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无间地狱-什么是无间地狱,什么,是,无间地狱优质

编辑:周舟 | 时间:2021-08-20 17:47:09
来源:互联网
正文
编辑推荐

佛教所说的"无间道"究竟是个什么地方?

  无间道是佛教用语,四道中的一道,四道即指四种可通至涅盘之道。

  先说涅盘(梵文nirvana),是指所幻想的超脱生死的境界,也用作“死”(指佛)的代称,郭沫若早期诗作《凤凰涅盘》,便借用此词寄托理想。弄清涅盘后再说佛教中的道。道是指众生轮回之道途,而道有四种:加行、无间、解脱、胜进。加行道指断除烦恼,是获功德之初级阶段;无间道则是指开始断除所应断除的烦恼,并由此进入解脱道;解脱道指已从应断除的烦恼中解脱出来;胜进道是四道中最高也是最后的境界。我一直不解电影何以用如此古奥、生僻的名词,叫人摸不着头脑。记得在1999年,金庸先生在回答王朔的信中用了“八风”(利、衰、毁、誉、称、讥、苦、乐),也是佛教用语。说港人好佛为之太过,但对佛道有研究则不为之过也。“无间道”即属典型的一例。

  无间地狱中的人都是些有过罪过的人,他们彼此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做着自己感觉正确的事情。但是情况却是:你对我有利的时候,我却在对你不利,因为我发现你不利我在先,而我对你有利的时候,你却对我不利,因为你发现我曾对你不利。如此恶性循环,双方全力对决,永陷不休的迷局。

  无间地狱并非是阴间的某个地方,它广泛出现在现实生活空间!心灵之间的地狱更可怕

  无间道,道,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如同一个必然发生的程序,想让它停下只有通过启动另一种程序。
  参考资料:搜集 整理的


无间道是什么意思啊

无间道是什么意思啊

《无间道》是寰亚电影发行公司于2002年出品的一部警匪片,由刘伟强、麦兆辉执导,刘德华、梁朝伟、黄秋生、曾志伟等主演。 该片讲述的是两个身份混乱的男人分别为警方和黑社会的卧底,经过一场激烈的角斗,他们决心要寻回自己的故事。2003年,该片获得了第2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奖、第4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影片等奖项,梁朝伟凭借该片获得第2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等奖项。 无间道剧情简介: 1991年,18岁的三合会会员刘建明听从大哥韩琛(曾志伟饰)的指示进入警校学习,成为警方卧底。而同时警校中的另一名学生陈永仁(梁朝伟饰),受警方安排表面上将其强迫退学,实际上则是让他进入三合会当卧底。 刘建明从警校毕业后顺利的进入警局,并且职位步步高升,已成为刑事情报科A队的一员,在此期间他利用各种机会为韩琛提供了大量的情报。而陈永仁在这些年以来已经得到了韩琛的初步信任,但由于韩琛的案件始终没有破,他永远只能呆在黑帮,只有黄警督(黄秋生饰)与他单线联系。 2002年的一个晚上,根据陈永仁卧底情报,获知一批毒品即将交易,而交易的一方为韩琛,但由于当时刘建明及时将消息传给了韩琛使其成功逃脱,不过因此双方发现各自的内部俱有“内鬼”,于是一场激烈的角斗由此展开。 在最后的结局中,双方“内鬼”都认出了自己的身份,不过刘建明抢先一步,已经将陈永仁在警察局的档案删除,但在删除之前,保留了一个备份,密码是女朋友Mary的生日。 经过深思,刘建明决定做一个好人,请求陈永仁给他一次机会,陈永仁没有信,拷上了刘建明。最后陈永仁死在了韩琛的另一个警方卧底枪下,刘建明也杀死了那个开枪的卧底。

在佛教中无间道是何意思?

无间”指无间地狱,无间地狱是一个专门名词,出自《法华经》、《俱舍论》、《玄应音义》等佛经,又被译作“阿鼻地狱”——那是音译,梵文的拼音是“Avicinar Aka”,“阿鼻”的意思,就是无间。这个地狱是佛经故事中八大地狱之一,也是八大地狱之中最苦的一个,如同我们所说的十八层地狱的最底一层。据说,被打入无间地狱的,都是罪大恶极的人。他们在无间地狱之中,永远没有任何解脱的希望,除了受苦之外,绝无其他感受。无间地狱极大,广漠无间,打入地狱的阴魂,无法脱出,永远在地狱中受苦,作为生前穷凶极恶的报应。 那么为什么叫无间地狱?什么是无间呢?据说,这与这个地狱里的刑罚永不间断有关。通常的理解中,无间就是不间断的意思,无间地狱里,这个不间断的定义范围有所扩大。传说中这里的无间有五种第一个叫“时无间”,意思是时间是没有间断的,也就是日夜受罪,从来没有停止的时候。第二个是“空无间”,也就是说受刑的时间无间断,空间一样没有间断,不能由谁来替代你的,只有你一个人从头到尾受罪。第三个,是“罪器无间”,也就是刑罚的器具没有间断,不停用各式各样的刑具用刑。第四个叫做“平等无间”,是指无论男女,不管你前世是什么身份,同样平等无间,都是平等的,同样要受刑。第五个叫“生死无间”,是说不要以为死了就不再受刑。 无间道 这个片名,显然寓意深刻。两个身份都本不该属于自己的人,他们几乎生活在一个类似无间地狱的环境里,做梦都怕别人拆穿自己的身份。这个世界里,到底什么才是生活的道理、做人的道理,角色的茫然也就是编导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探讨。进入无间地狱是没有轮回的,只有永远受苦,但片中的两位主角却在寻求轮回 麻烦采纳,谢谢!


佛说有八大地狱,最重的是无间地狱,那另外七个叫什么?我想知道的是有没有一个是在精神上受罪的?

一,佛家说的地狱有所谓“四类十八地狱”,四类即八大地狱、近边地狱(游增地狱)、八寒地狱、孤独地狱。
其中最主要的是八大地狱,因为位地球地心深处,熔炉奇热,故又称“八热地狱”。
1,等活地狱。
2,黑绳地狱。
3,众合地狱(又作推压地狱)。
4,叫唤地狱(又作号叫地狱)。
5,大叫唤地狱(又作大叫地狱)。
6,焦热地狱(又称炎热地狱)。
7,大焦热地狱(又作极热地狱)。
8,无间地狱(又作阿鼻地狱)。
以上八大地狱,每一地狱下又各有十六小地狱。

二,地狱是所造业力所变现,看起来是肉体受罪,实际上全都是精神受罪。

三,至于说“活着也受罪”“人间有地狱否”这样的问题,你可以从佛教所说的“三界火宅”得到答案:
为什么说“三界火宅”?因为有各种际遇与欲望,所以才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求不得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和五阴盛苦。
所有众生无时不刻被这八苦折磨,所以三界无安同火宅。这就像死后在地狱受苦一样道理。所以要跳出三界免堕轮回,才是最终的解脱之道。


请问阿鼻地狱与无间地狱有什么区别?

  阿鼻地狱和无间地狱没有区别,是一个地狱的两个名字,说的是同一个地狱。
  一、出处:阿鼻是梵语Avīcinaraka的音译,意译为“无间”,即痛苦无有间断之意。《法华经》和《观佛三昧海经》使用了“阿鼻地狱”的名称。《长阿含经》和《地藏菩萨本愿经》使用了“无间地狱”的名称:
   1、《法华经·法师功德品》:“下至阿鼻地狱。”;
   2、《观佛三昧海经》卷五《观佛心品》:“云何名阿鼻地狱?阿言无,鼻言遮;阿言无,鼻言救;阿言无间,鼻言无动;阿言极热,鼻言极恼;阿言不闲,鼻言不住。不闲不住,名阿鼻地狱。阿言大火,鼻言猛热。猛火入心,名阿鼻地狱。”;
   3、《长阿含经》卷第十九《第四分世记经·地狱品第四》:“余罪未毕,故使不死,是故名为无间地狱。”;
   4、《地藏菩萨本愿经·观众生业缘品第三》:“若有众生不孝父母,或至杀害,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
  二、无间地狱名字来源:据《地藏经》记载,因为有五件事的原因,所以叫无间地狱:
   1、“一者、日夜受罪,以至劫数,无时间绝,故称无间。”;
   2、“二者、一人亦满,多人亦满,故称无间。”;
   3、“三者、罪器叉棒,鹰蛇狼犬,碓磨锯凿,锉斫镬汤,铁网铁绳,铁驴铁马,生革络首,热铁浇身,饥吞铁丸,渴饮铁汁,从年竟劫,数那由他,苦楚相连,更无间断,故称无间。”;
   4、“四者、不问男子女人,羌胡夷狄,老幼贵贱,或龙或神,或天或鬼,罪行业感,悉同受之,故称无间。”;
   5、“五者、若堕此狱,从初入时,至百千劫,一日一夜,万死万生,求一念间暂住不得,除非业尽,方得受生,以此连绵,故称无间。”。
  三、《地藏经》对无间地狱的介绍:“地狱在大铁围山之内,其大地狱有一十八所……无间狱者,其狱城周匝八万余里,其城纯铁,高一万里,城上火聚,少有空缺。其狱城中,诸狱相连,名号各别。独有一狱,名曰无间,其狱周匝万八千里,狱墙高一千里,悉是铁围,上火彻下,下火彻上。铁蛇铁狗,吐火驰逐狱墙之上,东西而走。狱中有床,遍满万里。一人受罪,自见其身遍卧满床。千万人受罪,亦各自见身满床上。众业所感获报如是。又诸罪人,备受众苦。千百夜叉及以恶鬼,口牙如剑,眼如电光,手复铜爪,拖拽罪人。复有夜叉执大铁戟,中罪人身,或中口鼻,或中腹背。抛空翻接或置床上,复有铁鹰啖罪人目。复有铁蛇绞罪人颈。百肢节内,悉下长钉,拔舌耕犁,抽肠锉斩,烊铜灌口,热铁缠身。万死千生,业感如是。动经亿劫,求出无期。此界坏时,寄生他界,他界次坏,转寄他方;他方坏时,辗转相寄。此界成后,还复而来。无间罪报,其事如是。”;
  四、《地藏经》记载堕落无间地狱的原因:“尔时地藏菩萨白圣母言:南阎浮提,罪报名号如是。若有众生不孝父母,或至杀害,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若有众生出佛身血,毁谤三宝,不敬尊经,亦当堕于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若有众生侵损常住,玷污僧尼,或伽蓝内恣行淫欲,或杀或害,如是等辈,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若有众生,伪作沙门,心非沙门,破用常住,欺诳白衣,违背戒律,种种造恶,如是等辈,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若有众生,偷窃常住财物谷米,饮食衣服,乃至一物不与取者,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地藏白言:圣母,若有众生,作如是罪,当堕五无间地狱,求暂停苦一念不得。”。


梦幻西游无间地狱是什么技能效果

梦幻西游无间地狱是什么技能效果

“无间地狱”是阴曹地府门派的弟子,完成化圣任务后获得的技能,属于一种场地BUFF类型的技能,施放技能后,双方所有单位受到的伤害都会增加10%,人物单位死亡时,若身上无“死亡禁锢”,则附带2回合的“死亡禁锢”(有的话则延长2回合)。 游戏背景 话说数千年前,蚩尤复活动乱,挑拨仙魔大战,人类为求自保,或投身于两方之一,或自成一伍,一场人、仙、魔三界混战就此拉开帷幕,三界间战火屠天,秩序不复存在。战争终以蚩尤阴谋被揭发为终,人仙魔三族英雄携手将蚩尤打回战神山武神坛下,封印千年。 时至大唐贞观年间。三界大战已平息五百余载,世间重又恢复了安宁与繁荣。当世分为四大部洲,众生善恶不一。东胜神洲居生奇兽灵仙,汲日月精华,敬天地礼法。

佛门问答:什么是无间地狱

无间地狱是一个专有名词出自佛教《法华经》、《俱舍论》、《玄应音义》等经书,音译即"阿鼻地狱",梵文"Avicinar Aka",阿者言无,鼻者名间,"阿鼻"的意思就是无间。无间地狱是八大地狱之第八,也是八大地狱中最苦一个。
堕入无间地狱的,都是极恶的人,犯了极重的罪,就被打入无间地狱。在无间地狱之中,永远没有任何解脱的希望,除了受苦之外,绝无其他感受,而且受苦无间,一身无间,时无间,行无间。在无间地狱之中,猛火烧人,所以也叫"阿鼻焦热地狱"。
无间地狱由九殿平等王管理
据《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上载,无间(即阿鼻地狱)以"五事业感",故称之。即"无间"之义有五:
1.趣果无间--命终之后,直接坠此狱中,无有间隔。
2.受苦无间--坠此狱,直至罪毕出狱,其间所受之苦无有间断。
3.时 无 间--劫之间,相续而无间断。
4.命 无 间--劫之间,寿命无间断。
5.身形无间--地狱纵横八万四千由旬,身形遍满其中而无间隙。
"无间道"为四道之一。四道是指断除烦恼、证得真理的四种过程;依此可证得涅盘果,为一切佛教修习方法之慨括。四道即:
1.加行道(又称方便道)--于无间道之前,为求断除烦恼,而行准备的修行。
2.无间道(又称无碍道)--直接断除烦恼的修行,由此可无间隔地进入解脱道。
3.解脱道--已自烦恼中解脱,证得真理,获得解脱的修行。
4.胜进道(又称胜道)--于解脱之后,更进一步行其馀之殊胜行,而全然完成解脱;或满足断惑,而作观察的修行。
凡烦恼皆于无间道断除,于见道十五心中,八忍皆属于无间道。又修道所断之惑,于九地各有九品,故能治之无间道亦各有九品。
无间道以断惑(断除烦恼的种子)为目的,解脱道以证得真理为目的;因无间道的断惑仍残留习气,至解脱道时,舍此而证寂灭之理,称无间道断、解脱道舍证。


烊铜是什么意思?

佛教中指第18层地狱,其中的无间炼狱是最残酷的。影片《无间道》的寓意就是指背叛所有人,不相信朋友,亲人,不相信任何人的罪人死后就下到18层无间炼狱。其中有一个酷刑是将烧沸腾的铜水灌入人的口中,所以叫做“烊铜地狱”。 烊是溶化的意思


佛曰:自作孽不可活什么意思

很简单的一句话概括了我们的生活方面,做人处事的准则,意思就是我们自作的事情必须是自己承担,而自然的事情就可以原谅的

锔缘铜是什么意思?

锔缘铜是什么意思_约1968个回答_搜狗知识
烊铜是什么意思?
[最佳答案] 佛教中指第18层地狱,其中的无间炼狱是最残酷的.影片《无间道》的寓意就是指背叛所有人,不相信朋... 其中有一个酷刑是将烧沸腾的铜水灌入人的


炼狱是什么意思?

炼狱是什么意思?

1、天主教教义中人死后暂时受苦的地方。该教称善人死后升天堂享永福,恶人死后下地狱受永罚;但如善人生前罪愆没有赎尽,死后升天堂前须在炼狱中暂时受罚,至罪愆炼尽时为止。 郁达夫 《迟桂花》:“两人所过的,都是些在炼狱里似的沉闷的日子。” 2、用以比喻险恶的境遇或经受锻炼的环境。 郭沫若 《沸羹集·为革命的民权而呼吁》:“全世界在战争的炼狱里面,为民主精神的兴废正作着生死的斗争。” 罗广斌 等《在烈火中得到永生》:“ 老许 从 息烽 到 白公馆 ,经历炼狱十年,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 扩展资料在当代东方文化中,系统神学要发挥和当代思想有关的炼狱神学: (1)不应让炼狱思想过度时空化,而应强调炼狱是一个被动接受的整合过程,使整个的人被整合于其生前的基本抉择中。 (2)因着生活的天主和复活的主的共融,使生者和亡者之间动态性的关系更加密切,为此生者为死者代祷得以帮助亡者获得益处。 (3)暂罚来自于因着人的罪行所带来的后果,而非天主主动的惩罚。为此,基督徒可以和相信轮回的人交谈,共同寻找对人死后“尚未”完成的情况的神学说明。虽说“罚”已表示人在某一方面做了一些相反末日圆满的事,但在解释如何实现末日圆满则众说纷纭。 造句 1、青春的意义决不在于这炼狱般的高三,却一定需要这炼狱般的高三来锻造并借此加以最深刻的阐释。 2、因此,将会采取法律手段针对中国的非法炼狱服务器。 3、挫折是竖在现实和未来之间的一扇纸糊的门。你只要敢于捅破,前方的路便天宽地阔。挫折是蹲在成功门前的看家犬,怯弱的人逃得越急,它便追你越紧;挫折是火焰熊熊的炼狱,灵魂在挫折中涅磐,就会显露出金子般的成色。 4、上帝的恩惠像一支蜡烛,人的意志像制蜡烛的蜡,人要登上炼狱山顶的上地上乐园,也缺少不得自己的意志。 5、一个人要使有很强烈的成功愿望,除了奋斗之外,得不停息地去思考,忍受内心的炼狱和折磨,能够从灰烬中站起来,反败为胜。 6、有人把婚姻比作是进退两难的围城,有人比作是深不可测的湖水,甚至还有人觉得是人间炼狱。或许只有寝室体验过,才知其真味。

请问有人知道无间地狱和阿鼻地狱有什么去别?请具体举例!

【无间地狱】
无间,梵名Avi^ci ,音译作阿鼻、阿鼻旨。为八热地狱之第八。位于南赡部洲(即阎浮提)之地下二万由旬处,深广亦二万由旬,堕此地狱之有情,受苦无间。凡造五逆罪之一者,死后必堕于此。无间之义有五,即(一)趣果无间,命终之后,直接堕此狱中,无有间隔。(二)受苦无间,一堕此狱,直至罪毕出狱,其间所受之苦无有间断。(三)时无间,一劫之间,相续而无间断。(四)命无间,一劫之间,寿命无间断。(五)身形无间,地狱纵横八万四千由旬,身形遍满其中而无间隙。 无间地狱与黑绳、等活等诸地狱,各皆有十六小地狱。正法念处经卷十三举出无间地狱之十六小地狱,即:乌口处、一切向地处、无彼岸常受苦恼处、野干吼处、铁野干食处、黑肚处、身洋处、梦见畏处、身洋受苦处、两山聚处、阎婆叵度处、星鬘处、苦恼急处、臭气覆处、铁鍱处、十一焰处。观佛三昧海经卷五观佛心品载,阿鼻地狱有十八小地狱,即:十八寒地狱、十八黑闇地狱、十八小热地狱、十八刀轮地狱、十八剑轮地狱、十八火车地狱、十八沸屎地狱、十八镬汤地狱、十八灰河地狱、五百亿剑林地狱、五百亿刺林地狱、五百亿铜柱地狱、五百亿铁机地狱、五百亿铁网地狱、十八铁窟地狱、十八铁丸地狱、十八尖石地狱、十八饮铜地狱。[长阿含经卷十九地狱品、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下、俱舍论卷十一、翻译名义集卷二]


阿鼻地狱和无间地狱是一个吗?如果不是,有什么区别?请举经典说明一下呢

是同一个。 均为佛教名词 无间地狱是一个专有名词出自佛教《法华经》、《俱舍论》、《玄应音义》等经书,音译即“阿鼻地狱”,梵文“Avicinar Aka”,阿者言无,鼻者名间,“阿鼻”的意思就是无间。无间地狱是八大地狱之第八,也是八大地狱中最苦一个。 阿鼻地狱,汉语词语,ā bí dì yù。偏正式词语,释义:永受痛苦的无间地狱,出自《法华经·法师功德品》。反义词是极乐世界


佛经中讲到的“无间地狱”和“大阿鼻地狱”有什么区别?

阿鼻地狱即无间地狱。

佛教认为是最痛苦的地狱,是八大地狱中最下层、最痛苦的地狱。而且因为痛苦没有间断,所以也叫“无间地狱”。


阿鼻地狱和其他地狱有什么不同

阿鼻为最底层地狱,余大地狱重叠其上。见俱舍论世间品观佛三昧经云:阿言无,鼻言救。成论明五无间:一、趣果无间,舍身生报故。二、受苦无间,中无乐故。三、时无间,定一劫故。四、命无间,中不绝故。五、形无间,如阿鼻纵广八万由旬,一人多人皆遍满故。此五无间,乃造五逆业者报之。"
也就是说,阿鼻地狱是地狱中最苦的、受苦时间最长的地狱。几乎可以说是无期徒刑,而且受苦无间,这是因为受者生前造五逆恶业的果报。凡造五逆罪(杀母、杀父、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及十重罪(杀生、偷盗、淫邪、妄言、恶口、绮语、两舌、贪欲、嗔恚、邪见等),死后必坠于阿鼻地狱,以"五事业感"(趣果无间、受苦无间、时无间、命无间、身形无间)。


无间地狱与阿鼻地狱哪个更严重

有意思。阿鼻地狱就是无间地狱的译音。阿鼻地狱是梵语,翻译汉语就是阿鼻地狱。


什么是无间地狱?

无间地狱是一个专有名词出自佛教《法华经》、《俱舍论》、《玄应音义》等经书,音译即“阿鼻地狱”,梵文“Avicinar
Aka”,阿者言无,鼻者名间,“阿鼻”的意思就是无间。无间地狱是八大地狱之第八,也是八大地狱中最苦一个。泛指十八层地狱的最底层。


无间地狱是什么

无间地狱(梵Avīci)
八热地狱之第八。音译阿鼻或阿鼻旨。依佛典所载,此地狱位于阎浮提地下二万由旬处,堕
此地狱之有情,受苦之状,在《长阿含经》卷十九有详细描述(大正1·124c)︰
‘云何名无间地狱?其诸狱卒捉彼罪人,剥其皮从足至顶,即以其皮缠罪人身,着火车轮疾
驾火车,辗热铁地周行往返,身体碎烂皮肉堕落,苦痛辛酸万毒并至,余罪未毕,故使不死;
是故名为无间地狱。复次无间大地狱有大铁城,其城四面有大火起,(中略)罪人在中,东
西驰走,烧炙其身,皮肉焦烂,苦痛辛酸,万毒并至,(中略)其中罪人举目所见,但见恶
色;耳有所闻,但闻恶声;鼻有所闻,但闻臭恶;身有所触,但触苦痛;意有所念,但念恶
法。又其罪人,弹指之顷无不苦时,故名无间地狱。’

此狱与黑绳、等活等八大地狱,各有十六小地狱。即︰鸟口处、一切向地处、无彼岸常受苦
恼处、野干吼处、铁野干食处、黑肛处、身洋处、梦见畏处、身受洋苦处、两山聚处、吼生
阎婆巨度处、星鬘处、苦恼急处、臭气覆处、媭鍱处、十一焰处。

依佛典所载,凡造五无间业,或破坏神祠、寺塔,或斗乱诽谤圣众者,死后将堕此无间地狱。
此间有情,寿量一中劫。

关于‘无间’一词之意义,依《翻译名义集》卷二所述,共包含五义。即(大正54·1092a)
︰‘(一)趣果无间,舍身生报故;(二)受苦无间,中无乐故;(三)时无间,定一劫故;(四)
命无间,中不绝故;(五)形无间,如阿鼻相,纵广八万由旬,一人多人皆遍满故。’

然《俱舍论》卷十一则仅说二义,即(1)于其中受苦无间;(2)于其中无乐间苦,故名无间。


◎附︰《大毗婆沙论》卷一一五(摘录)

问︰如说能取无间地狱果,何故名无间地狱耶?答︰此假立名,假立相,不必如名悉有其义。
又此地狱,亦名无间,亦名热铁猛焰炽然攒射支体,亦名常于六触处门受诸苦恼,亦名自受
业所招苦。复有说者,以于此中,无间无隙,可令乐受暂现在前,故名无间。

问︰余地狱中,为有歌舞及饮食等喜乐事耶?答︰余地狱中,虽无异熟喜乐,而有等流喜乐。
如施设论说︰等活地狱,有时有分,凉风暂吹。或闻如是音声唱言︰等活等活。时彼有情,
忽然还活。支节血肉,平复如本,暂生喜乐。无间地狱,无如是事,故名无间。复有说者,
生彼有情,其数甚多,无间无隙,故名无间。此说不然,所以者何?上品恶行,生彼地狱。
世间有情,不皆能起上品恶行。如要修习上品妙行,方生有顶。世间有情,不皆能起上品妙
行,是故生有顶者少。生无间者,亦尔。故彼非说。问︰若尔,云何名无间?答︰依异熟果,
说名无间。以诸有情,造大恶业,生彼地狱,得广大身。一一身形,悉皆广大。遍彼多处,
中无间隙,故名无间。
FROM:【中华佛教百科全书(蓝吉富 主编)】


《梦幻西游》无间地狱是什么技能效果?

《梦幻西游》无间地狱是什么技能效果?

《梦幻西游》无间地狱技能效果为: 使用化圣技能需要消耗一个金鸦火羽(低级)或金鸦火羽(高级),各位少侠可以在珍品商人处购买到。两种金鸦火羽对技能的使用效果没有任何影响,唯一的区别是金鸦火羽(高级)可以一个格子叠放2个。

为什么只说六道轮回,无间地狱是怎么回事?

我们民间流传的说法,认为地狱是十八层地狱,而无间地狱是十八层的最底层,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够确切的。
读过地藏经的人就知道,地狱分大小,分方向,分铁城内外,而每大地狱有多少中地狱,每中地狱有多少小地狱,可谓千差万别,然而,这所有的地狱,并不是谁创造的。
人间有多少罪恶,地狱就有多少痛苦。万法皆由心生,地狱也是因众生种种业感所现。
所以,恶,是绝对不能做滴,善事一定要行滴~
再说下“无间地狱”。又名阿鼻地狱,是梵语。之所以叫无间,是因为那里面的众生受苦报,而无有间断,一个念头升起来的机会都没有。又此世界坏时,转寄他世界,他世界坏时,复又转寄,永无休止。可见这里的众生有多么痛苦。
六道轮回:一楼的朋友已经说了,那六个,不重复。
然而,虽然有六道轮回,实则都是众生自己所造作的业感,由业力推动,在六道中巡回。
释迦牟尼佛一生传法,就是要众生脱离六道,离开这种种痛苦,离开种种短暂的快乐,寻求最终的解脱境界。
祝吉祥如意,阿弥陀佛。


有关学习教育的作文

有关学习的作文
1.当勤奋VS智慧的时候
聪明的人可以很轻易地取得好成绩,但真正取得好成绩的很少有聪明人——题记
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人看来,它总是令人愉快的,也有人看来,它是令人头疼的,但是不论如何,它都是需要学习者的付出。只有付出了,才能取得很好的成绩!但当勤奋VS智慧的时候,其结果又会如何呢?
我觉得,我只拥有一个很平常的大脑,我的智力平平!在我们班,就有一个IQ天才,是被老师们公认了的!我和他就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角逐,我的底牌不是智慧,而是勤奋!
每天上课的时候,我都要求自己要认真听讲,别在课堂上走神,老师讲的重点知识要记录在书上。IQ天才则可以一堂课只听十几分钟。我知道,我没有那种实力,所以就得多付出一些。我不是很聪明,对于数理化题目,我无法十分迅速地反应。但是我不放弃,越不行就越要努力,越要去钻研,所以我也可以取得较为优秀的成绩。而对于文科方面的科目,我则更加努力学习。IQ天才的爱好当然是数理化了,他思维是十分的活跃,老师提问他可以很快的回答,因此,当然是受到数理化老师的青睐了!但对于文科方面,他则不感兴趣,很少会将时间花在文科上,因为他不善于努力!我在课堂上听了之后,在课后还得花更多的时间去做练习,以此来巩固自己。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是什么?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是什么?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 教育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并不为人们的主观意志所转移,教育工作者只有按照教育规律办事,才能搞好教育。历史经验证明,教育规律早在人们认识它之前,就已经存在并起作用了。 二、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有人说:“不学教育学,照样能上课。”当然,现实中这种现象虽然存在,但是否学习教育学,掌握教学规律,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影响很大。因为,上课有好坏优劣之分。 一个卓越而成功的教师正是借助教育学的理论睿智,敏锐地观察课堂上学生心理活动的脉搏,恰当地利用科学的教育环境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去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点燃”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把教学过程组织得生动活泼,水乳交融,富有成效。 三、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年轻一代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思想品德决定着今后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随着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同时,也给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带来了诸多新的矛盾和许多负面影响。 因此,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不仅要重视对学生文化知识的传授,而且要重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即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并且把两者辩证统一地结合起来, 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及对不良影响的“抵御”与“免疫”能力。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人才,实现培养目标。 四、建构教师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 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既是提高教育理论水平与技能技巧、适应教师职业需要的必要条件,又是教师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焕发创造精神的根本保证。 扩展资料 基本观点: 第一,教育学研究应以教育制度作为优先目标,阐明教育制度对于教育情境中的个体行为的影响; 第二,教育实践中的官僚主义、师生与行政人员彼此之间的疏离主要是由教育制度造成的; 第三,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完成想要完成的社会变迁,而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必须进行制度分析,帮助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理解制约他们思想、行为的制度因素,把学校中“给定的”制度(即从外面强加的制度)变成“建立中”制度(即根据个人间的自由交往而导致自我管理的制度); 第四,教育制度的分析不仅要分析那些显在的制度,如教育组织制度、学生生活制度等,而且还要分析那些隐性的制度,如学校的建筑、技术手段的运用,等等; 制度教育学关注教育与社会的关系,重视教育的外部环境特别是制度问题对教育的影响,促进了教育社会学的发展。但是,制度教育学过分地依赖精神分析理论来分析制度与个体行为之间的关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教育学

学习教育学有什么意义?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 教育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并不为人们的主观意志所转移,教育工作者只有按照教育规律办事,才能搞好教育。历史经验证明,教育规律早在人们认识它之前,就已经存在并起作用了。 二、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有人说:“不学教育学,照样能上课。”当然,现实中这种现象虽然存在,但是否学习教育学,掌握教学规律,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影响很大。因为,上课有好坏优劣之分。 一个卓越而成功的教师正是借助教育学的理论睿智,敏锐地观察课堂上学生心理活动的脉搏,恰当地利用科学的教育环境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去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点燃”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把教学过程组织得生动活泼,水乳交融,富有成效。 三、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年轻一代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思想品德决定着今后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随着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同时,也给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带来了诸多新的矛盾和许多负面影响。 因此,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不仅要重视对学生文化知识的传授,而且要重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即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并且把两者辩证统一地结合起来, 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及对不良影响的“抵御”与“免疫”能力。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人才,实现培养目标。 四、建构教师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 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既是提高教育理论水平与技能技巧、适应教师职业需要的必要条件,又是教师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焕发创造精神的根本保证。 扩展资料 基本观点: 第一,教育学研究应以教育制度作为优先目标,阐明教育制度对于教育情境中的个体行为的影响; 第二,教育实践中的官僚主义、师生与行政人员彼此之间的疏离主要是由教育制度造成的; 第三,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完成想要完成的社会变迁,而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必须进行制度分析,帮助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理解制约他们思想、行为的制度因素,把学校中“给定的”制度(即从外面强加的制度)变成“建立中”制度(即根据个人间的自由交往而导致自我管理的制度); 第四,教育制度的分析不仅要分析那些显在的制度,如教育组织制度、学生生活制度等,而且还要分析那些隐性的制度,如学校的建筑、技术手段的运用,等等; 制度教育学关注教育与社会的关系,重视教育的外部环境特别是制度问题对教育的影响,促进了教育社会学的发展。但是,制度教育学过分地依赖精神分析理论来分析制度与个体行为之间的关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教育学

谈谈学习教育学的认识/意义?

谈谈学习教育学的认识/意义?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 教育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并不为人们的主观意志所转移,教育工作者只有按照教育规律办事,才能搞好教育。历史经验证明,教育规律早在人们认识它之前,就已经存在并起作用了。 遵循它,教育事业就发展,就前进,就成功;违背它,教育事业就受挫,就倒退,就失败。例如,伴随1956年、1958~1960年、1978年三次教育“大跃进、大发展”之后的“大调整、大收缩”就是因为违背了“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而遭致的重大失败与损失。 而1981年以后国家制定的大、中、小学工作条例,由于它符合了教育自身的规律,因而促进了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持续提高。教育学系统地剖析了教育现象的不同层次和各个侧面,揭示了教育领域里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如能自觉地在教育实践中按规律办事,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有人说:“不学教育学,照样能上课。”当然,现实中这种现象虽然存在,但是否学习教育学,掌握教学规律,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影响很大。因为,上课有好坏优劣之分。 一个卓越而成功的教师正是借助教育学的理论睿智,敏锐地观察课堂上学生心理活动的脉搏,恰当地利用科学的教育环境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去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点燃”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把教学过程组织得生动活泼,水乳交融,富有成效。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有教的规律,“学”有学的规律,各门学科自身又有各自的特点与规律,要形成高水平的教学“双边活动”,需要对许多因素进行综合、协调,使其发挥整体效应。有的教师上课,不能使学生心领神会,学生愁眉苦脸,摇头叹息,既窒息了学生的求知热情,又压抑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关键就在于教学是否符合教学规律,教师是否善于科学而巧妙地将教学规律应用于教学实践,并按照教学规律,形成自己的教学艺术风格。 三、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年轻一代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思想品德决定着今后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随着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同时,也给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带来了诸多新的矛盾和许多负面影响。 因此,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不仅要重视对学生文化知识的传授,而且要重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即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并且把两者辩证统一地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及对不良影响的“抵御”与“免疫”能力。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人才,实现培养目标。 四、建构教师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 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既是提高教育理论水平与技能技巧、适应教师职业需要的必要条件,又是教师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焕发创造精神的根本保证。 正如一个缺乏坚实古文基础的人不可能成为一名出色的考古学家一样,一名没有深厚教育学基础知识的教师,很难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教师的知识结构,既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又需要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还需系统的教育学科知识。 只有三者兼备一身,合理优化,才能产生相得益彰的效果。目前,我国高等师范院校课程结构的弊端之一,就是只在本专业一个点上掘井。这种掘井式的知识汲取也许对学术研究是必要的,但作为一种教师的培养模式只能导致知识单一,视野狭窄,很难适应教师职业的要求。 拓展资料19世纪中叶以后,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为教育学的科学化奠定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现代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实践的广泛性、丰富性,更进一步推动了教育学的发展。 任何一门学科的独立性,首先取决于它有特定的研究对象,或者说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教育现象和问题,以及教育的一般规律。 参考资料:教育学_百度百科

学习教育学有什么样的价值

论教育学的价值

教育学是一门支撑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学科(《重读张伯苓》沈卫星)。在有人的地方就有教育,教育学的目的也就是提高教育质量。下面就从几个方面论述教育学的意义。

于社会。教育学自从人类诞生以来就受到人们的重视,只是在古代没有独立的成为一个学科,电脑已可初见睨端,如苏格拉底的助产术,孔子得天下三千英才而教育之……因而教育许饿的意义是指向社会的。张伯苓说过:“自强之道端在教育。”陶行知先生也有言:“办学和改造社会是一件事,不是两件事。改造社会不从办学入手,便不能改造人的内心,不不能改造人的内心,就不能彻底的改造社会。”从中教育的重大意义可见一斑。一个国家真正的强大是在于国民的质量,一个优秀的民族是永远不会灭亡的,美国之所以能称霸全球,决定因素还是在于其得天下之英才,可以想象一下,把美国的精英全拉到中国来,那它肯定很快就会跨下来,社会的进步也是如此,在中国历史上,黄埔军校、北大、南开大学、西南联大、清华大学之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如果中国没有这些学校,那中国社会的进程会倒退多少?教育事业中,教师素质是最为重要的,学生应该放在第二位,没有进步的老师,何来进的学生,没有进步的学生,何来进步的公民。教育学是改造教师的学科,也就是改造社会的学科,教育学的价值就在于斯,


佛说有八大地狱,最重的是阿鼻地狱(无间地狱),那另外七个叫什么?有没有图片?我想看看!

第一大地狱名想,第二名黑绳,第三名推压,第四名叫唤,第五名大叫唤,第六名烧炙,第七名大烧炙,第八名无间。《长阿含》卷十九,《世记经》地狱品:‘佛告比丘:此四天下有八千天下围绕其外,复有大海水,周匝围绕八千天下,复有大金刚山,绕大海水。金刚山外,复有第二大金刚山。二山中间窈窈冥冥。日月神天有大威力,不能以光照及于彼。彼有八大地狱,其一地狱有十六小地狱。第一大地狱名想,第二名黑绳,第三名推压,第四名叫唤,第五名大叫唤,第六名烧炙,第七名大烧炙,第八名无间。另外,在《俱舍论》、《立世阿毗昙论》、《大智度论》、《涅槃经》等经论中又有一些各自不太一样的名称描述,但基本上是应该是以《阿含经》所载为基础后发挥出的。到《地藏经》中则又有更多的地狱名目。


佛经中的八大地狱有哪些?

下面的回答是一些提纲,没有细讲同意的就给我一票 ,感兴趣的话跟我独聊吧
南血酬门是中国古代的魔门学说,主要讲述了关于魔界第二大织洲‘血食孽花织洲’的事情 ,其中的地狱观还是比较完整的 但说法有所不同
  1双齐大界
  苦国界【地狱界】与恶伏界【魔界】统称双齐大界。地狱界与冥界是二个不同的空间,冥界即阴间,由阎罗王掌管,阎罗王只是掌管生死的神。而地狱界由地狱佛所管,地狱佛本质为魔,而佛教中为了美化地狱而将掌管地狱的魔头称为地狱佛。地狱界本质上属于恶伏界,因此苦国界又被称为支恶伏界【地门本界 炎寒苦国织洲 由青渭界河与恶伏界隔开】,地狱界所追求的境界是‘孽惩’。恶伏界所追求的境界是‘无法’。
  2恶伏界、
  恶伏界由四大本界和四大界河组
  四大本界
  一 活火本界【大神恶陀织洲】 本界之人好争斗,性贪婪,怨恨极重。
  二血域本界【血食孽花织洲】 本界之人好忏悔,好祭血食【凡是像血池一样的血潭被称为血食】,本界开满血孽之花【俗称黑莲】 入本界者大多深堕苦海;南血酬门认为只有深深忏悔之人才可前往此织洲,而要得忏悔必先堕苦海。
  三万孽本界【东亡苦浪织洲】 本界被多数人认为是妖界,本界地形成岛屿,漂浮于半空之上。
  四黑天本界【无法暗鸟织洲】 本界之内五昼夜之分,可以说是暗天暗地,本界之鸟大多为深色被称为暗鸟,本界的恶伏者代表着黑暗和毁灭。
  四大界河
  1八法界河 2血法界河 3天尻界河 4腾川界河
  界河将四大本界所隔开,因此一大本界便是一大世界
  3苦国界
  又称地狱界,南血酬门从地形上将地狱分为上地狱和下地狱,从属性上将地狱分为四大类称为四根本地狱。
  一四根本地狱
  1八大炎地狱 2八大寒地狱 3黑本之地狱 4白本之地狱 又有三本地狱之说1千本地狱 2近边地狱 3孤忏地狱
  八大是‘极其’之意 黑本之是指如度黑夜,无边无尽。 白本之是指无所希望,孤单不已。
  二上地狱
  上地狱由八大地狱组成,而八大地狱又附着在七大苦河八大苦界之上
  八大地狱 1无天本地狱【又称活等地狱,想地狱】2黑绳本地狱【又称大黑木地狱】 3炎火本地狱 4繁炎火地狱 5痛孽本地狱 6繁痛孽地狱 7八法本地狱【又称无间地狱,无边地狱】 8孤独本地狱
  七大苦河八大苦界 八苦界 1血盆苦界2奈河苦界3饿鬼苦界4寒冰苦界5刀兵苦界6无望苦界7孤泉苦界8大铜苦界 七苦河 1混河‘苦海’ 2孽海‘血海’3白池‘白冰蛇池’ 4千翦河‘火海’5青渭河 6化骨海 7龙鬼海
  其中八大苦界又称为 大苦血,堕,饿,寒,钦,怨,泣,难界
  三下地狱
  即十八层地狱 1拔舌 2剥皮 3油锅 4万孽‘又称孽镜地狱或孽门地狱 此地狱由七道恶门组成 1饿鬼恶门2白蛇恶门【又称八毒大恶门 白犬大恶门 兽牢大恶门】3黄泉恶门4黄泽恶门5石城恶门6三生恶门7孽镜恶门’6幽枉 7刀山 8车崩 9火坑 10黑暗 11烊铜 12剜心 13抽肠 14铁树 15埠压 16血池 17阿鼻‘由49层小地狱组成每七层为一类 1七铁城 2七苦海 3七镬锅 4七火山 5七沸尘 6七黑身 ’7七血刹
四【八合众地狱】
八合众地狱又称 基炎寒地狱 由基炎地狱【火坑地狱】和基寒地狱【寒冰地狱】组成 八合众地狱细分又分为八种 【寒】1白蟒地狱 2黑冰地狱【又称 黑崖地狱 寒捱地狱】 3青莲地狱 4红莲地狱 【炎】1刀道地狱【又称 刀叶地狱 剑叶地狱】 2烧林地狱 3腾河地狱【又称 沸尘地狱】 4岩山地狱【又称 炎火地狱】
  3血继大界
血继大界又称 血支大界 血继支大界 五本大界 八缔大土大界 赤门继支大界
  血继大界的统治者为血门酬龑【又称血门瑀酬】血继大界由血苦地界和苦血大界组成 血苦地界【在恶伏界】分血食孽花织洲界【血域本界】和血法大界河界 苦血大界【在苦国界】分大苦血界【血盆苦界】血之地狱界【血池地狱】孽海大界【血海】


佛学中的八大地狱分别是什么?按顺序排出来,谢了。

内容提要:论文比较了中土、印度以及西域三个文化区域对于地下世界的想像,指出:由西域人讲述的冥府游历故事对中土幽冥故事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它们以新奇的构思方式、神异的情节效应和深人人心的思想观念,很快代替了中土原有的冥府故事,成为中国传统小说中一个重要的范型。[1]

关键词:西域 冥府游历 地狱世界 佛教


幽冥故事是中国小说中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类型之一,在整个中国小说创作中占有极大的比重。总括起来,其基本情节模式如下:暂死——入冥——冥官断案——游历地狱——阐释因果——复生。这一情节模式是结合了中土、印度以及西域地区有关幽冥世界的想像而形成的。这其中,西域人讲述的冥府游历故事尤其重要,它是印度神话与中国本土幽冥神话之间结合的一座桥梁。西域(很有可能是中国化的西域人所创作)的幽冥神话对中国幽冥故事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可以说,从根本上改变了幽冥神话的功能与结构。下面我们来分析这一过程。



概括来说,中土地区早期对于幽冥世界的想像,有以下几个特点:1,它是不分层的。与古人认为天是多层的这一想法不同,先秦时期尚未出现多层地狱的观念。先秦时有“九原”的说法,但这是一个实有的地名,原是晋国卿大夫的墓地,后来成为墓地的通名,此一名称并没有多重地下世界的意义。九泉、九渊之称则出于汉魏以后。阮瑀《七哀》云:“冥冥九泉室,漫漫长夜台。”《晋书·皇甫谧传》引《释劝论》有:“龙潜九泉,硁然执高。”很显然,这已是佛教地狱说影响下的产物了。
2,在一种特定的情况下,幽冥世界是恐怖的。《楚辞·招魂》中有关“幽都”的描写可能是我国关于地狱的最早记载,其云:

魂兮归来!君无下此幽都些!土伯九约,其角觺觺些。敦脄血拇,逐人駓駓些。参目虎首,其身若牛些。此皆甘人。归来归来!恐自遗灾些。

王逸注云:“幽都,地下后土所治也。地下幽冥,故称幽都。”然而,由于招魂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它必须渲染各方的险恶与恐怖,所以,这里描写的幽都,是否反映了古人对幽冥世界的共同想像,是颇为可疑的。
3、在更通常的情况下,尤其是在北方,古人是根据世俗社会的现状来想像幽冥世界的。在出土的无数墓葬中,都反映出这一点:死后世界与生前社会一般无二,所以需要陪葬大量的日常用品。这种陪葬并不是纯粹的情感需要,更是人们想像中死后实际生活的需要。不但死后的生活方式与生前一般无二,而且幽冥世界的社会组织,也与生前社会保持一致。在古代墓葬中不断发现的告地下官吏的冥间文书就反映了这一点。1975年,在湖北省江陵县凤凰山发掘的168号汉墓中,有一枚长23.2厘米,宽4.1-4.4厘米的竹牍,竹牍上面的文字曰:

十三年上五月庚辰,江陵丞敢告地下丞:市阳五大夫: 少言与大奴良等廿八人、大婢益等十八人,轺车二乘、牛车一两、驷马四匹、駠马二匹、骑马四匹。可令吏以从事。敢告主。[2]

显然,这封写于汉文帝十三年(前167)五月十三日的冥间文书,是江陵县丞为墓主人开具的一封赴地下世界的介绍信。它是汉代社会流行的通行凭证“传”或“过所”的翻版,是供死者在地下世界使用的通行证。类似的冥间文书尚有数例。如湖北省江陵县凤凰山十号墓出土的景帝四年(前153)时的冥间文书,出土于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三号墓文帝十二年(前168)的地下传文以及出土于江苏省邗江县胡场五号墓汉宣帝本始三年(71)的地下传文等,都是同样性质的告地下官吏的冥间文书。[3]人们根据社会上的官僚机构设想地下的层层官吏,下葬之时即移书地下,希望让死者顺利通过地下的种种盘查。
4、东汉时代,中国北方开始产生了“泰山治鬼”的传说,泰山成为鬼府。泰山为鬼府的说法最早似见于纬书。《博物志》卷一引《孝经援神契》载:“泰山一曰天孙,言为天帝孙也。主召人魂魄。东方万物始成,知人生命之长短。”《后汉书·乌桓传》云:“(乌桓)死者神灵归赤山。赤山在辽东西北数千里,如中国人死者魂归岱山也。”同书《方术传》下云:“(许峻)自云少尝笃病,三年不愈,乃谒太山请命。”《三国志·魏书·方技传》管辂谓其弟辰曰:“但恐至太山治鬼,不得治生人,如何!”民间对幽冥世界的想像,是小说的一个重要的题材来源,而小说中对泰山鬼府的想像,也表现得最为充分。《列异传》“蔡支”条载:

临淄蔡支者,为县吏。会奉命谒太守,忽迷路,至岱宗山下,见如城郭,遂入致书。见一官,仪卫甚严,具如太守。乃盛设酒肴,毕,付一书,谓曰:“掾为我致此书与外孙也。”吏答:“明府外孙为谁?”答曰:“吾太山神也,外孙天帝也。”吏方惊,乃知所至非人间耳。

同书“胡母班”条与此类似,但极为简略,只有二十多字,在《搜神记》中,此一故事有较完备的记载:

胡母班字季友,泰山人也。曾至泰山之侧,忽于树间逢一绛衣驺,呼云:“泰山府君召。”班惊愕,逡巡未答。复有一驺出,呼之。遂随行数十步,驺请班暂瞑。少顷,便见宫室,威仪甚严。班乃入阁拜谒。主为设食,……

胡母班完成任务后,过了几年,经过泰山向泰山府君汇报了带信的过程后:

班语乞,如厕。忽见其父著械徒作,此辈数百人。班进拜流涕,问:“大人何因及此?”父云:“吾死不幸,见遣三年,今已二年矣,困苦不可处。知汝今为明府所识,可为吾陈之,乞免此役,便欲得社公耳。”班乃依教,叩头陈乞。府君曰:“生死异路,不可相近,身无所惜。”班苦请,方许之。于是辞出,还家。岁余,儿子死亡略尽。班惶惧,复诣泰山,扣树求见。昔驺遂迎之而见。班乃自说:“昔辞旷拙,及还家,儿死亡至尽,今恐祸故未已,辄来启白,幸蒙哀救。”府君拊掌大笑曰:“昔语君‘死生异路,不可相近’故也。”即敕外召班父。须臾,至庭中,问之:“昔求还里社,当为门户作福,而孙息死亡至尽,何也?”答云:“久别乡里,自欣得还,又遇酒食充足,实念诸孙,召之。”于是代之。父涕泣而出。班遂还。后有儿皆无恙。

从上文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鬼府并不是一个惩罚性场所,而是冥间官府的所在地,实即人间州府的投影。它的人间性如此强烈,竟使得蔡支竟然不知他已经到了冥间。与其他官府一样,只有犯罪获谴之徒在才在此地服苦役,而一般的死者均回到乡里,享受儿女上供的酒食香火。
同书卷十六所载蒋济亡儿故事更能说明这一点:

(蒋济)其妇梦见亡儿,滋泣曰:“死生异路。我生时为卿相子孙,今在地下为泰山伍伯,憔悴困苦,不可复言。今太庙西讴士孙阿,见召为泰山令,愿母为白侯,属阿,令转我得乐处。”言讫,母忽然惊寤。明日以白济。济曰:“梦为虚耳,不足怪也。”日暮,复梦曰:“我来迎新君,止在庙下。未发之顷,暂得来归。新君明日中当发,临发多事,不复得归,永辞于此。侯气强,难感悟,故自诉于母。愿重启侯,何惜不验之。”遂道阿之形状,言甚备悉。天明,母重启济:“虽云梦不足怪,此何太适适。亦何惜不一验之?”济乃遣人诣太庙下,推问孙阿,果得之,形状证验,悉如儿言。济涕泣曰:“几负吾儿。”于是乃见孙阿,具语其事。阿不惧当死,而喜得为泰山令,惟恐济言不信也,曰:“若如节下言,阿之愿也。不知贤子欲得何职?”济曰:“随地下乐者与之。”……辰时传阿心痛,巳时传阿剧,日中传阿亡。济曰:“虽哀吾儿之不幸,且喜亡者有知。”后月余,儿复来,语母曰:“已得转为录事矣。”

蒋济,《三国志》有传,其云:“齐王(曹芳)即位,徙为领军将军,进爵昌陵亭侯。”因此,故事中其儿自称是卿相子孙,称其父为“侯”。此一故事一方面反映了当时现实生活的黑暗,就因为蒋济妻子做了一个梦,蒋济可以利用手段逼迫一个太庙讴士即刻赴死;另一方面,人们想像的冥府其组织结构与行事方式与人间相比没有任何差异,同样可以通过贿赂等手段来与当权者建立起关系,从而改善自己的生活处境。
5、大致与泰山冥府兴起的时间相近或稍晚,在蜀国出现了一个丰都鬼国。《黄帝书》曾云度朔山二神荼与、郁垒统领天下之鬼。“以鬼道教民”的蜀中“五斗米道”则编造了张天师斥退鬼众,并形成人鬼分治的格局。葛洪《神仙传》卷五“张道陵”条云:

先时,蜀中魔鬼数万,白昼为市,擅行疫疠,生民久罹其害。天师张道陵战六天魔鬼,夺二十四治,改为福庭,名之化宇,降其帅为阴官,斥其鬼众,散处西北不毛之地,与之为誓曰:“人主于昼,鬼行于夜,阴阳分别,各有司存。违者正一有法,必加诛戳。”于是幽冥异域,人鬼殊途。今西蜀青城,有鬼市并天师誓鬼碑石、天地石、日月存焉。

齐梁时,陶弘景将其系统化,构造出丰都鬼狱。《真灵位业图》将众多的真仙从第一阶位排至第七阶位,第七阶位全是鬼官,有75职,有姓名者119人,中心神是丰都北阴大帝。丰都北阴大帝是“天下鬼神之宗,治罗丰山。”《真诰》卷十五《阐幽微第一》云:“罗丰山在北方癸地,山高二千六百里,周回三万里。其山下有洞天,在山之口,周回一万五千里,其上其下,并有鬼神宫。山上有六宫,洞中有六宫,辄周回千里,是为六天鬼神之宫也。山上为外宫,沿中为内宫,制度等耳。第一宫名为纣绝阴天宫,以次东行,第二宫名为泰煞应谅事宗天宫,第三宫名为明晨耐犯武城天宫,第四宫名为恬昭罪气天宫,第五宫名为宗灵七非天宫,第六宫名为敢司边宛屡天宫,凡六天宫,是为鬼神六天之治也。洞中六天宫亦同名,相象如一也。”同书又云:丰都山中自西向东并排的六个天宫,各有所司,分别为:第一个天宫是人初死首先要去受事的地狱;第二个天宫是卒死暴亡诸煞鬼要去的地狱;第三个天宫是贤人圣人去世后要去受事的地狱;第四个天宫是由鬼官北斗君治理的地狱,该狱决定祸福吉凶,续命罪害。第五、第六个宫的职司不详。六朝以前中土对于幽冥世界的想像与描述大致可分为这两个系统。[4]


二、

相比较而言,佛教中的地狱结构复杂得多,光是地狱的种类,在不同的佛经中就有多达数十种的记载。地狱一词,梵语原称为Niraja,巴利语为niraya,音译为“泥犁耶”或“泥犁”、“泥啰耶”,本义是无有 ,指无有喜乐之意,人死后落入此处受罪,毫无喜乐可言,故云泥犁。
从最早来华译经的安世高开始,就着重宣扬因果报应观念。因为恶业而受地狱之苦的宣传在困果报应观念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所以在安世高的早期译经中,如《佛说十八泥梨经》、《罪业应报教化地狱经》,对地狱的描绘就已经相当详细了。稍后灵、献之时,支娄迦谶所译《道行般若经》中有“泥犁品”,康巨译有《问地狱事经》等等。
尽管“十八层地狱”之说深入人心,然细观安世高之经文,只是选择十八种业,来回答他们将受到何种地狱的惩罚,并非是说地狱分十八层,在大部分佛经中,地狱也并不是分十八层。[5]佛教中不同经典地对地狱的描绘有详略之异,在巴利文经典中,《经集》的《拘连耶利经》中提到十种地狱名:水泡、水泡裂、阿婆婆、阿诃诃、阿吒吒、白莲、水莲、优钵罗、芬陀利和莲花。在具体描述地狱的种种痛苦情状时,又提到两种地狱名:吠多罗尼和马叶林。《中尼迦耶》第130《天使经》中提到六种地狱名:大地狱、粪便地狱、热灰地狱、丝棉林地狱、刀叶林地狱和碱水河地狱。大地狱又称阿鼻地狱(Avīci),又译无间地狱,阿鼻地狱成为佛经中最著名的地狱。在相对晚出的的佛典中,如《本生经》第530《商吉遮本生》中提到八大地狱:等活地狱、黑绳地狱、众合地狱、叫唤地狱、大叫唤地狱、焦热地狱、大焦热地狱和阿鼻地狱。[6]在汉译经典中,元魏·般若流支译的《正法念处经》[7]用了十卷十一品,对地狱作了更系统、更详细的描绘,如地狱名为何等?众生犯下何业到何地狱?堕在何处?会受到什么惩罚等等。在这部经典的描述中,首先,地狱是分层的,共分七层,它们分别是:活地狱、黑绳地狱、合地狱、叫唤大地狱、大叫唤大地狱、焦热大地狱与阿鼻大地狱,而每层地狱大致上又分十六处,以分别接待犯下上中下不同恶业的死者。如活地狱的十六处第一名屎泥,第二名刀轮,第三名瓮熟,第四名多苦,第五名暗冥,第六名不喜,第七名极苦,第八名众病,第九名两铁,第十名恶杖,第十一名黑色鼠狼。第十二名灵异回转,第十三名苦逼,第十四名钵头摩曼,第十五名陂池,第十六名空中受苦。在这活地狱中,五十年为一日夜,其命分上中下,有的只在其中一处受罪,而有的要在十六处分别受罪。以下几层地狱的情形与此大同小异。
实际上,五道轮回中的饿鬼道也可视作是幽冥世界的一部分。在《正泽念处经》中首先将鬼分成人中鬼与饿官两类,所谓人中鬼,是生活在阳世之鬼,“若人夜行,则有见者。”而饿鬼世界则处于阎浮提下五百由旬,它长三万六千由旬。饿鬼可分为三十六种,分别因为悭贪、嫉妒等业而受报。三十六种饿鬼其情状各各不一,光看名目就足已令人眼花缭乱,而作者还要为不同的地狱与饿鬼设计不同的刑罚。在此经中,作者至少描绘了九十八个不同地狱的不同刑罚和三十六种饿鬼的不同情状,虽有重复之处,但描绘之具体,想像力之细腻惊人,达到了令人惊叹的地步。更关键的是,印度的地狱完全是一个受罚场所,各种刑罚集世间酷刑之大成,根本没有中国冥府世界的世俗性与人情味。
地狱中的主管阎罗王是梵文ya ma-raja的音译,本为婆罗门教的神只之一,后来被佛教采用,在《《经律异相》卷四十九引《问地狱经》“阎罗王等为狱司往缘一”引《问地狱经》、以及《净度三昧经》中记载阎罗王的身世,他本为一位国王,在一次战争中,因兵力不敌而立誓为地狱王,并有十八位臣子也立愿随从。[8]根据《长阿含经》卷十九“第四分世记经地狱品第四”的记载,当人死后,会被带到阎王面前进行一场审讯,类似情节亦见于闍那崛多等译的《起世经》卷四。


如果说中国本土对幽冥世界的想像与佛教经籍对地狱世界的描绘处于几乎是格格不入的两极的话,那么,值得我们充分注意的是这一时期西域人对地下世界的观念,正是他们,构筑起了一个能够充分为中土人士接受、却带有浓厚佛教色彩的幽冥世界。
魏晋南北朝时期,冥府游历故事充斥于各种文献,值得注意的是《幽明录》卷五所载康阿得、石长和故事、[9]《冥祥记》所载支法衡、释慧达故事。从主角的姓名分析,康阿得、石长和是西域人无疑。支法衡为沙门,其姓氏有从师姓的可能,所以不能遽定为西域人,但他至少也是一个深受西域影响的中土人士。至于释慧达为胡人则有明确记载。《太平广记》卷三百七十八引《塔寺记》云:“晋太元九年,西河离石县有胡人刘薛者,暴疾亡,而心下犹暖,其家不敢殡殓,经七日而苏,言初见两吏录去……至十八重地狱……,法名惠达。”另外,《幽明录》所载索庐贞故事,“索”姓也有胡姓嫌疑。要之,当时以西域人为主角的冥府游历故事是十分普遍的。下面,我们即以康阿得、石长和故事为例来分析西域幽冥故事给中国传统幽冥故事所带来的变化。

康阿得死三日,还苏。说初死时,两人扶腋,有白马吏驱之。不知行几里,见北向黑暗门;南入,见东向黑门;西入见南向黑门;北入,见有十余梁间瓦屋。有人皂服笼冠,边有三十吏,皆言府君,西南复有四、五十吏。阿得便前趋拜府君。府君问:“何所奉事?”得曰:“家起佛图塔寺,供养道人。”府君曰:“卿大福得。”问都录使者:“此人命尽邪?”见持一卷书伏地案之,其字甚细。曰:“余算三十五年。”府君大怒曰:“小吏何敢顿夺人命!”便缚白马吏著柱,处罚一百,血出流漫。问得:“欲归不?”得曰:“尔。”府君曰:“今当送卿归,欲便遣卿案行地狱。”即给马一匹,及一从人。东北出,不知几里,见一地,方数十里,有满城土屋。因见未事佛时亡伯、伯母、亡叔、叔母,皆著杻械,衣裳破坏,身体脓血。复前行,见一城,其中有卧铁床上者,烧床正赤。凡见十狱,各有楚毒。狱名“赤沙”、“黄沙”“白沙”,如此七沙。有刀山剑树,抱赤铜柱。于是便还。复见七十八梁间瓦屋夹道种槐,名曰“福舍”,诸佛弟子住中。福多者上生天,福少者住此舍。遥见大殿二十余梁,有二男子、二妇人从殿上来下,是得事佛后亡伯、伯母,亡叔、叔母。须臾,有一道人来,问得:“识我不?”得曰:“不识。”曰:“汝何以不识我?我共汝作佛图主。”于是遂而忆之。还至府君所,即遣前二人送归,忽便稣活也。

石长和死,四日稣。说初死时东南行,见二人治道,恒去和五十步,长和疾行亦尔。道两边棘刺皆如鹰爪。见人大小群走棘中,如被驱逐,身体破坏,地有凝血。棘中人见长和独行平道,叹息曰:“佛弟子独乐,得行大道中。”

前行,见七八十梁瓦屋,中有阁十余梁,上有窗向。有人面辟方三尺,著皂袍,四纵掖,凭向坐,唯衣襟以上见。长和即向拜。人曰:“石贤者来也。一别二十余年。”和曰:“尔。”意中便若忆此时也。有冯翊牧孟承夫妇先死,阁上人曰:“贤者识承不?”长和曰:“识。”阁上人曰:“孟承生时不精进,今恒为我扫地。承妻精进,晏然无官家事。”举手指西南一房,曰:“孟承妻今在中。”妻即开窗向,见长和问:“石贤者何时来?”遍问其家中儿女大小名字,“平安否?还时过此,当因一封书。”斯须,见承阁西头来,一手捉扫帚粪箕同手捉把 拐,亦问家消息。阁上人曰:“闻鱼龙超修精进,为信尔不?何所修行?”长和曰:“不食鱼肉,酒不经口,恒转尊经,救诸疾痛。”阁上人曰:“所传莫妄。”阁上问都录主者:“石贤者命尽耶?枉夺其命邪?”主者报:“按录余四十余年。”阁上人敕主者:“犊车一乘,两辟车骑,两吏,送石贤者。”须臾,东向便有车骑人从如所差之数。长和拜辞,上车而归。前所行道边,所在有亭传、吏民、床坐、饮食之具。倏然归家,前见父母坐尸旁。见尸大如牛,闻尸臭。不欲入其中,绕尸三匝,长和叹息,当尸头前。见其亡姊从后推之,便踣尸面上,因即稣。

首先,在中国的本土神话中,游历幽冥世界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是生人受请,如胡母班是受泰山府君的请托而来到冥府,与生死无关。第二是死者托梦,如蒋济之儿托梦给其母亲,讲述冥间近况。在这两种情况下,讲述者都是生者,在中国这样的重视征验的文化背景下,其讲述的真实性是值得怀疑的。而在西域人讲述的冥府故事中,对幽冥世界的游历主要是采用死而复生的方式,它以最可信的方式亲历幽冥世界,这大大增加了讲述的真实性。这以后,这种方式被中国人广泛接受,成为历代幽冥故事中最常用的模式。
正是由于死后复生这一模式的建立,鬼吏枉索人命,再由府君改正往往成为一个不可缺少的情节。如在“康阿得”中载“府君问都录使者:‘此人命尽邪?’见持一卷书伏地案之,其字甚细。曰:‘余算三十五年。’府君大怒曰:‘小吏何敢顿夺人命!’便缚白马吏著柱,处罚一百,血出流漫。问得:‘欲归不?’得曰:‘尔。’府君曰:‘今当送卿归,欲便遣卿案行地狱。’”在“石长和”中,则是这样记载的:“阁上问都录主者:‘石贤者命尽耶?枉夺其命邪?’主者报:‘按录余四十余年。’阁上人敕主者:‘犊车一乘,两辟车骑,两吏,送石贤者。’”这一情节是死后复生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宣扬“报应”的极好载体。后世的幽冥小说中,尽管在细节问题上千变万化,但这一根本性的情节却是很难改变的。
其次,在中国的幽冥神话中,尽管也有死后受谴服役的情节,但他与生前的行事并无多大关联,只是与冥界官吏的关系不甚亲近融洽而已,如果与主事者的关系有所改善,其境遇马上就能得到改善,因此,这样的情节显然并不是为了宣传因果报应而设置,只不过是对地上世界的直观反映,幽冥世界同样是一个缺乏公正、正义的社会。而在西域幽冥神话中,宣扬因果报应成为这类故事最重要的功能,不论你生前的社会地位以及和冥间主事者的个人关系,只看你对佛教的崇信程度。死后审判成为一个相当重要的情节,也是宣扬因果报应不可或缺的情节,在康阿得和石长和两人的讲述中,均有这样的情节:康阿得故事中,未事佛的伯父、伯母、叔父、叔母“皆著杻械,衣裳破坏,身体脓血”,而事佛后的这四人则住于“福舍”,生前的所作所为均会引起果报。奇怪的是,在地狱世界并不是算总帐而是分段计算的。石长和故事中,信佛精进的阁上人成为了冥府的主事者,为同样信佛的石长和延长了寿命,而不精进的原冯翊牧孟承则只能是为阁上人扫地。这样,就建立起一个相对公正的幽冥世界,这使得无助无告的下层民众对幽冥世界怀有极大的希望,而信仰佛教是改变阶级地位的最容易的方式。
第三,在中国式幽冥故事中,并无地狱世界的描绘。但在西域幽冥故事中,对地狱世界中受苦人群的描绘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情节,在“康阿得”一条中,其云:“见一城,其中有卧铁床上者,烧床正赤。凡见十狱,各有楚毒。狱名‘赤沙’、‘黄沙’、‘白沙’,如此七沙。有刀山剑树,抱赤铜柱。”在“石长和”中,对地狱世界的描绘较为简略:只是描绘初至冥府的过程中“道两边棘刺皆如鹰爪。见人大小群走棘中,如被驱逐,身体破坏,地有凝血。”地狱描绘是吸引民众崇信宗教的两大利器——恐吓与利诱——之一。但是,与佛经相比,它对地狱世界的描绘大大简化了,并不渲染一些过分恐怖的刑罚,这同样是为了迎合中土百姓的接受心理。
如果说,康阿得、石长和故事的主旨在于通过死而复生的这一情节的神奇感耸动听闻,对地狱的审判功能有所涉及但不够详尽,在后期的冥府故事中,如慧达、赵泰故事中,冥府受审这一情节被渲染与强化了,冥府作为审判机构这一功能得到了加强。《冥祥记》“慧达”条载:

出南大道……道边有高座,高数十丈,有沙门坐之。……有人执笔,北面而立,谓荷曰:“在襄阳时,何故杀鹿?”跪答曰:“他人杀鹿,我加创耳,又不啖肉,何缘受报?”时即见襄阳杀鹿之地,草树山涧,忽然满目。所乘黑马,并皆能言。悉证荷杀鹿年月时日。荷惧然无对。须臾,有人以叉叉之,投镬汤中。自视四体,溃然烂碎,有风吹身,聚小岸边,忽然不觉还复全形。

同书“赵泰”故事明显是中土佛教信徒模仿西域冥府游历故事而编造,与西域故事相比,它大大充实了受审、果报以及地狱、福地等描写:

(泰)至一大城,崔嵬高峻。城色青黑,状锡。将泰向城门入,经两重门,有瓦屋可数千间,男女大小,亦数千人,行列而立。吏著皂衣,有五六人,条疏姓字,云:“当以科呈府君。”泰句在三十。须臾,将泰与数千人男女一时俱进。府君西向坐,简视名簿讫,复遣泰南入黑门。有人著绛衣,坐大屋下,以次呼名,问:“生时所事?作何孽罪?行何福善?谛汝等辞,以实言也。此恒遣六部使者,常在人间,疏记善恶,具有条状,不可得虚。”泰答:“父兄仕宦,皆二千石。我少在家,修学而已,无所事也,亦不犯恶。”乃遣泰为水官监作使,将二千余人,运沙裨岸,昼夜勤苦。

我曾经说过,由于西域商人远道经商所面临的险恶的生存环境,所以,佛教思想、尤其是因果报应思想对他们来说有着更为现实也更为重要的意义,因此,西域商人往往是佛教世俗化、普及化宣传时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10]而他们在进行佛教宣传时,往往能很好地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西域人的冥府游历故事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这类故事利用了中土的冥府想像,在此基础上,结合佛教的地狱观念,以宣扬因果报应思想为其主要目的。由于其新奇的构思方式、神异的情节效应和深人人心的思想观念,使它很快代替了中土原有的冥府故事,成为中国传统小说中一个重要的范型。

2003-07-07


--------------------------------------------------------------------------------

[1]此文为霍英东青年基金项目《西域文化影响下的中古小说》的一部分。
[2]见李均明、何双全编《秦汉魏晋出土文献:散见简赎合辑》,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第77页。
[3]见江玉祥,《西南丝绸之路研究·中国地狱十殿信仰的起源》,四川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164-165页。
[4]从先秦到魏晋南北朝中国人对于冥界观念的发展与变化可参见前野直彬,《中国小说史考》第二章《冥界游行》,秋山书店,1975年,第112-149页。
[5]关于地狱的数目,各本佛经说法也各各不同,大致上说来,有四、六、八、十、十八、三十、六十四,甚至无量无边等多种说法。参见萧登福,《汉魏六朝佛教之地狱说》(下),《东方杂志》22卷3期,第23-29页。
[6]见郭良鋆《佛陀和原始佛教思想》,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162-164页。
[7]载《大正藏》十七册。
[8]又见《法苑珠林》卷7引《问地狱经》与《净度三昧经》与此同。
[9]石长和事又见载于《冥祥记》,释慧达事当时极著名,又见载于《高僧传》等文献。
[10]见拙作《汉魏六朝文学中所见的西域商贸》,《西域研究》2003年第2期,第79页。
参考资料:http://www.xiangyata.net/data/articles/a03/446.html


今天看无间道,说有八大地狱,请问是哪八大地狱?

  此八大地狱之苦状,略如下述∶
  (1)等活地狱(Sam!jn~a^)∶又作想地狱。堕生此处的有情,手生铁爪,互见时怀毒害想,以爪相掴。或因心意浊乱,掴裂自身,至血肉竭尽而死。然冷风一吹,皮肉还生,复受前苦。凡犯杀生罪、毁正见、诽谤正法者堕生此狱。
  (2)黑绳地狱(Kalasu^tra)∶此狱狱卒,以热铁绳纵横捆缚罪人之身,或斫或锯。所受苦恼,十倍于前。凡造杀生、偷盗罪者堕生此狱。
  (3)众合地狱(Sam!gha^ta)∶又作推压地狱。诸鬼卒驱罪人入两铁山间,罪人受两铁山之挤压,肉骨碎裂。凡犯杀生、偷盗、邪淫罪者,堕生此狱。
  (4)叫唤地狱(Raurava)∶又作号叫地狱。或将罪人投热镬中煎煮;或将罪人驱入猛焰火室;或以钳开罪人口,灌入烊铜,烧烂五脏。凡犯杀、盗、邪淫、饮酒者堕生此狱。
  (5)大叫唤地狱(Maha^raurava)∶又作大叫地狱。此狱罪人所受之刑罚如前之叫唤地狱,其苦更甚于前。凡犯五戒者堕生此狱。
  (6)灼热地狱(Tapana)∶又称烧炙、炎热地狱。令罪人卧热铁上,由首至足,以大热铁棒打碎成肉糜。凡犯五戒、邪见者,堕生此狱。
  (7)大灼热地狱(Parita^pana)∶又作大烧炙、极热地狱。此狱罪人所受刑罚如前,其苦更甚于前。凡行杀、偷、邪淫、妄语、饮酒、邪见及污净戒僧尼者,堕生此狱。
  (8)无间地狱(Avi^ci)∶又作阿鼻地狱。此狱罪人所受之苦,无有间歇。凡犯五逆罪者,堕生此狱。
  以上八大地狱,每一地狱又各有十六小地狱。罪业分上、中、下三品,凡犯上品罪业者,堕生大地狱。犯中、下品罪业者,堕生小地狱。据《大毗婆沙论》卷一七二所述,此八大地狱各有四门,于其四门各有煻煨增、尸粪增、锋刃增、烈河增等四地狱,故每一大狱计有十六游增地狱。


无间道到底是什么意思?

楼上的兄弟给你的是佛学中的含义
你应该是看电影《无间道》之后才想到问这个问题的吧
我也是~~~握手~~ 看了好多遍

无间就是不间断、永无止境的受苦,那些卧底,整天做的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了,他们进入了一个无间道,每天都很痛苦,不断的受到心灵的折磨。

但是梁朝伟算是解脱了,因为他死了

可是为什么片中最坏的大坏人刘德华没死呢?因为这个片子的主题就是无间道,让他继续活着,受尽折磨,掩盖自己是坏人的事实,想做好人,还要蒙骗mary蒙骗自己,你不觉得他这样很痛苦么?像行尸走肉一样!他是大坏人,所以用他凸显无间道的主题,要让他比死还难受,这才是最大的惩罚。

通过电影我们也可以看到当今社会又有多少人不是生活在无间道呢?

买房的压力,学习的压力,家庭的矛盾,恋爱的不顺,如果心态不放好,那么任何一种生活情况都是无间道。

希望对楼主有帮助,都自己写的,纯属兴趣,给不给分完全无所谓~


“无间道”到底是什么意思?

“无间道”到底是什么意思?

“无间道”的意思:是佛经故事中八大地狱中最苦的一个,也是民间所谓十八层地狱中最抄底的那一层。凡被打入无间地狱(无间道)的,永无解脱希望。 “无间道” 读音:wú jiān dào 造句:他在这部电影里演的无间道。 想知道这部影片的片名为何叫《无间道》,必须先要知道“无间”的意思。 阴险小人在死后要被打进无间道地狱,永世不得安宁。 “无间道”含义:电影用《无间道》作为片名显然寓意深刻。两个身份都本不该属于自己的人,他们几乎生活在一个类似无间地狱的环境里,做梦都怕别人拆穿自己的身份。这个世界里,到底什么才是生活的道理、做人的道理,角色的茫然也就是编导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探讨。进入无间地狱是没有轮回的,只有永远受苦,但片中的两位主角却在寻求轮回。 参考资料 360问答:http://wenda.so.com/q/1378213841067909?src=150

无间道这部电影到底讲的什么意思

链接: 提取码: aa5r 《无间道》是寰亚电影发行公司于2002年出品的一部警匪片,由刘伟强、麦兆辉执导,刘德华、梁朝伟、黄秋生、曾志伟等主演。该片讲述的是两个身份混乱的男人分别为警方和黑社会的卧底,经过一场激烈的角斗,他们决心要寻回自己的故事。2003年,该片获得了第2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奖、第4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影片等奖项,梁朝伟凭借该片获得第2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等奖项。

无间道是什么意思啊?

“无间”是一个佛教名词。在佛教经典中有关于“无间地狱”的说法,这个地狱是佛教所说众多地狱中受苦最惨烈、最严重的一个地狱。为什么叫“无间”呢?因为在这个地狱里面受苦的众生没有片刻时间不在受苦,“无间”就是受苦没有间隔、一丝毫快乐都没有的意思。在大乘般若经中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内心时刻饱偿痛苦的煎熬而没有一丝快乐,叫做“无间”。
那为何要起这个片名呢?在影片中,那些黑社会也是无时无刻不在品尝这种“无间”的内心痛苦,担心被砍、谋划砍人、警察追击、亲人恐惧。。。没有丝毫的幸福和快乐。我猜想导演可能就是根据这些来命名影片吧,呵呵。


无间道是什么意思

无间道者,谓由此道无间,永断烦恼令无所余。所以者何?由此道无间,能永除遣此品
烦恼所生品类粗重令无有余,又转粗重依得无粗重,是名修道中无间道。
俱舍论二十五曰:“无间道者,谓此能断所应断障。”无间道旧译谓之无碍道。已断惑已正证理之智曰解脱道,即无间道乃前念之因道,解脱道乃后念之果道。
无间道不是指无间地狱、五无间,不要错误混为一谈。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无间道是什么意思?

为何叫《无间道》,必须先要知道“无间”的意思。“无间”指无间地狱,无间地狱是一个专门名词,出自《法华经》、《俱舍论》、《玄应音义》等佛经,又被译作“阿鼻地狱”——那是音译,梵文的拼音是“Avicinar Aka”,“阿鼻”的意思,就是无间。这个地狱是佛经故事中八大地狱之一,也是八大地狱之中最苦的一个,如同我们所说的十八层地狱的最底一层。据说,被打入无间地狱的,都是罪大恶极的人。他们在无间地狱之中,永远没有任何解脱的希望,除了受苦之外,绝无其他感受。无间地狱极大,广漠无间,打入地狱的阴魂,无法脱出,永远在地狱中受苦,作为生前穷凶极恶的报应。
那么为什么叫无间地狱?什么是无间呢?据说,这与这个地狱里的刑罚永不间断有关。通常的理解中,无间就是不间断的意思,无间地狱里,这个不间断的定义范围有所扩大。传说中这里的无间有五种第一个叫“时无间”,意思是时间是没有间断的,也就是日夜受罪,从来没有停止的时候。第二个是“空无间”,也就是说受刑的时间无间断,空间一样没有间断,不能由谁来替代你的,只有你一个人从头到尾受罪。第三个,是“罪器无间”,也就是刑罚的器具没有间断,不停用各式各样的刑具用刑。第四个叫做“平等无间”,是指无论男女,不管你前世是什么身份,同样平等无间,都是平等的,同样要受刑。第五个叫“生死无间”,是说不要以为死了就不再受刑。
两个身份都本不该属于自己的人,他们几乎生活在一个类似无间地狱的环境里,做梦都怕别人拆穿自己的身份。这个世界里,到底什么才是生活的道理、做人的道理,角色的茫然也就是编导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探讨。进入无间地狱是没有轮回的,只有永远受苦,两位主角却在寻求轮回。


什么叫无间道?

2015年2月,由青年影视爱好者维斌自导自演翻拍的经典励志片段
原片《无间道》是2002年由刘伟强、麦兆辉执导,刘德华、梁朝伟、黄秋生、曾志伟等主演的一部警匪片。该片讲述的是两个身份混乱的男人分别为警方和黑社会的卧底,经过一场激烈的角斗,他们决心要寻回自己的故事。
乙未羊年初,影片主景在徐州华润电力有限公司拍摄完成
无间道主要讲述警匪卧底身份的混乱,以及最终对于无间地狱的解释。
作为影视爱好者,维斌深刻的去理解无间的意义,无间之苦带给剧中人的感受,无间道天台片段正是本剧的焦点所在以及整部影片的点睛之笔。
维斌出于对艺术的热爱,2015年初,自己找场地,买道具,组织朋友完成了对经典片段的翻拍。


查看全部
收到2455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