的爆发(平均在5月下旬左右),这个南海夏季风属于热带西南季风的范畴,南海夏季风逐步增强北抬,梅雨期正北抬到长江中下游一带,和副高西北侧的副热带西南季风合体,与冷空气交汇、风速辐合等形成梅雨带。 梅雨季里空气湿度大、气温高、衣物等容易发霉,所以也有人把梅雨称为同音的“霉雨”。 连绵多雨的梅雨季过后,天气开始由太平洋亚热带高压主导,正式进入炎热的夏季。 大陆东岸,夏季受副热带高压西侧控制,下沉空气原来也较干,但从暖湿海面吸收大量水汽,因而带来丰沛的降水,产生了副热带湿润气候。这里由于海陆对比十分强烈,形成了独特的季风气候,其显著特点是夏雨冬干,雨量集中在夏季,恰与地中海式气候相反。 梅雨开始的日子为“入梅”(或“立梅”),结束那天为“出梅”(或“断梅”)。梅雨开始的时间,大致上纬度越高则时间越晚。台湾地区大约在5月中旬入梅,6月中旬出梅。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平均农历每年4月中旬入梅,5月上旬出梅。 但具体各地有所差异,浙江地区是农历五月初入梅,具体是逢芒种后的第一个丙日入梅,小暑后第一个未日出梅。 空梅每一年梅雨的范围、持续时间以及雨量都有很大的不同。在某些应该出现梅雨的地方,某些年份如果没有梅雨,现象称为空梅。 重梅黄梅雨季过后,通常天气放晴进入炎炎盛夏。如果这个时候又转成阴雨绵绵,并且持续较久,仿佛又回到梅季,就称为“重梅”。民间俗谚有云“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重梅”。

梅雨季节的由来

梅雨
  初夏江淮流域一带经常出现一段持续较长的阴沉多雨天气。此时,器物易霉,故亦称“霉雨”,简称“霉”;又值江南梅子黄熟之时,故亦称“梅雨”或“黄梅雨”。在中国史籍中记载较多。如《初学记》引南朝梁元帝《纂要》“梅熟而雨曰梅雨”。唐柳宗元《梅雨》:“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等。中国历书上向有霉雨始、终日的记载:开始之日称为“入霉”,结束之日称为“出霉”。芒种后第一个丙日入霉,小暑后第一个未日出霉。入霉总在6月6~15日之间,出霉总在7月8~19日之间,中国东部有一个雨期较长、雨量比较集中的明显雨季,由大体上呈东西向的主要雨带南北位移所造成,是东亚大气环流在春夏之交季节转变其间的特有现象。6月中旬以后,雨带维持在江淮流域,就是梅雨。雨带停留时间称为“梅雨季节”,梅雨季节开始的一天称为“入梅”,结束的一天称为“出梅”。
  此外,由于这一时段的空气湿度很大,百物极易获潮霉烂,故人们给梅雨起了一个别名,叫做“霉雨”。明代谢在杭的《五杂炬�6�1天部一》记述:“江南每岁三、四月,苦霪雨不止,百物霉腐,俗谓之梅雨,盖当梅子青黄时也。自徐淮而北则春夏常旱,至六七月之交,愁霖雨不止,物始霉焉” 。明代杰出的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更明确指出:“梅雨或作霉雨,言其沾衣及物,皆出黑霉也”。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通常每年六月中旬到七月上旬前后,是梅雨季节。天空连日阴沉,降水连绵不断,时大时小。所以我国南方流行着这样的谚语:"雨打黄梅头,四十五日无日头"。持续连绵的阴雨、温高湿大是梅雨的主要特征。
  与同纬度地区的气候迥然不同,梅雨是指一定地区和一定季节内发生的天气气候现象。研究发现,欧亚大陆在20N至40N之间,为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交替控制的地带。大陆西岸,夏季受副热带南压东侧下沉气流控制,天气晴朗少云,气候炎热干燥;冬季在西风带影响下,从大西洋带来暖湿空气,形成较多的降水,使气候变得温和多雨。即表现为副热带夏干冬湿的地中海式气候。
  大陆东岸,夏季受副热带高压西侧控制,下沉空气原来也较干,但从暖湿海面吸收大量水汽,因而带来丰沛的降水,产生了副热带湿润气候。这里由于海陆对比十分强烈,形成了独特的季风气候,其显著特点是夏雨冬干,雨量集中在夏季,恰与地中海式气候相反。
  如果和同纬度的英国东岸比,也是截然不同。美国东岸中纬地带夏季风来临前后就不会出现长时期的阴雨天气,人们从未有长期天气闷热之感,发霉现象难以出现。可见,在同一纬度上降水季节迥然不同。所以,在世界上,只有我国长江中下游两岸,大致起自宜昌以东、北纬29度至33度的地区,以及日本东南部和朝鲜半岛最南部有黄梅出现。也就是说,梅雨是东亚地区特有的天气气候现象,在我国则是长江中下游特有的天气气候现象。
 什么是梅雨?
  居住在长江中下游的人们,往往有这样的体验:晴雨多变的春天一过,初夏随着而来,但不久,天空又会云层密布,阴雨连绵,有时还会夹带着一阵阵暴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梅雨”来临了。
  梅雨是指每年6月中旬到7月上、中旬初夏,我国长江中下游指宜昌以东的28—34°N 范围内或称江淮流域至日本南部这狭长区域内出现的一段连阴雨天气。
  “梅雨”的名称是怎么得来的呢?原来它源于我国的一个气象名词。梅雨,在古代常称为黄梅雨。早在汉代,就有不少关于黄梅雨的谚语;在晋代已有“夏至之雨,名曰黄梅雨”的记载;自唐宋以来,对梅雨更有许多妙趣横生的描述。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写过一首咏《梅雨》诗:“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素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其中的“梅实迎时雨”,指梅子熟了以后,迎来的便是“夏至”节气后“三时”的“时雨”。现在气象上的梅雨是泛指初夏向盛夏过渡的一段阴雨天气。
  宋代贺铸曾被称誉为“贺梅子”,据说就是因为他在《青玉案》一词中写下了这样的名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宋代陈岩肖在《庚溪诗话》中也有“江南五月梅熟时,霖雨连旬,谓之黄梅雨”的记述。明代徐应秘在《玉芝堂谈荟》中写道:“芒后逢壬立梅,至后逢壬断梅”。历史上所称的“黄梅雨”通常是指“梅”节令内的降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群众习惯上取“芒种”节气为梅节令,此时正值梅熟时节,因此也叫“黄梅”。
  此外,由于这一时段的空气湿度很大,百物极易获潮霉烂,故人们给梅雨起了一个别名,叫做“霉雨”。明代谢在杭的《五杂炬�6�1天部一》记述:“江南每岁三、四月,苦霪雨不止,百物霉腐,俗谓之梅雨,盖当梅子青黄时也。自徐淮而北则春夏常旱,至六七月之交,愁霖雨不止,物始霉焉” 。明代杰出的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更明确指出:“梅雨或作霉雨,言其沾衣及物,皆出黑霉也”。


梅雨的来历到底是什么?

“梅雨”之称来源于我国的一个气象名词,古代称为黄梅雨。早在汉代,我国就有不少关于黄梅雨的谚语;在晋代已有“夏至之雨,名曰黄梅雨”的记载;自唐宋以来,对梅雨更有许多妙趣横生的描述。宋代贺铸曾被称誉为“贺梅子”,据说他曾在《青玉案》一词中写下“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的名句。宋代陈岩肖在《庚溪诗话》中也有“江南五月梅熟时,霖雨连旬,谓之黄梅雨”的记述。 历史上所称的“黄梅雨”,通常是指“梅”节令内的降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人们习惯上取“芒种”节气为梅节令,此时正值梅熟时节,因此也叫“黄梅”。 气象学上,梅雨是东亚大气环流春夏之交季节转换期间特有的气候现象,可分为典型梅雨和迎梅雨(早梅雨)。典型梅雨一般为6月上旬到中旬“入梅”,7月上旬到中旬出梅。迎梅雨指入梅前的阴雨,一般开始于5月中旬,为期约半个月。迎梅雨后,雨带常一度南退,此后再次北进而为典型梅雨。多数年份,梅雨期持续20 -25天,长的可达一个多月,短的只有几天。少数年份不出现梅雨,雨带从华南迅速越过江淮流域而进入华北一带,称为“空梅”。湖北省的梅雨季节通常从6月中下旬开始,近30年里梅雨结束时间为7月9日。 在江南,六,七月多雨的时候,正好是梅子变黄的时节,所以把这个多雨时期叫梅雨。


梅雨季节的由来?

 梅雨
  初夏江淮流域一带经常出现一段持续较长的阴沉多雨天气。此时,器物易霉,故亦称“霉雨”,简称“霉”;又值江南梅子黄熟之时,故亦称“梅雨”或“黄梅雨”。在中国史籍中记载较多。如《初学记》引南朝梁元帝《纂要》“梅熟而雨曰梅雨”。唐柳宗元《梅雨》:“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等。中国历书上向有霉雨始、终日的记载:开始之日称为“入霉”,结束之日称为“出霉”。芒种后第一个丙日入霉,小暑后第一个未日出霉。入霉总在6月6~15日之间,出霉总在7月8~19日之间,中国东部有一个雨期较长、雨量比较集中的明显雨季,由大体上呈东西向的主要雨带南北位移所造成,是东亚大气环流在春夏之交季节转变其间的特有现象。6月中旬以后,雨带维持在江淮流域,就是梅雨。雨带停留时间称为“梅雨季节”,梅雨季节开始的一天称为“入梅”,结束的一天称为“出梅”。
  此外,由于这一时段的空气湿度很大,百物极易获潮霉烂,故人们给梅雨起了一个别名,叫做“霉雨”。明代谢在杭的《五杂炬�6�1天部一》记述:“江南每岁三、四月,苦霪雨不止,百物霉腐,俗谓之梅雨,盖当梅子青黄时也。自徐淮而北则春夏常旱,至六七月之交,愁霖雨不止,物始霉焉” 。明代杰出的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更明确指出:“梅雨或作霉雨,言其沾衣及物,皆出黑霉也”。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通常每年六月中旬到七月上旬前后,是梅雨季节。天空连日阴沉,降水连绵不断,时大时小。所以我国南方流行着这样的谚语:"雨打黄梅头,四十五日无日头"。持续连绵的阴雨、温高湿大是梅雨的主要特征。
  与同纬度地区的气候迥然不同,梅雨是指一定地区和一定季节内发生的天气气候现象。研究发现,欧亚大陆在20N至40N之间,为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交替控制的地带。大陆西岸,夏季受副热带南压东侧下沉气流控制,天气晴朗少云,气候炎热干燥;冬季在西风带影响下,从大西洋带来暖湿空气,形成较多的降水,使气候变得温和多雨。即表现为副热带夏干冬湿的地中海式气候。
  大陆东岸,夏季受副热带高压西侧控制,下沉空气原来也较干,但从暖湿海面吸收大量水汽,因而带来丰沛的降水,产生了副热带湿润气候。这里由于海陆对比十分强烈,形成了独特的季风气候,其显著特点是夏雨冬干,雨量集中在夏季,恰与地中海式气候相反。
  如果和同纬度的英国东岸比,也是截然不同。美国东岸中纬地带夏季风来临前后就不会出现长时期的阴雨天气,人们从未有长期天气闷热之感,发霉现象难以出现。可见,在同一纬度上降水季节迥然不同。所以,在世界上,只有我国长江中下游两岸,大致起自宜昌以东、北纬29度至33度的地区,以及日本东南部和朝鲜半岛最南部有黄梅出现。也就是说,梅雨是东亚地区特有的天气气候现象,在我国则是长江中下游特有的天气气候现象。
 什么是梅雨?
  居住在长江中下游的人们,往往有这样的体验:晴雨多变的春天一过,初夏随着而来,但不久,天空又会云层密布,阴雨连绵,有时还会夹带着一阵阵暴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梅雨”来临了。
  梅雨是指每年6月中旬到7月上、中旬初夏,我国长江中下游指宜昌以东的28—34°N 范围内或称江淮流域至日本南部这狭长区域内出现的一段连阴雨天气。
  “梅雨”的名称是怎么得来的呢?原来它源于我国的一个气象名词。梅雨,在古代常称为黄梅雨。早在汉代,就有不少关于黄梅雨的谚语;在晋代已有“夏至之雨,名曰黄梅雨”的记载;自唐宋以来,对梅雨更有许多妙趣横生的描述。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写过一首咏《梅雨》诗:“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素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其中的“梅实迎时雨”,指梅子熟了以后,迎来的便是“夏至”节气后“三时”的“时雨”。现在气象上的梅雨是泛指初夏向盛夏过渡的一段阴雨天气。
  宋代贺铸曾被称誉为“贺梅子”,据说就是因为他在《青玉案》一词中写下了这样的名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宋代陈岩肖在《庚溪诗话》中也有“江南五月梅熟时,霖雨连旬,谓之黄梅雨”的记述。明代徐应秘在《玉芝堂谈荟》中写道:“芒后逢壬立梅,至后逢壬断梅”。历史上所称的“黄梅雨”通常是指“梅”节令内的降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群众习惯上取“芒种”节气为梅节令,此时正值梅熟时节,因此也叫“黄梅”。
  此外,由于这一时段的空气湿度很大,百物极易获潮霉烂,故人们给梅雨起了一个别名,叫做“霉雨”。明代谢在杭的《五杂炬�6�1天部一》记述:“江南每岁三、四月,苦霪雨不止,百物霉腐,俗谓之梅雨,盖当梅子青黄时也。自徐淮而北则春夏常旱,至六七月之交,愁霖雨不止,物始霉焉” 。明代杰出的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更明确指出:“梅雨或作霉雨,言其沾衣及物,皆出黑霉也”。


梅雨的来历

梅雨
初夏江淮流域一带经常出现一段持续较长的阴沉多雨天气。此时,器物易霉,故亦称“霉雨”,简称“霉”;又值江南梅子黄熟之时,故亦称“梅雨”或“黄梅雨”。在中国史籍中记载较多。如《初学记》引南朝梁元帝《纂要》“梅熟而雨曰梅雨”。唐柳宗元《梅雨》:“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等。中国历书上向有霉雨始、终日的记载:开始之日称为“入霉”,结束之日称为“出霉”。芒种后第一个丙日入霉,小暑后第一个未日出霉。入霉总在6月6~15日之间,出霉总在7月8~19日之间,中国东部有一个雨期较长、雨量比较集中的明显雨季,由大体上呈东西向的主要雨带南北位移所造成,是东亚大气环流在春夏之交季节转变其间的特有现象。6月中旬以后,雨带维持在江淮流域,就是梅雨。雨带停留时间称为“梅雨季节”,梅雨季节开始的一天称为“入梅”,结束的一天称为“出梅”。

梅雨是指每年6月中旬到7月上、中旬初夏,我国长江中下游指宜昌以东的28―34°N范围内或称江淮流域至日本南部这狭长区域内出现的一段连阴雨天气。这一时期,由于大气环流的季风调整,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在江淮流域持续交绥,形成一条东西向准静止锋,一般称为梅雨锋,使得阴雨连绵和暴雨集中。由于正值江南梅子黄熟时期,故称“梅雨”或“黄梅天气”。又因这时高温高湿,衣物容易霉烂,又称“霉雨”。梅雨开始和结束的早晚是根据气候所决定的


“梅雨”天气主要是由什么造成的

梅雨(黄梅天),指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上海、苏州、杭州、日本中南部、韩国南部等地,每年6月中下旬至7月上半月之间持续阴天有雨的气候现象,此时段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称其为“梅雨”。
形成梅雨锋暴雨的大气环流条件一般包括:
①在亚洲的高纬度地区对流层中部有阻塞高压或稳定的高压脊,大气环流相对稳定少变;
②中纬度地区西风环流平直,频繁的短波活动为江淮地区提供冷空气条件;
③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有一次明显西伸北跳过程,500hPa副高脊线稳定在北纬20度至25度之间,暖湿气流从副高边缘输送到江淮流域。在这种环流条件下,梅雨锋徘徊于江淮流域,并常常伴有西南涡和切变线,在梅雨锋上中尺度系统活跃。不仅维持了梅雨期连续性降水,而且为暴雨提供了充沛的水气。


每年大概几月几号进入黄梅天?

在中国史籍中记载较多。如《初学记》引南朝梁元帝《纂要》“梅熟而雨曰梅雨”。唐代柳宗元《梅雨》:“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等。中国历书上向有霉雨始、终日的记载:开始日称为“入霉”,结束日称为“出霉”。芒种后第一个丙日入霉,小暑后第一个未日出霉。入霉总在6月6~15日之间,出霉总在7月8~19日之间,中国东部有一个雨期较长、雨量比较集中的明显雨季,由大体上呈东西向的主要雨带南北位移造成,是东亚大气环流在春夏之交季节转变期间特有的现象。6月中旬后,雨带维持在江淮流域,就是梅雨。雨带停留时间称为“梅雨季节”,梅雨季节开始的一天称为“入梅”,结束的一天称为“出梅”。


请问今年黄梅天的起止时间是多少

据近来天气预测:2018黄梅天开始时间为2018年6月13日,农历四月三十,星期三; 2018黄梅天结束时间为2018年7月14日,农历六月初二,星期六。即今年黄梅天时间为 2018年6月13日—— 2018年7月14日共30天左右。
实际上黄梅天是多种多样的,它们之间的差别,有时还是相当悬殊的。以"入梅"来说,最早的在每年5月26日,最迟的在7月9日;"出梅"最早的在每年6月16日,最迟的在8月2日,相差均每年可达到一个半月。梅雨最长的年份持续两个多月,可以引起罕见的大水,而短的年份仅仅几天,还有的甚至出现"空梅",带来严重的干旱。可见,梅雨是一种复杂的天气气候现象,它远不是象农历历本上所定的"入梅"、"出梅"那样简单。相对正常梅雨而言,"早梅"、"迟梅"、"特别长的梅雨"、"空梅"以及严重的"倒黄梅",都属于异常梅雨。


黄梅天一般要几天?

每年梅雨的开始日期称为“入梅”或“主梅”,结束日期叫做“出梅”或“断梅”。气候统计表明,梅雨大约在6月上中旬开始,7月上旬结束。有时梅雨期间连阴雨过程中断几天,会出现两段或以上阴雨天气,有两段梅雨的,俗称“二度梅”。平均而言,每年6月17日入梅,7月10日梅雨结束,梅雨期24天。但具体到每一年,入梅、出梅的时间稍有不同,梅雨期的长短不完全一样

研究发现,入梅时间的早晚与梅雨持续时间、梅雨量有着一定对应关系,即入梅偏早的年份,梅雨持续时间长,梅雨量大;反之,入梅偏晚的年份,梅雨持续时间短,梅雨量小。因此过早入梅或过迟入梅的年份往往是降水异常的年份,非涝即旱


黄梅天有几天

黄梅天就是梅雨天气。
中国历书上向有霉雨始、终日的记载:开始日称为“入霉”,结束日称为“出霉”。芒种后第一个丙日入霉,小暑后第一个未日出霉。入霉总在6月6~15日之间,出霉总在7月8~19日之间,中国东部有一个雨期较长、雨量比较集中的明显雨季,由大体上呈东西向的主要雨带南北位移造成,是东亚大气环流在春夏之交季节转变期间特有的现象。6月中旬后,雨带维持在江淮流域,就是梅雨。雨带停留时间称为“梅雨季节”,梅雨季节开始的一天称为“入梅”,结束的一天称为“出梅”。一般近一个月时间。


今年黄梅天什么时候开始

什么是梅雨?居住在长江中下游的人们,往往有这样的体验:晴雨多变的春天一过,初夏随着而来,但不久,天空又会云层密布,阴雨连绵,有时还会夹带着一阵阵暴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梅雨”来临了。梅雨是指每年6月中旬到7月上、中旬初夏,我国长江中下游指宜昌以东的28—34°N范围内或称江淮流域至日本南部这狭长区域内出现的一段连阴雨天气。“梅雨”的名称是怎么得来的呢?原来它源于我国的一个气象名词。梅雨,在古代常称为黄梅雨。早在汉代,就有不少关于黄梅雨的谚语;在晋代已有“夏至之雨,名曰黄梅雨”的记载;自唐宋以来,对梅雨更有许多妙趣横生的描述。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写过一首咏《梅雨》诗:“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素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其中的“梅实迎时雨”,指梅子熟了以后,迎来的便是“夏至”节气后“三时”的“时雨”。现在气象上的梅雨是泛指初夏向盛夏过渡的一段阴雨天气。宋代贺铸曾被称誉为“贺梅子”,据说就是因为他在《青玉案》一词中写下了这样的名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宋代陈岩肖在《庚溪诗话》中也有“江南五月梅熟时,霖雨连旬,谓之黄梅雨”的记述。明代徐应秘在《玉芝堂谈荟》中写道:“芒后逢壬立梅,至后逢壬断梅”。历史上所称的“黄梅雨”通常是指“梅”节令内的降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群众习惯上取“芒种”节气为梅节令,此时正值梅熟时节,因此也叫“黄梅”。此外,由于这一时段的空气湿度很大,百物极易获潮霉烂,故人们给梅雨起了一个别名,叫做“霉雨”。明代谢在杭的《五杂炬??天部一》记述:“江南每岁三、四月,苦霪雨不止,百物霉腐,俗谓之梅雨,盖当梅子青黄时也。自徐淮而北则春夏常旱,至六七月之交,愁霖雨不止,物始霉焉”。明代杰出的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更明确指出:“梅雨或作霉雨,言其沾衣及物,皆出黑霉也”。可见,“梅雨“或”霉雨“的称谓由来已久,它开始在我国流传,至少可追溯到一千多年前


气象学怎么定义"黄梅天"的?

黄梅天是指什么时候至什么时候?
每年六七月间,在我国长江和淮河流域,都有一段较长时间的饿特殊天气:这时雨水大量增加,有时一天里会时晴时雨地交替许多次;空气里湿度大大增加,衣物常常发霉。这就是梅雨季节;民间也有梅雨天的说法.
原来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这时江南上空正在“开战”。那么双方的“军队”是谁呢?一方叫“冷空气军团”,一方叫“暖空气军团”。原来在冬天里占领江南的冷空气还不肯退出,而南方的暖湿空气拼命要将它们赶回北方去。于是,你来我往地打起仗来。这一打不要紧,冷暖空气相互一掺杂,就产生了多雨的天气。这种黄梅天气,其实同“清明时节雨纷纷”的道理基本上是相同的,只不过清明期间暖空气还不强,所以时间较短(一个星期、半个月),而黄梅季节却是两军大兵团作战了,一打就是一个月到一个半月。


黄梅天要注意什么?

1、进入梅雨季节后,全国各地雨水增多,湿气上升,天气也日益炎热。闷热潮湿的气候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在南方梅雨季节,一些体质较弱的人特别是儿童,要提防患上各种“湿症”病。

2、梅雨季节湿气加重,是儿童患病的多发季节。儿童发病的病种大多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包括感冒、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腹痛、吐泻等,有些患儿甚至反复发作不易痊愈。梅雨季节大量生冷瓜果及冷饮上市,儿童食用时不节制、吃了容易霉变的食物或不讲究合理营养搭配,这些都是导致儿童“湿症”病的主要原因。

3、梅雨季节,冷热变化快,家长要加强孩子的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但体质较差的儿童最好少去游泳。这段时间细菌容易繁殖,家长要注意儿童的饮食卫生,不要生吃海鲜,不吃霉变食物。水果需洗净、消毒,对于杨梅、桃子等时令鲜果要适量取食,不要暴食。儿童可多吃丝瓜、冬瓜、葫芦、黄瓜、豆腐等具有利湿清热作用的开胃食品,尽量少吃或不吃冷冻的食品。此外,家长还要根据天气的冷暖变化随时给孩子增减衣物,衣服应以纯棉料为主,尽量宽松。


黄梅天的个人健康问题

黄梅天要防螨,黄梅季节天气潮湿,非常有利于螨虫的生长,但人的皮肤却会因此遭殃。昨天在由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主办的本市首届皮肤健康教育咨询活动中,皮肤病专家提醒,夏季尤其要注意防螨。

据介绍,夏季人们使用的席子、空调等物品较易积灰尘,这给螨虫寄生提供了条件,夏季人们普遍使用空调机,但随着凉风席席吹出,也带出了螨虫吹在人的皮肤上。

医学专家指出,市民在黄梅季节里一定要搞好室内室外的清洁卫生工作,尽量减少积灰尘的地方,同时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让螨虫远离皮肤。


高温高湿,堪称黄梅天的最大特点,干梅、湿梅皆如此。但传统气象学称,干梅易逢酷暑。因此,做好驱湿利燥之时,消暑避夏也不能弃。特殊的黄梅天,自有一套特殊衣食住行法。

  衣:小心热伤风,换衣须过渡

  一般而言,普通的感冒分两种:寒热、热伤风。夏天里,头疼、咳嗽、流鼻涕,那多半因为太过贪凉染上了热伤风。可在室内该穿什么衣物、出门之前怎样换衣也同样有讲究,大多数热伤风患者正是因为少了这些常识才会染病。
  如果家中开着空调,穿上长袖衫、长裤子很有必要,这样腹部、关节等易受风部位都能充分保暖;即使再热,记得晚间睡觉时铺条小毯子,目前尚未进入盛夏,日夜温度仍存在差距,一个不当心就会着凉。出门之前,不妨先把空调关好,开窗通风充分适应室外温度后,再更换衣物出行。

  食:留意肠道病,严把嘴巴关

  高温天,气温明显上升、环境也比前段时间潮湿,食物容易变质生成沙门氏菌、大肠杆菌,人一旦吃了这些食物,就会引起肠胃道疾病,甚至中毒。
  夏天食欲不振,但天热体力消耗大,营养一定要跟上去,所以“天热不碰荤”的饮食习惯并不科学。气温骤升,冷饮、冷食等生冷的东西不要吃得过头,冰箱里拿出来的食物一定要加热后方可进食。

  住:排浊纳新气,开窗通风好

  怕热、怕湿,有了空调紧闭窗户,成了时下家家户户的习惯。
  何时开窗通风,大有讲究。清晨太阳未出时,浑浊空气沉积在地表低层,开窗反而会导入不洁空气,对人体健康大为不利;中午室外空气湿度大,引入室内不仅让人体觉得闷热,还会助长细菌等微生物的孳生;傍晚开窗最科学,尽量利用傍晚这段室外湿度最低的时段开窗通风。
  当自然通风有局限的时候,有条件的市民可以借助机械通风,比如在家添置一台新风换气装置,滤净室外空气,使室内空气更加清新宜人。

  行:防晒别劳累,告别皮肤病

  按往年惯例,梅雨季节是皮肤癣病的高发期;高温季节则是皮炎的高发期。两者相结合,今年异常高温的梅雨季节中,关注皮肤病的预防更加重要。
  出门前先要准备好各种防晒用品,如阳伞、遮阳帽、墨镜等等。正午时分,尽量避免在太阳底下进行剧烈运动,否则易因水分流失过多引起虚脱。不妨随身带一瓶盐汽水、或是绿茶,适当补充人体所需的水分,能减缓过于劳累的症状。
  黄梅天就算没有雨,湿度也较平时大,引起皮肤癣病的真菌这时会异常活跃。皮肤癣特别容易在脚趾、手掌等部位蔓延。为此,梅雨季节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周围环境的通风干燥,发现霉菌感染一定要及时治疗。

  梅雨季最佳运动:散步

  运动要选择适宜的方式,否则反会弄巧成拙。黄梅天里,上午与傍晚适当散散步,悠闲而自在,是最好的运动。游泳、打拳、做操等韵律性、有节奏的运动,也应提倡。不过,剧烈的长时间运动,在黄梅天里最为忌讳。因为剧烈运动会使心跳骤然加快,引起心脏血管突然扩张,加上闷热难当的气候,喘不上气易诱发心脏病。
  运动者记牢一个公式:170-实际年龄=心脏所能承受的最大限度。若是运动以后测出的每分钟心跳,超过这一限度,就该留心了。

  梅雨季最佳饮食:薏仁

  黄梅天,吃些驱湿消暑的食物对身体、心情都会大有益处,而所有的食品中,又属薏仁是上上之选。科学显示,薏仁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略低于大米;蛋白质、脂肪含量是大米的两至三倍;维生素B1和磷、钙等含量均比大米高;此外,薏仁中还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多种氨基酸。
  中医食疗记载:薏仁性凉,味甘淡。有健脾除湿作用,可治脾胃虚弱、食欲不振、风湿痹痛等。同时,薏仁熬粥更有补肺利尿、养颜美容的功效。

薏仁山药粥———
  可治食欲不振、脾胃虚弱等

薏仁百合粥———
  可治湿疹等皮肤病

薏仁绿豆粥———
  可清暑热、利水湿

  干梅?湿梅?

  梅雨季节表示一种特殊的阶段性天气,若从降水角度讲,它代表这段时间里降水概率高、且相对集中。气象学上,梅雨季节雨量不到4天,降雨总量未达80毫米,方可被称作干梅,或是空梅。反之,则被称作湿梅。

  勿急勿躁勿烦闷梅雨心情求平和

  中医理论认为:夏属火,其气热。阳气之盛、湿气之重,易使人急躁,随之出现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如心跳快、脸红、血压高等。这种状态维持过久,便会形成器质性疾病,伤及内脏。梅雨季里,让心情好有以下几个招数———
  遇事学会深呼吸。碰到不如意的事情,且慢发火。学着自我控制,尽量冷静下来,渐渐就会发现“船到桥头自然直”的处事道理。
  中午打个盹,十分钟也好。夏天天亮得比较早,日照长,白天气温又高,消耗大。工作了一个上午,身心处于疲劳状态,头也会昏昏沉沉的。利用中午午睡一会,可大大缓解疲劳症状。
  晚上莫熬夜。天气热工作紧张,人的情绪易烦躁。保证充分的休息与睡眠时间,是调适情绪的最佳手段。


扬州梅雨有多长时间??现在开始入梅了吧?

您好,扬州百问 知道团队为您解答! 就是今天6月23日扬州入梅了! 如何判断入梅? 根据气象学上的定义,如果连续5天中有4个下雨日,而这5天内又有3天的日平均气温达到22℃,就可判断为“入梅”。 据了解,一般“标准”的梅雨季节为6月19日—7月10日,梅雨期20天。历史资料统计,自2000年以来,我市曾于2007年出现过36天的梅雨期。 近年来扬州市入梅出梅时间: ■2002年 入梅:6月19日,出梅:7月8日; ■2003年 入梅:6月21日,出梅:7月12日; ■2004年入梅:6月14日,出梅:7月16日; ■2005年 入梅:6月26日,出梅:7月29日; ■2006年入梅:6月22日,出梅:7月12日; ■2007年 入梅:6月19日,出梅:7月25日; ■2008年入梅:6月16日,出梅:7月4日; ■2009年 入梅:6月27日,出梅:7月15日; ■2010年入梅:6月17日,出梅:7月18日。 ■2011年 入梅:6月14日,出梅:7月21日 ■2012年 入梅:6月27日,出梅:7月18日 由此可见扬州出梅时间应该在7月中下旬。 不是,梅雨期是指部分地区特有的现象。 梅雨(黄梅天),指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台湾、日本中南部、韩国南部等地,每年6月中下旬至7月上半月之间持续天阴有雨的气候现象,此时段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称其为“梅雨”。


2014年梅雨季节是什么时候?

您好,扬州百问 知道团队为您解答! 如何判断入梅? 根据气象学上的定义,如果连续5天中有4个下雨日,而这5天内又有3天的日平均气温达到22℃,就可判断为“入梅”。 据了解,一般“标准”的梅雨季节为6月19日—7月10日,梅雨期20天。历史资料统计,自2000年以来,我市曾于2007年出现过36天的梅雨期。 近年来扬州市入梅出梅时间: ■2002年 入梅:6月19日,出梅:7月8日; ■2003年 入梅:6月21日,出梅:7月12日; ■2004年入梅:6月14日,出梅:7月16日; ■2005年 入梅:6月26日,出梅:7月29日; ■2006年入梅:6月22日,出梅:7月12日; ■2007年 入梅:6月19日,出梅:7月25日; ■2008年入梅:6月16日,出梅:7月4日; ■2009年 入梅:6月27日,出梅:7月15日; ■2010年入梅:6月17日,出梅:7月18日。 ■2011年 入梅:6月14日,出梅:7月21日 ■2012年 入梅:6月27日,出梅:7月18日 ■2013年 入梅:6月23日,出梅:7月8日 依据以上历年数据由此可以推断今年入梅时间要到6月中旬后了。


近十年南京梅雨季没有下雨的是哪年?

梅雨季不下雨就不叫梅雨季了,只是每年下的雨量与梅雨季的天数有差异而已。近几年,南京梅雨季的雨量最小的应该数去年,一个具体的表现就是,外秦淮河水位与平日差不多。


浙江的梅雨季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

浙江的梅雨季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

通常每年六月上中旬到七月上旬前后,会出现持续的阴雨天气。 梅雨指春夏之交冷热空气交锋而成之锋面雨,即每年5月至6月之间中国大陆南方长江流域(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四川盆地东部)和江淮地区、台湾、日本中南部和韩国南部等地持续天阴有雨的自然气候现象。梅雨季节过后,华中、日本、韩国、台湾等地的天气开始由太平洋高气压主导,正式进入炎热的夏季。 由于梅雨发生的时段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并且由于长期下雨,导致衣物、食品等容易发霉,因此梅雨又有一个别名:“霉雨”。不过,世界上其他与上述地区同纬度的地区没有梅雨,华南、华北地区虽同样位于梅雨锋面带,但梅雨季时没有明显的梅雨现象,纵使该段期间,其所造成的影响亦同样明显。 扩展资料 梅雨开始的日子称为“入梅”或“立梅”,结束那天为“出梅”或“断梅”。梅雨开始的时间,大致上纬度越高则时间越晚。台湾大约在5月中旬入梅,6月中旬出梅。长江中下游地区,平均每年6月中旬入梅,7月中旬出梅。日本本土大约在6月上旬入梅,7月中下旬出梅。但具体时间各地有所差异,高纬度的地区,如日本东北,出梅日和第一道锋面报到的入秋日往往只差几天。 又称重梅。黄梅雨季过后,通常天气放晴进入炎炎盛夏。如果这个时候又转成阴雨绵绵,仿佛又回到梅季,就称为“倒黄梅”,是由于雨带重新南压所致。最多可长达10天左右。民间俗谚有云“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重梅。”台湾在2015年八月底到九月初,亦发生重梅现象,紧接着入秋第一道锋面报到。2016年更在秋台来临前发生史上最晚的九月重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梅雨季节

梅雨季节的特征是什么?

梅雨季节的特征是什么?

特征: 梅雨季里空气湿度大、气温高、衣物等容易发霉,所以也有人把梅雨称为同音的“霉雨”。 连绵多雨的梅雨季过后,天气开始由太平洋亚热带高压主导,正式进入炎热的夏季。 梅雨季节: 是指每年6月中旬到7月上、中旬,我国长江中下游区域内出现的一段连阴雨天气。此时,器物易霉,故亦称“霉雨”,又值江南梅子黄熟之时,故亦称“梅雨”或“黄梅雨”。雨带停留时间称为“梅雨季节”,梅雨季节开始的一天称为“入梅”,结束的一天称为“出梅”。 扩展资料 成因: 梅雨的形成是气旋或锋面在当地长期停滞的结果。每年五、六月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迅速加强,湿热的热带海洋气团和赤道气团就乘势扩张到我国南岭一带,与北来的、较冷的温带气团接触,形成锋面,在锋面上,不断产生气旋或低槽,这些气旋或低槽向东移动时,常常被我国沿海的高压挡住去路,因而行动迟缓,先后在东南丘陵、长江中下游地区和淮河流域南部长期滞留,使各地形成阴雨连绵的梅雨。 分布: 梅雨主要出现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中国台湾、辽东半岛、朝鲜半岛的最南部、日本的中南部。世界同纬度的其他的地区没有梅雨。华南地区没有明显的梅雨现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梅雨季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梅雨期

梅雨是什么样的天气,通常发生在什么地方

梅雨又叫
锋面雨
我国东部的降水主要是夏季风带来的。当夏季风的暖湿气流登录北上,与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遇时,因暖空气轻,冷空气重,较轻的暖湿气流就会被抬升到冷空气上。暖湿气流在上升过程中,由于气温不断降低,水汽就会冷却凝结,形成至雨云,这就叫做锋面雨。锋面雨的范围宽广,往往形成一条雨带。每年夏初,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冬夏季风势均力敌,这条雨带在此徘徊,阴雨连绵长达1个月之久,此时正值梅子黄熟的时节,所以人们又称之为梅雨季节。到了7
8月份,梅雨季节刚过,随着冬季风的北退,雨带移出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晴朗干旱的天气,这种在伏天发生的干旱又被称为伏旱


梅雨是什么样的天气,通常发生在什么地方

梅雨是怎样形成的?

梅雨天气有什么特点

一、梅雨的特点
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台湾、日本中南部以及韩国南部等地,每年6、7月份都会出现持续天阴有雨的气候现象,由于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称其为“梅雨”,此时段便被称作梅雨季节。
每年大约5月下旬至6月上旬,来自北方的冷空气与从南方北上的暖空气的汇合于华南地区,形成华南准静止锋。大约到了6月下旬,暖空气势力增强,准静止锋北移至江淮地区,成江淮准静止锋(又称为梅雨锋)。由于来自南方的暖空气夹带大量水汽,当遇上较冷的气团时,便会产生大量对流活动。由于这段时间冷暖空气势力相当,以致锋面停留在江淮地区。
梅雨主要出现于副热带季风气候区的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台湾、辽东半岛、朝鲜半岛的最南部、日本的中南部。世界同纬度的其他的地区没有梅雨。华南地区没有明显的梅雨现象。多数年份,梅雨期持续20-25天,长的可达一个多月,短的只有几天。少数年份不出现梅雨,雨带从华南迅速越过江淮流域而进入华北一带,称为“空梅”。

二、中国梅雨时期特点是什么
梅雨是初夏季节长江中下游特有的天气气候现象,它是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北移过程中在长江流域停滞的结果,梅雨结束,盛夏随之到来。这种季节的转变以及雨带随季节的移动,年年大致如此,已形成一定的气候规律性。但是,每年的梅雨并不完全一致,存在很大的年际变化。
早梅雨
造成早梅雨的基本原因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跳提早发生,使得我国东半部主要的降雨带突然从南岭以南移到长江中下游。像1971年的梅雨5月26日就开始了,比正常的梅雨提前半个多月。这一年天气的转折变化是从热带地区先开始的。
在5月下旬短短十天内,西北太平洋热带洋面上先后发生了三次台风,这些台风发生在副热带高压的南侧,并向西北方向移动。它的这种活动,就好象副热带高压受到一个往北的推动力那样,使这个高压向北拾升上来,在这个变化期间,高空西风急流北移,长江中下游的梅雨也就因而突然开始。需要说明的是,副热带高压的提早北跳,并不都是热台风活动所引起的,其他的原因也可造成它的北跳提前发生。只要出现副高提前移到华南沿海稳定的局面,都会造成“早梅雨”。
迟梅雨
迟梅雨:有的年份,初夏南支西风急流强而稳定。6月份,在对流层的中部,从我国长江流域到日本南面的西北太平洋上,一直维持着一支强劲的西风,它的存在,抑制了西北太平洋副高的北抬,使得长江中下游的雨带久久不能建立。这样,就造成了梅雨姗姗来迟。如1982年,长江中下游的梅雨直到7月9日才开始,就是属于这种情况。
这一年在6月20日以前,西风急流偏南,副热带高压也偏南。到20日前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伸展在我国东南沿海的高压脊曾经一度加强,北抬到华南沿海地区,长江中下游曾经出现过三、五天的阴雨天气。但是,这个变化还不是季节性的转折。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主体尚未北移,特别是南支西风还停留在北纬30度附近。在西风急流影响下,一股股冷空气南下,副热带高压不久也南退了。直到7月上旬后期,东亚上空的西风急流突然向北撤退,使副高在我国东部沿海及日本上空明显北跳,梅雨才开始到来。
特长梅雨
特长梅雨:特长梅雨的主要原因是“出梅”特别迟,如1954年梅雨到7月底8月初才结束。是什么原因使得梅雨久久不能结束呢?这一年,整个北半球的大气运动特征有许多异常之处,从亚洲及西北太平洋这个区域来看,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第一,1954年6、7月间,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比正常年份偏南很多。尤其是7月份,对流层中部东亚沿海地区副高的脊线位置基本上沿着北纬18度,比常年平均偏南约八百公里。


什么是梅雨天气??????

每年6月中下旬至7月上半月之间持续天阴有雨的自然气候现象。
梅雨,又称黄梅天,指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台湾、日本中南部、韩国南部等地,每年6月中下旬至7月上半月之间持续天阴有雨的自然气候现象。由于梅雨发生的时段,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中国人称这种气候现象为“梅雨”,这段时间也被称为“梅雨季节”。梅雨季节里,空气湿度大、气温高,衣物等容易发霉,所以也有人把梅雨称为同音的“霉雨”。 梅雨季节过后,华中、华南、台湾等地的天气开始由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主导,正式进入炎热的夏季。


梅雨天一般会持续多长时间?

梅雨是如何形成的,为何会持续一月之久? 一. 什么是“梅雨”季节 “梅雨季节”是在每年6、7月份的东南季风带来的太平洋暖湿气流,经过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我国台湾地区、日本中南部以及韩国南部等地而引发的持续天阴降雨的气候现象。当夏季风的暖气流登陆北上,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遇时,因暖空气轻,冷空气重,较轻的暖湿气就会被抬升到冷空气之上。形成了锋面雨每年夏初,长江中游地区的地区的冬夏季风势均力敌,这条雨在此徘徊,阴雨连绵长达一个月之久,由于此时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称其为“梅雨 。 那它的成因又是什么呢?每年大约4月下旬至5月上旬,来自北方的冷空气与从南方北上的暖空气的汇合于华南地区,当遇上较冷的气团时,便会产生大量对流活动。由于这段时间冷暖空气势力相当,以致锋面停留在江淮地区。容易形成洪涝灾害。 二.“梅雨”的移动特点 5月,雨带从南部沿海登陆;。6月中旬,雨带北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江淮之间摆动一个月左右。7月中下旬到8月,雨带北移到华北、东北等地,长江中下游地区则出现伏旱9月开始雨带南移;10月雨季结束。 相反的北方没有梅雨季节,由于海拔的影响,导致年降水量不足导致北方地区导致西北地区干旱严重,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人眼里北方“缺水”的原因。 三:为何持续一月有余? 南方的阴雨正是由于暖湿气流的影响加上和北方的冷空气相遇,冷热相遇就会形成连片的阴雨,其实这也是一种自然的气候现象,就像东北多雪。太平洋来的暖湿气流在东南风的输送下由南北上,和北方的冷空气相遇正好集结在长江中下游一带就形成连绵不断的降雨。梅雨季节,湿度很大,气温高,很容日造成衣物发霉。所以有人也把‘梅雨’称为‘霉雨’,梅雨结束之后,南方才正式进入夏季高温高热时期!

梅雨季一般持续多久?

梅雨季一般持续多久?

梅雨期持续20 -25天,长的可达一个多月。 气象学上,梅雨是东亚大气环流春夏之交季节转换期间特有的气候现象,可分为典型梅雨和迎梅雨(早梅雨)。典型梅雨一般为6月上旬到中旬“入梅”,7月上旬到中旬出梅。迎梅雨指入梅前的阴雨,一般开始于5月中旬,为期约半个月。 迎梅雨后,雨带常一度南退,此后再次北进而为典型梅雨。多数年份,梅雨期持续20 -25天,长的可达一个多月,短的只有几天。少数年份不出现梅雨,雨带从华南迅速越过江淮流域而进入华北一带,称为“空梅”。 梅雨季节介绍 在梅雨期内应防范对流云系带来的豪雨,因为对流云系会引发短时间但剧烈的豪雨,导致山洪暴发进而带来严重的灾害,是台湾地区仅次于台风的第二大气象灾害。 台湾地区每年梅雨期的降雨有很大的差异,可见梅雨在台湾地区是非常不稳定、变动甚大的天气现象,所以不必特别强调梅雨期的长短与雨日的久暂,而应注意梅雨锋面系统所伴随的豪雨。 台湾地区除东北部之外,其他地区多属于冬季干燥的气候类型,春季若无适当的降雨,干旱现象便会随即发生。台湾地区梅雨期内平均为雨量为450至500公厘,约占年雨量的四分之一,为大自然解除春季旱象最有效的方式。

梅雨天气一般持续多久

正常梅雨的话,梅雨期一般长20~30天(6月中旬至7月上中旬)


节气:梅雨季节持续多久

正常梅雨
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常的梅雨约在6月中旬开始,7月中旬结束,也就是出现在“芒种”和“夏至”两个节气内。梅雨期长约20-30天,雨量在200-400毫米之间。“小暑”前后起,主要降雨带就北移到黄(河)、淮(河)流域,进而移到山东和华北一带。长江流域由阴雨绵绵、高温高湿的天气开始转为晴朗炎热的盛夏。据统计,这种正常梅雨,大约占总数的一半左右。
早梅雨
有的年份,梅雨开始的很早,在5月底6月初就会突然到来。在气象上,通常把“芒种”以前开始的梅雨,统称为“早梅雨”。早梅雨会带来一些反常的现象。例如,由于在梅雨刚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内,靠近地面的大气层里,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还是很频繁的,因此,阴雨开始之后,气温还比较低,甚至有冷飕飕的感觉,农谚说:“吃了端午棕,还要冻三冻”就是这个意思;同时也没有明显的潮湿现象。
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的农民,把这一段温度比较低的黄梅雨称为“冷水黄梅”。以后,随着阴雨维持时间的延长、暖湿空气加强,温度会逐渐上升,湿度不断增大,梅雨固有的特征也就越来越明显了。早梅雨的出现机会,大致上是十年一遇。这种早梅雨往往呈现两种情形。一种是开始早,结束迟,甚至拖到7月下旬才结束,雨期长达四、五十天,个别年份长达二个月。另一种是开始早,结束也早,到6月下旬,长江中下游地区就进入了盛夏,由于盛夏提前到来,常常造成长江中下游地区不同程度的伏旱。
迟梅雨
同早梅雨相反的是姗姗来迟的梅雨,在气象上通常把6月下旬以后开始的梅雨称为迟梅雨。迟梅雨的出现机会比早梅雨多。由于迟梅雨开始时节气已经比较晚,暖湿空气一旦北上,其势力很强,同时,太阳辐射也比较强,空气受热后,容易出现激烈的对流,因而迟梅雨常常多雷雨阵雨天气。人们也把这种黄梅雨称为“阵头黄梅”。迟梅雨的持续时间一般不长,平均只有半个月左右。不过,这种梅雨的降雨量有时却相当集中。
特长梅雨
1954年中国江淮流域出现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这次大水,就是由持续时间特别长的梅雨造成的。这一年,长江中下游的梅雨开始之前的5月下半月春雨已经很多,梅雨又来得很早,6月初就开始了。天气一直阴雨连绵,并且不时有大雨、暴雨出现,维持的时间特别长,直到八月初才“出梅”。当阴雨结束转入盛夏天气时、已经临近“立秋”了。这一年整个梅雨期长达两个月,连同五月份的春雨,则达到两个半月以上。进入“小暑”、“大暑”以后,长江中下游本来应该是晴朗炎热的“伏天”了,却一直是阴云密布难见太阳,瓢泼的大雨不时倾泄到地面上来,不少地区洪水滚滚、“寒气”袭人。
这一年长江中下游地区5月-7月三个月的雨量,一般都达到800-1000毫米,接近该地区正常年份全年的雨量;部分地区,雨量多达1500-2000毫米,相当于同一地区一年半的雨量,导致洪水泛滥成灾。我们国家地域辽阔,局部洪涝经常发生。有的可能是由于台风雨引起的,有的可能是别的天气系统接连带来的几次暴雨造成的,但它们的持续时间不长,洪水退去比较快,影响范围也比较小。象1954年这样,阴雨时间达到二个多月之久,造成长江流域全流域性洪水的现象,是极为罕见的。这种罕见的大水、常常是与异常梅雨联系在一起的。像1998年的大水,也是特别长的梅雨所造成的。
“短梅”和“空梅”
同特别长的梅雨完全相反的是,有些年份梅雨非常不明显,它象来去匆匆的过客,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停留十来天以后,就急急忙忙地向北去了。而且这段时间里雨量也不大,难得有一、二次大雨。这种情况称为“短梅”。更有甚者,有些年份从初夏
南京罕见梅雨开始,长江流域一直没有出现连续的阴雨天气。多数日子是白天晴朗暖和,早晚非常凉爽,出现了“黄梅时节燥松松”的天气。本来在梅雨时节经常要出现的衣服发霉现象,也几乎没有发生。这段凉爽的天气一过。接着就转入了盛夏。这样的年份称为“空梅”。“短梅”和“空梅”的出现机会,平均为十年中1-2次。“短梅”和“空梅”的年份,常常有伏旱发生,有些年份还可以造成大旱。


梅雨季节是什么时候?

梅雨季节是什么时候?

梅雨季节时间:每年6、7月份。 梅雨季节,是在每年6、7月份的东南季风带来的太平洋暖湿气流,经过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台湾地区、日本中南部以及韩国南部等地出现的持续天阴有雨的气候现象,由于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称其为“梅雨”,此时段便被称作梅雨季节。 我国长江中下游指宜昌以东的28—34°N 范围内或称江淮流域至日本南部这狭长区域内出现的一段连阴雨天气。 拓展资料入梅的标准其实比较复杂,但一般来说,在我国的长江中下游流域及以南地区有大片降雨区存在,南方北纬20度附近有副热带高压顶着不让雨区南下,造成降雨区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来回徘徊,出现长时期大强度的降雨。天气形势出现这样的特点,差不多可认定为“入梅”。

今年黄梅天气有几天.

你好, 1,这个很难确定。 2,梅雨大约在6月上中旬开始,7月上旬结束。有时梅雨期间连阴雨过程中断几天,会出现两段或以上阴雨天气,有两段梅雨的,俗称“二度梅”。平均而言,每年6月17日入梅,7月10日梅雨结束。


黄梅天是什么时候

黄梅天气,又称黄梅雨,简称梅雨。   梅雨(黄梅天),指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台湾、日本中南部、韩国南部等地,每年6月中下旬至7月上半月之间持续天阴有雨的自然气候现象。 由于梅雨发生的时段,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中国人称这种气候现象为“梅雨”,这段时间也被称为“梅雨季节”。梅雨季节里,空气湿度大、气温高,衣物等容易发霉,所以也有人把梅雨称为同音的“霉雨”。 梅雨季节过后,华中、华南、台湾等地的天气开始由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主导,正式进入炎热的夏季。    其主要特征是,雨量特别丰富,相对湿度大,日照时间短,地面风力较小,降水多属连续性,并且常常是大于或暴雨。梅雨对江淮流域农业生产的影响很大,梅雨雨期过长,雨水集中,则容易形成洪涝灾害;有些年份,梅雨过程不显著,雨期过短,雨量过少,则又会出现干旱。


黄梅天哪些地方有

初夏江淮流域一带经常出现一段持续较长的阴沉多雨天气。此时,器物易霉,故亦称“霉雨”,简称“霉”;又值江南梅子黄熟之时,故亦称“梅雨”或“黄梅雨”。
其地理范围主要是指:安徽大部、江苏大部、河南东部、湖北中东部、湖南北部、江西北部、浙江北部


梅雨季节一般会延续多久呢?

梅雨季节一般会延续多久呢?

梅雨季节一般会延续约半个月左右。 每年6、7月份都会出现持续天阴有雨的气候现象,由于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称其为“梅雨”,此时段便被称作梅雨季节。 2020梅雨出现时间:梅雨开始的日子为“入梅”(或“立梅”),结束那天为“出梅”(或“断梅”)。典型梅雨一般为5月上旬到中旬“入梅”,6月上旬到中旬出梅。迎梅雨指入梅前的阴雨,一般开始于5月中旬,为期约半个月。 扩展资料: 迎梅雨后,雨带常一度南退,此后再次北进而为典型梅雨。多数年份,梅雨期持续20—25天,长的可达一个多月,短的只有几天。少数年份不出现梅雨,雨带从华南迅速越过江淮流域而进入华北一带。 在黄梅雨季过后,通常天气放晴进入炎炎盛夏。如果这个时候又转成阴雨绵绵,并且持续较久,仿佛又回到梅季;典型梅雨一般为6月中旬到下旬“入梅”,7月上旬到中旬出梅。迎梅雨指入梅前的阴雨,一般开始于4月中旬,为期约半个月。

南方的梅雨季节一般持续多长时间?

初夏江淮流域一带经常出现一段持续较长的阴沉多雨天气。此时,器物易霉,故亦称“霉雨”,简称“霉”;又值江南梅子黄熟之时,故亦称“梅雨”或“黄梅雨”。在中国史籍中记载较多。如《初学记》引南朝梁元帝《纂要》“梅熟而雨曰梅雨”。唐柳宗元《梅雨》:“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等。中国历书上向有霉雨始、终日的记载:开始之日称为“入霉”,结束之日称为“出霉”。芒种后第一个丙日入霉,小暑后第一个未日出霉。入霉总在6月6~15日之间,出霉总在7月8~19日之间,中国东部有一个雨期较长、雨量比较集中的明显雨季,由大体上呈东西向的主要雨带南北位移所造成,是东亚大气环流在春夏之交季节转变其间的特有现象。6月中旬以后,雨带维持在江淮流域,就是梅雨。雨带停留时间称为“梅雨季节”,梅雨季节开始的一天称为“入梅”,结束的一天称为“出梅”。此外,由于这一时段的空气湿度很大,百物极易获潮霉烂,故人们给梅雨起了一个别名,叫做“霉雨”。明代谢在杭的《五杂炬?天部一》记述:“江南每岁三、四月,苦霪雨不止,百物霉腐,俗谓之梅雨,盖当梅子青黄时也。自徐淮而北则春夏常旱,至六七月之交,愁霖雨不止,物始霉焉” 。明代杰出的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更明确指出:“梅雨或作霉雨,言其沾衣及物,皆出黑霉也”。 【梅雨与雨带】 1.梅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通常每年六月中旬到七月上旬前后,是梅雨季节。天空连日阴沉,降水连绵不断,时大时小。所以我国南方流行着这样的谚语:"雨打黄梅头,四十五日无日头"。持续连绵的阴雨、温高湿大是梅雨的主要特征。与同纬度地区的气候迥然不同,梅雨是指一定地区和一定季节内发生的天气气候现象。研究发现,欧亚大陆在20N至40N之间,为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交替控制的地带。大陆西岸,夏季受副热带南压东侧下沉气流控制,天气晴朗少云,气候炎热干燥;冬季在西风带影响下,从大西洋带来暖湿空气,形成较多的降水,使气候变得温和多雨。即表现为副热带夏干冬湿的地中海式气候。大陆东岸,夏季受副热带高压西侧控制,下沉空气原来也较干,但从暖湿海面吸收大量水汽,因而带来丰沛的降水,产生了副热带湿润气候。这里由于海陆对比十分强烈,形成了独特的季风气候,其显著特点是夏雨冬干,雨量集中在夏季,恰与地中海式气候相反。如果和同纬度的英国东岸比,也是截然不同。美国东岸中纬地带夏季风来临前后就不会出现长时期的阴雨天气,人们从未有长期天气闷热之感,发霉现象难以出现。可见,在同一纬度上降水季节迥然不同。所以,在世界上,只有我国长江中下游两岸,大致起自宜昌以东、北纬29度至33度的地区,以及日本东南部和朝鲜半岛最南部有黄梅出现。也就是说,梅雨是东亚地区特有的天气气候现象,在我国则是长江中下游特有的天气气候现象。 形成梅雨锋暴雨的大气环流条件一般包括:①在亚洲的高纬度地区对流层中部有阻塞高压或稳定的高压脊,大气环流相对稳定少变;②中纬度地区西风环流平直,频繁的短波活动为江淮地区提供冷空气条件;③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有一次明显西伸北跳过程,500hPa副高脊线稳定在北纬20度至25度之间,暖湿气流从副高边缘输送到江淮流域。在这种环流条件下,梅雨锋徘徊于江淮流域,并常常伴有西南涡和切变线,在梅雨锋上中尺度系统活跃。不仅维持了梅雨期连续性降水,而且为暴雨提供了充沛的水气。梅雨锋暴雨是不同尺度环流系统相互作用下形成的一种特定地区的特殊天气,大气环流的变异性,导致各年梅雨期开始有迟有早,梅雨持续时间有长有短,有的年份,梅雨锋特别活跃,暴雨频繁,造成洪涝灾害。有的年份,梅雨锋不明显,出现“空梅”,形成干旱天气。有的年份,会出现梅雨带北移后又返回江淮流域再度维持相对稳定的现象,习惯上称“倒黄梅”。江淮流域梅雨结束后,雨带移至华北地区,江淮流域进入高温少雨天气。


梅雨季一般要持续多久?

梅雨是指每年6月中旬到7月上、中旬初夏,我国长江中下游指宜昌以东的28—34°N 范围内或称江淮流域至日本南部这狭长区域内出现的一段连阴雨天气。

湖北黄梅县天气预报

百度一下“黄梅天气”就知道啦,老乡,采纳我的吧~谢谢


黄梅县天气预报

5日星期四 多云 低温2℃ 无持续风向 6日星期五 阴 高温6℃ 低温2℃ 无持续风向 7日星期六 小雨 高温5℃ 低温3℃ 无持续风向 8日星期日 小雨 高温5℃ 低温3℃ 无持续风向 9日星期一 小雨 高温5℃ 低温3℃ 无持续风向 10日星期二 小雨 高温5℃ 低温1℃ 无持续风向


黄梅天气怎么办

就是尽量保持干燥咯


黄梅天气注意什么

1. 东西不要发霉
2. 心情不要发霉


眼睛伤了一般要多少天好

你好,不好说,是需要根据病情来判断的,一般来说,十天左右才可以痊愈的,现在可以口服消炎药,要保持清洁卫生,饮食要以清淡为主,不可以吃刺激性食物,以免不利于炎症的修复的,一定要注意了。


收到5425个赞
黄梅天气-黄梅天气,黄梅,天气
梅雨天气的来历是什么?梅雨是怎样形成的? 梅雨天气是什么样子的?每年6月中下旬至7月上半月之间持续天阴有雨的自然气候现象。 梅雨,又
浙江高考分数-浙江高考分数,浙江,高考,分数
浙江省高考本科总分多少,专科总分多少,如何计算的?第一批:810分=150分语文+150分数学+150分外语+300分综合+60分自选模块。 第二批:750
老奶奶图片-老奶奶图片,老奶奶,图片
可怜的农民就这样被随意的坑害,悲痛无助吗弱势群体都是这样的,只能忍让,善待万物,吃素放生。求一张老爷爷老奶奶互相搀扶的图片,看起来
高考录取线-高考录取线,高考,录取,线
2022年高考分数线?截止到2021年7月份,2022年还没有高考,分数线也就没有公布出来。以2021年江西省分数线为例,第一批本科文史类559分、理
怎样增加宝宝抵抗力-怎样增加宝宝抵抗力,怎样,增加,宝宝,抵抗力
小孩子怎样增强免疫力?儿童平均每年就诊11 5次,年看病费用约1 2万;每5次去医院,4次是上呼吸道感染,1次是胃肠道疾病。多补充乳铁蛋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