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求恩的故事-白求恩的故事,白求恩,故事优质

编辑:周舟 | 时间:2021-07-03 06:06:25
来源:互联网
正文
编辑推荐

白求恩的小故事有哪些

1938年6月,白求恩在山西五台县松岩口军区后方医院讲授输血技术。“输血”在当时是一个比较新鲜的技术,中国在大城市只有少数几家医院才能开展。在野战医疗条件下输血,是人们连想也不敢想的事情。 白求恩首先详细讲述了采血操作、标准血型制作、血型鉴定、配血试验、储存、运输、保管等基本知识,接着推来一名胸部外伤的患者,32岁的卫生部部长叶青山第一个献了血。 验过血型,白求恩让叶青山和病人头脚相反躺在床上,拿出简易输血器。白求恩把阀门通向叶部长,抽拉针栓,殷红的鲜血便流入注射器,再转动阀门,血液便流入患者体内。 大家热烈鼓掌,战地输血在中国军队野战外科史上第一次取得成功。第二个病人推来了,白求恩主动躺在了病人的身旁不容置否说:“我是O型血,抽我的。”白求恩因此被群众称赞为“群众血库”。


白求恩的故事大全

《白求恩的故事》是由杨阳执导的电视剧,主要讲述了10岁的白求恩把爷爷行医用的铜牌挂到了自己的门上,那一刻起注定他要走进人类医学的历史。在一连串的冒险和尝试之中,白求恩成长为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年。他在大学毕业的前一年参加了一战,但战争却让他感到幻灭。一战结束后白求恩来到伦敦,在伦敦一位苏格兰姑娘以一种不平凡的天真让白求恩一见钟情,他们迅速结婚。 法西斯战火仍在蔓延,从西班牙回来后,白求恩发现有一个地方叫中国,更需要他 的帮助。从起初的不理解到后来的生死与共,白求恩与中国人一起经受了战火的洗礼,建立起了深厚情意。当白求恩打算回美国要求药品支援,突然一场战役爆发,白求恩毅然决定留下,再一次和中国的战士、医护人员一起面对硝烟战火。然而这一次,他在手术过程中不慎弄破手感染了病毒,最终在中国人民的感激和怀念中死去。 白求恩1890年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镇,1939年11月在中国河北抗日战场染病去世。在加拿大和美国,他以高超的胸外科手术享有盛誉,是个生活优裕的富家子弟。他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后,在硝烟炮火中忘我地救治 八路军伤员,曾连续为115名战士做手术,持续69个小时。他为中国献出了生命中最后的1年零8个月。临终弥留时,白求恩这样写道:“人生很好,很值得为它活上一回,但也的确值得为它去死……”


求白求恩小时候的故事并写出白求恩的精神

白求恩从小热爱学习。六七岁的时候,他就主动学习解剖甲虫、青蛙和小鸟。 有一天,他悄悄 躲进楼上一个房间里关上门不知在干什么。过了一会儿,他妈妈闻到一股血腥气味,赶紧推开门进去,只见白求恩一本正经地站在桌旁,桌上大盆子里盛着一条刚从食品店买来的牛腿,他正聚精会神地用小刀解剖着牛腿呢。“我想知道这里面血管、肌肉和骨头的位置。”他向吃惊的母亲这样解释着,“我愿意长达后向爷爷和爸爸一样,成为一个外科大夫。 母亲疼爱地说:“好孩子,你年纪还小,等你长大再学吧!”白求恩严肃地回答说:“应该从小开始,说着又认真地解剖起来。”


白求恩还有哪些小故事?

是医生,也是国际共产主义战士,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他把鲜血输给中国战士,手指割伤仍坚持救治...“这世界只要还有流血的伤口,我的内心就一刻不得安宁。”1890年的今天,白求恩出生。 诺尔曼·白求恩(Norman Bethune)(1890年—1939年),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共产主义战士,著名胸外科医师。白求恩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镇一个牧师家庭。白求恩的一生充满戏剧性的经历,洋溢着高尚的自我献身精神。 1916年毕业于多伦多大学医学院,获学士学位。曾在英国和加拿大担任过上尉军医、外科主任。1922年被录取为英国皇家外科医学会会员。1933年被聘为加拿大联邦和地方政府卫生部门的顾问。1935年被选为美国胸外科学会会员、理事。1938年3月31日来到中国延安,为中国共产主义事业无私奉献,1939年11月12日凌晨,因手术中被细菌感染转为败血症医治无效,在河北省唐县黄石口村逝世。遗体被葬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华北军区烈士陵园。1972年,加拿大政府追认白求恩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英雄”。 中国史上第一次战地输血 来到中国以后,他深刻体会到流动血库和输血技术在战地的必要性。“输血”在当时是一个比较新鲜的技术,中国在大城市只有少数几家医院才能开展。在野战医疗条件下输血,是人们连想也不敢想的事情。白求恩首先详细讲述了采血操作、标准血型制作、血型鉴定、配血试验、储存、运输、保管等基本知识,并对一名胸部外伤的患者进行操作。当时,卫生部部长叶青山挽起袖子首次尝试输血给患者。验过血型,白求恩让叶青山和病人头脚相反躺在床上,拿出简易输血器。带着针头的皮管连接在他们靠紧的左右两臂静脉上,皮管中间一个三通阀门,阀门上联着注射器。 白求恩把阀门通向叶部长,抽拉针栓,殷红的鲜血便流入注射器,再转动阀门,血液便流入患者体内。大家热烈鼓掌,战地输血在中国军队野战外科史上第一次取得成功。第二个病人推来了,白求恩主动躺在了他的身旁不容置否说:“我是O型血,抽我的。”这是战地输血在我军野战外科史上第一次取得成功,也是中国史上第一次战地输血。 流动血库 为了抢救受伤的战士,白求恩大夫曾3次献血。为了解决血液供给和储存的问题,他倡议组织了群众性的“志愿输血队”。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血型鉴定较为宽泛,在当时O型血被称为“万能血型”,可以提供给任何血型的人,而是O型血的白求恩经常带头输血。 他所组织的10人医疗小队,6个西班牙人,3个加拿大人,1个美国人,无一例外都是O型血,是当时中国第一个流动军用血库。消息传开后,边区的农会、武委会、妇救会纷纷响应,上千人报名献血,很快组成了一支献血预备队,每天从中选取8人,每人献血500毫升。当时,白求恩将储存血液的瓶子封存,贴上标签,放在山上泉水中冷藏。之后,在短短一年里,这支“献血队”发展到4000人,每天需要5辆送血车将血液送往前线提供给伤员,并创下了1年里1900人献血的纪录。 白求恩和他的同事们的开创性实践在世界医疗史和输血史上占有重要的里程碑。 白求恩的战地输血车 白求恩在其一生中也曾与西班牙有过不可忽视的交集,就像在中国时那样,他曾无惧战争威胁在伊比利亚半岛履行医护人员救死扶伤的天职,给西班牙人民送上无私的帮助。1936年7月,从遥远的欧洲大陆上传来了令人震惊的消息,在西班牙,依靠德国和意大利的支持,弗朗哥领导的国民军与西班牙共和政府开战了。法西斯军队对城市的疯狂轰炸与平民血流成河的悲惨景象极大震撼了白求恩的心灵。对法西斯的愤怒与对饱受战争之苦的人民的怜悯让他很快做出了一生之中最重要的决定之一:到西班牙去!他辞去了在医院的职务,加盟“援助西班牙民主委员会”,并在当年10月带着自己的手术器械和医疗用具踏上了赴西班牙之路。抵达马德里后,白求恩很快确立了自己的工作方向。 当时主流的输血方法仍是在献血者与受血者之间以导管直接进行血液传输,而这导致伤员往往因为无法及时补充新鲜血液导致生命垂危。白求恩有了新的点子。他在马德里成立了一家“加拿大输血服务机构”,号召市民积极前来献血,然后按照当时最新的血液保存法,将提取的新鲜血液分瓶放入一辆改装卡车内的冰箱贮存,把车子打造成一个流动血站,在前线和后方之间来回穿梭为伤员输血。这个流动血站的活动范围从最初的马德里近郊逐渐扩大到巴塞罗那、巴伦西亚等城市。加拿大皇家造币厂还专门发行过一枚关于白求恩的金币,以纪念他发明世界上第一辆战地流动输血车。金币的正面图案就是白求恩胸前挂着听诊器的半身像,旁边有战地流动输血车。

白求恩的故事100字

白求恩的故事100字

1939年7月间,连续十几天的特大暴雨使唐河水位猛增,泛滥成灾的洪水着河北完县神北村。几名老乡死死地把他抱住,不让他冒险。白求恩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 洪水威胁着卫生学校的安全,上级决定将学校转移到河西岩。白求恩知道后立刻找到学校要求参加了突击队。没有渡船,大家用大笸萝绑在梯子上当运载工具。白求恩和突击队的小伙子们跳进水中,十人一排,手挽手,一趟一趟来回运送着物资。 扩展资料: 成就贡献 1924年,白求恩身患肺结核,仍然顽强拼搏,发明了“人工气胸疗法”,并在自己的身上实验大获成功。其独创的胸外科医术在医学界享有盛名。 1931年夏,白求恩和美国费城皮林父子公司签署了特许专利协议,后者负责全权制造和销售由白求恩发明、并以“白求恩器械”命名的外科手术器械——这类器械共有22种之多,这些器械在当时处于极为领先的地位。 1936年至1937年,白求恩到西班牙作为支持国际反法西斯志愿者投身西班牙内战。在此期间他创办了一个移动的伤员急救系统,成了日后被广泛采用的移动军事外科医院的雏形。为了输血以抢救失血过多的伤员,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种运输血液的方法,在医学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937年,中国的抗日战争爆发,白求恩率领一个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来到中国解放区,1938年4月经延安转赴晋察冀边区,在那里工作了近两年,他的牺牲精神、工作热忱、责任心均称模范,直至以身殉职。他的事迹受到中国人民的广泛赞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求恩

白求恩的故事,短一些

  1938年初,加拿大著名的胸外科专家白求恩大夫到中国来了。他不仅带来了大批药品、显微镜、X光镜和一套手术器械,最可贵的是,他带来了高超的医疗技术,惊人的组织能力和对中国革命战争事业的无限的热忱。
  当他到达晋察冀边区后方医院后,第一周内就检查了520个伤病员。第二周白求恩大夫就开始施行手术。四个星期的连续工作,使147个伤病员很快又带着健康的身体回到前线。
  从此,哪里有伤员,白求恩大夫就出现在哪里。在晋察冀的一次战斗中,他曾经连续69个小时为115名伤员动手术。他的手术台,曾经安在离前线五里地的村中小庙里,大炮和机关枪在平原上咆哮着,敌人的炮弹落在手术室后面,爆炸开来,震得小庙上的瓦片格格地响。白求恩大夫却在小庙里紧张地动着手术。战士让他转移到后方,他不肯转移,他说:“离火线远了,伤员到达的时间会延长,死亡率就会增高。战士在火线上都不怕危险,我们怕什么危险?”两天两夜,他一直在手术台上工作着,直到战斗结束。
  为了保住伤员的性命,白求恩大夫把自己的鲜血输给了中国战士。他愉快地称自己是万能输血者,因为他是O型血。他还拿出自己带来的荷兰纯牛乳与丹麦咖啡,亲自到厨房煮牛奶,烤馒头片,端到重伤员面前。看着他们贪婪地吃下去,微笑浮在白求恩的脸上, 而他自己则吃简单的点心。
  一次,给一个头部中弹后引起感染的伤员做手术,匆忙之中,他竟忘记戴橡皮手套。切开头颅后,白求恩大夫赤手伸进去,用原已发炎的左手指去摸碎骨,摸到一片,像是考古学家突然在什么地方发现了甲骨文似的喜悦,他立即取出放在盘里,随即又用手指伸进去摸。白求恩大夫的心只注意着伤员,为摸出的一片片碎骨的喜悦情绪占有了。他总是得意地说:“又是一片!要是戴手套就摸不到了。碎骨铁片取不出来,伤员是很难好的啊!”但是却不知,病员伤口里的细菌,也从白求恩大夫发炎手指的伤口处溜了进去,种下了导致他生命垂危的毒种。
  白求恩大夫是一个技术精湛的战地外科医生。他除了做手术治疗之外,还亲自打字,画图,编写教材,给医务人员上课。他曾经在幽静的丛林中,给三百多学生上大课。他的讲台上放一个扩音机,身后挂着三大幅人体解剖图。他一边讲,一边指着图表。学生的海洋,鸦雀无声,埋头做笔记,静静地听着。白求恩大夫曾制定“五星期计划”,建立模范医院,作为示范来推动整个根据地的医务工作。他说:“一个战地的外科医生,同时要是木匠、缝纫匠、铁匠和理发匠。”他自己用木匠工具几下子把木板锯断、刨平,做成靠背架,让手术后的伤员靠在上面使呼吸畅通。他一有空闲,就指挥木匠做大腿骨折牵引架、病人木床,铁匠做妥马式夹板和洋铁桶盆,锡匠打探针、镊子、钳子,分配裁缝做床单、褥子、枕头……


白求恩的故事名称有哪些?

对于白求恩这位国际友人,他在中国的故事非常多。 白求恩原本是加拿大著名的胸外科专家,他在1938年年初来到中国,他的到来,不仅给中国带来了大批药品、显微镜、x光镜和一套手术器械。除此之外,白求恩还给中国带来了高超的医疗技术、惊人的组织能力。 白求恩来到中国之后,很快就到了晋察冀边区后方医院,在第一周的时间里,他就检查了多达520个伤病员,这些伤员中的大部分人都是在平型关战斗中负伤的。在第二周的时候,白求恩就开始给上元门做手术。在这之后的时间里,白求恩连续工作四个星期,这也让147个伤病员恢复了健康。可以这样说,哪里有伤员,哪里就有白求恩。 在一次战斗中,白求恩曾经连续工作长达69个小时,在这段时间里,他为115名伤员进行了手术。白求恩的手术台,可以在一线,也可以在大后方,就算是战斗打得火热,白求恩大夫却仍然在给伤员做着手术。当时人们非常担心白求恩的安危,劝说他到后方躲避,但是白求恩却这样说道:“离火线远了,伤员到达的时间会延长,死亡率就会增高。战士在火线上都不怕危险,我们怕什么危险?” 为了保住伤员的性命,白求恩把自己的鲜血洒在了中国的大地上,当然,他却称自己是万能输血者,也就是说他就是O型血。值得一提的是,白求恩还拿出自己带来的荷兰纯牛乳,亲自到厨房煮牛奶,烤馒头片,端到重伤员面前。看着伤员们吃东西,白求恩大夫也感到非常满足。白求恩大夫是一个技术精湛的战地外科医生,他除了做手术治疗之外,还亲自打字,画图,编写教材,给医务人员上课。 总而言之,白求恩在中国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

关于白求恩的故事有哪些书?

白求恩到中国后吃中国的“土特产”十分不习惯,胃也不太舒服,但他没有叫苦,更没有要求照顾,而是忍着。他认为:中国朋友们都能吃得下,我必须适应。当时的生活是艰苦而不安定的,没有牛奶、面包和香浓的咖啡,只有山村的粗食杂粮。 同志们怕怠慢了白求恩,便特意弄些鸡蛋来给他吃。白求恩岂肯受照顾,忙说:“如果为了享受,那我就不到中国解放区来了。”他硬把鸡蛋退了回去。有一次,炊事员给大家煮了老玉米,白求恩也有滋有味地和大家一起吃。 吃完后,他摸出一把小刀,切断玉米轴,在底部挖了一个小窝,通上一根细竹管,然后在玉米轴的小窝里装上烟丝,点上火儿愉快地抽了起来。中国炊事员见状后露出惊讶的神色:“大夫,您真可说是一位地道的乡民了!” 白求恩道:“不敢当,不敢当!”说着又为炊事员做了一个土烟斗。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白求恩感到了军民一家的深厚感情。在白求恩看来,和中国军民在一起,没有不可克服的困难。


白求恩还有什么故事?

1939年夏天,在贺龙司令员指挥的一场有名的战斗中,白求恩将抢救手术室设在离前沿阵地只有二里多路的地方,他说离阵地越近,就能救越多的伤员。战争打得十分激烈,有大批伤员送来需做急救治疗,危重伤员由白求恩施行手术。
  战斗从中午打到傍晚,敌人派来大批援兵,企图东西夹击包抄我军后路,贺司令决定迅速撤出敌人包围圈,并派警卫员保护白求恩立即随军后撤,但白求恩正在为一名危重伤员做抢救手术。警卫员对他说:“我们是奉命而来,快走,不然我们就将您拖走!”白求恩依然很镇静地为伤员检查伤势,并集中精力快速清洗伤口,止住出血后将伤员外露的肠子送回腹腔,缝合伤口。手术后还吩咐一定先把这位伤员送下去。
  由于敌人的逼近,警卫员等得心急如焚,见白求恩手术结束了,二话没说,架起白求恩就跑,边跑边向他解释,情况非常危险,首长让我们保证您的安全。白求恩说:“我来中国的使命是救死扶伤,不能为了个人的安全,而不顾伤员的死活!”大家都为他的安全捏了一把汗,并对他那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临危不惧,抢救伤员的伟大献身精神感动不已。
  转移到安全地区后,贺司令便亲自来看望白求恩,并叫他去吃饭。白求恩说:“谢谢首长的关心,但我需要马上去查看运送下来的伤员病情,”并说,“战场上急救手术只是完成了一半任务,伤后的及时治疗才能保证伤员恢复健康。”
  查看病人时又看到了那位重伤的伤员,白求恩看他面色苍白、脉搏微细、精神萎靡,一直叫着口渴,便知他失血过多,处于半休克状态了,需要输血才好,可是连病人的血型都不清楚。白求恩说:“我是O型血,可以给他输。”大家一听都愣了,跑去报告贺司令,首长指示用别的办法,绝不能抽白求恩的血。于是白求恩让病人输生理盐水和口服葡萄糖液,经过2个多小时的抗休克治疗,病人清醒了。他含着眼泪泣不成声地对白求恩说:“是您救了我这条命,您就是我的再生父亲!”翻译员把这句话告诉白求恩时,白求恩耸耸肩,笑着说:“很好,我很高兴有您这样的儿子!”
  为了给白求恩增加营养,首长吩咐给他煮了一只鸡。白求恩吃饭时又想起那位重伤伤员,于是让他的勤务员把鸡送给他吃。勤务员回来说伤员面部有伤不能吃东西,白求恩有点生气地说:“你办事不认真,再去把鸡汤喂给他喝了!”白求恩总是这样以深厚的革命友情关怀着每个伤病员。


关于白求恩的故事题目有哪些

这个你可以写他的大爱无疆,为了抗战来到中国救援


白求恩的故事?

《白求恩的故事》是由杨阳执导的电视剧,主要讲述了10岁的白求恩把爷爷行医用的铜牌挂到了自己的门上,那一刻起注定他要走进人类医学的历史。在一连串的冒险和尝试之中,白求恩成长为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年。他在大学毕业的前一年参加了一战,但战争却让他感到幻灭。一战结束后白求恩来到伦敦,在伦敦一位苏格兰姑娘以一种不平凡的天真让白求恩一见钟情,他们迅速结婚。 法西斯战火仍在蔓延,从西班牙回来后,白求恩发现有一个地方叫中国,更需要他 的帮助。从起初的不理解到后来的生死与共,白求恩与中国人一起经受了战火的洗礼,建立起了深厚情意。当白求恩打算回美国要求药品支援,突然一场战役爆发,白求恩毅然决定留下,再一次和中国的战士、医护人员一起面对硝烟战火。然而这一次,他在手术过程中不慎弄破手感染了病毒,最终在中国人民的感激和怀念中死去。 白求恩1890年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镇,1939年11月在中国河北抗日战场染病去世。在加拿大和美国,他以高超的胸外科手术享有盛誉,是个生活优裕的富家子弟。他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后,在硝烟炮火中忘我地救治 八路军伤员,曾连续为115名战士做手术,持续69个小时。他为中国献出了生命中最后的1年零8个月。临终弥留时,白求恩这样写道:“人生很好,很值得为它活上一回,但也的确值得为它去死……”

白求恩的故事?

加拿大的白求恩大夫,在抗日战争期间救助伤者,因手术感染去世,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永远铭记。


白求恩的故事有什么?

2018-11-09 11:43:07 “1938年正是全面抗战爆发的第二年,中国人民处在深水火热之中,战士们由于得不到及时治疗都相继死去,就在这时,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大夫等一批外国专家陆续从延安来到晋察冀根据地。 1938年正是全面抗战爆发的第二年,中国人民处在深水火热之中,战士们由于得不到及时治疗都相继死去,就在这时,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大夫等一批外国专家陆续从延安来到晋察冀根据地。 当时八路军的条件十分艰苦,连毛泽东、朱德这些领导每月才只有五块钱的菜金,因此当白求恩得知自己每月竟有100元生活补贴时,当即给毛泽东写了信:尊敬的毛泽东主席,我谢绝每月100元生活补贴。军区已提供我衣食需要,我不需要钱。请将这笔钱用于前线更需要的地方…… 白求恩大夫十分敬业,当时八路军生活条件极差,医药更是十分稀缺,不少伤员都因感染去世。在这种情况下,白求恩制定了“消毒三步法”。 由于手术器械基本都是土制的:手术刀是铁匠铺子打造的,或是将从杂货铺买来的裁缝刀打磨锋利;止血钳则是用小竹片或者铁匠铺子中制造的土止血钳;镊子是将竹片放入火中烤弯制成的;手术锯则是用更不讲究的木工锯代替。 这些粗制滥造的手术工具让国外的专家很不习惯,消毒更是十分必要的,白求恩要求将每一件器具都严格消毒,用乡村的大柴锅烧开水将手术器具煮沸,纱布、棉花等则放入蒸笼中蒸制消毒。 恶劣的环境并没有让白求恩敷衍对待,相反,他对待每一个伤员都十分认真,再加上他精湛的医术,许多伤员都纷纷好转。白求恩还有一个特点,他的脾气十分暴躁,经常将使用不顺手的手术器械往地上扔,有时还会破口大骂,其余人都十分忌惮他。 1939年10月,白求恩在前线为一名腿部粉碎性骨折的战士做手术,突然日本军扫荡至附近地区,一时间枪声四起。警员为了保证他的安全,劝说他先行离开,可白求恩坚持要完成手术,为了加快手术速度,白求恩将手泡进消毒水中长达十分钟,然后伸进伤员的伤口中徒手取出碎骨,可却不慎被尖锐的骨头划伤了中指。 在那样的环境中受伤感染是一件十分严重的事情,其他人劝白求恩停止手术,先将伤口养好。可第二日前线再次送来一名颈部感染丹毒细菌的战士,若耽误治疗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医护人员劝白求恩远程指挥,不必亲自动手,可当他听闻这名战士曾连杀8个鬼子、缴获3把机枪的战绩后,坚持为其亲自手术。医护人员无奈只好应允。手术过程中,白求恩的手指再次感染了细菌,可他坚持完成手术,最终手术成功,伤员活了下来,可白求恩却病倒了。 他高烧到39度迟迟不退,最后竟引发了败血症,尽管医护人员赶忙将他转移到总部医院,可他还是没有坚持到医院,半路便离世了。 欧阳教授曾说,如果当时有今天的橡胶手套,这位医者仁心的神医便不会因此离世了。得知白求恩的死讯,被他救治的两名战士化悲痛为力量,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屡建奇功,来报答这位医生。 白求恩


白求恩的故事到底有多少个?

后来,白求恩考入多伦多大学开始学医。为了支付大学的学费,他做过侍者、消防队员、记者、伐木工人、小学教师、夜校教师等。1915年,他报名去法国战场当了一名担架员,但由于受重伤被送回家。伤愈后他回到学校继续学业,于1916年获得多伦多大学医学博士学位。 后来,白求恩考入多伦多大学开始学医。为了支付大学的学费,他做过侍者、消防队员、记者、伐木工人、小学教师、夜校教师等。1915年,他报名去法国战场当了一名担架员,但由于受重伤被送回家。伤愈后他回到学校继续学业,于1916年获得多伦多大学医学博士学位。 然而不久,他发现自己得了肺结核病。这种病在当时是不治之症。被宣告了死刑的白求恩不得不离开底特律,回家乡疗养。正当白求恩以为自己的生命即将划上句号的时候,一种治疗肺结核的新方法---人工气胸疗法救了他。 1929年1月,病愈的白求恩来到蒙特利尔的皇家维多利亚医院,在阿驰柏尔德医生门下深造。从1929到1936年间,是白求恩在医学上卓有建树的时期,他改进了12种医疗手术器械,包括肋骨剥离器在内的许多医疗器械直到今天仍然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中。此外,他还发表了14篇胸外科方面的学术论文。1934年,白求恩成为魁北克一家医院的胸外科主治医师。 1936年德意法西斯侵犯西班牙时,39岁的白求恩已经是世界知名的胸外科医生,而且是加拿大收入最高的医生之一。然而,当西班牙民主援助委员会向他发出邀请,请他领导设在马德里的加拿大医疗机构时,尽管接受邀请意味着经济上的损失,白求恩还是义无返顾地接受了。在西班牙,他亲赴前线为反法西斯的西班牙人民服务。在战场上,他对输血进行了很多探索性的工作,并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流动医疗车,它可以储备为500个人进行包扎和做100个手术所需的药品和器械。 医改倡导者白求恩 在底特律行医期间,耳闻目睹的社会现实已经让白求恩开始厌恶医疗制度的不平等。很多需要救治的穷人因为没有钱,只能忍受病痛的折磨或延误治疗。白求恩在底特律医疗社团里大声疾呼,批评当时的医疗制度。但是,社团的其他成员并不赞同他的意见。 1934年,随着经济形势的恶化,他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社会的不平等,以及医术对救助穷人的局限性,我们是医生,无法改变使人感染疾病的外部环境。贫穷、饥饿、卫生条件差、长时间的劳作和沉重的精神压力等,这些都是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要考虑的问题。 白求恩提出了建立全面的社会化医疗制度的建议,希望加拿大能够改革医疗制度。他说:我们面临的是一个社会和政治经济领域的伦理道德问题,而不仅是医学经济学的问题。医疗制度必须被看作社会结构的一部分。提供医疗保障的最好的形式是改变经济体制,消除无知、贫穷和失业。 白求恩是加拿大第一个提出建立公共医疗制度的人,但在当时,他的建议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但白求恩尽自己所能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作出了努力。1936年,白求恩创立了蒙特利尔人民健康保障组织,它由100名医生、护士、牙医和社会工作者组成,为最需要医疗救助的人提供帮助。 艺术品商人白求恩 从大学开始,白求恩对油画、雕塑和素描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英国海军当军医期间,他发现英国与欧洲大陆的艺术品差价很大,于是当一战结束、他从英国海军退役后,颇有经营头脑的白求恩就来到欧洲大陆开始做艺术品生意。 他联合了经销商和商店,在法国以较便宜的价格购进艺术品,带到英国卖出,赚取利润。他在艺术品生意上赚了不少钱,这些钱支持他在欧洲继续游学,钻研他最大的兴趣所在---医术。 1935年3月,白求恩在蒙特利尔行医时,发现当地很多报纸在文章中频繁使用一些新名词,很多人不解其意。于是他开始撰写读报人的字典---每日读报指南(100个新词的定义)。在这本后来没能写完的书里,他试图定义一些新词,如独裁、民主、法西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资本主义和民族主义等,以帮助一般读者阅报。 散文家白求恩 在奔波于中国抗日战场、救死扶伤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白求恩总是在每天长达18个小时的工作之余,挤时间写战地医疗手记。战火中写就的这些散文,短则数百字,长则千字,文笔优美,洋溢着情感和灵性,在他逝世后被人们收集起来,竟有几大本。 白求恩在抗战前线所写的这些手记,以一个医生的眼光表达对战争、人性、生命等问题的认识,其尖锐和深刻的程度决不逊色于职业作家。 人类的敌人是什么样子?他们的额头上刻有符号吗?能否让人一眼就看出来?不会的。相反,他们也是可以获得尊重的人……如果他们的钱多得用不完,他们也支持个人和公家的慈善事业。他们也给大学捐款。他们对家人也是充满柔情蜜意。他们服从法律,他们的法律,有产者的法律。不过,我们还是可以从一个迹象上认清这些先生的。一旦有人要减少他们的利润,他们内心中的那个野兽就会怒吼扑腾。他们就会变得冷酷无情,疯子一般地猖狂,刽子手一样毫无怜悯。只要人类坚持进步,这种人就必须被消灭。只要他们还有一口气,这个世界就得不到一刻安宁。正是这些人让这个世界遍体鳞伤。 1939年11月12日,河北唐县黄石村,白求恩因在一次为伤员施行急救手术时划破手指,感染破伤风而与世长辞。临终前,他把自己的马靴和裤子送给了八路军的一位干部,手术器械则分给了朝夕相处的中国医生。他还给聂荣臻同志写了一封告别信:在中国的最后两年,是我一生中最重要、最有意义的时光。我有时也感到孤单,但我却在最亲爱的同志们中间获得了最大的满足。 在生命的最后几天,勉强能挣扎着坐起来的时候,白求恩仍挥笔记录下自己对生命的思考,下面这段话,可以视为他对自己行医生涯中的全部思考和感悟的最精辟的总结: 人体多么优美,器官多么精巧完善!他们的运动精确无误,非常驯服,非常自豪和强壮。当人被撕碎的时候,它们一下变得非常可怕。生命的小火焰一点点地弱下去,最后闪烁一下,终于完全熄灭,就像蜡烛一样燃尽,无声地、轻轻地。它对剿灭生命的人进行了抗争,但最终又屈服了。它呼叫过,但还是沉默了。 忠贞的爱人白求恩 白求恩对妻子忠贞不渝的爱,同样感人至深。 当白求恩发现自己得了肺结核时,他的妻子弗朗西斯要求陪伴在他身边。但白求恩坚决要求同妻子离婚,并把她送回了苏格兰。因为这种病在当时还是一种不治之症。他决定接受这不可避免的死亡,不想因此拖累弗朗西斯。 离婚后,他们一直有书信往来,联系很密切。几年后,白求恩借助当时还处在实验阶段的人工气胸疗法奇迹般地康复了,但不知什么原因,两人终究没有复合。 1938年1月2日,白求恩离开加拿大来到中国。在战地恶劣的条件下,他仍坚持给弗朗西斯写信。在一封信中,他说:在一个充满谋杀和腐败的社会里我不会袖手旁观。我不会宽恕那些贪婪的人对别人发动的战争。发生在西班牙和中国的战争是同样性质的。我来中国是因为我觉得这里最需要我,我在这里也最有用。 临终之际,白求恩在遗嘱中所提的惟一要求,就是希望给妻子(其实是前妻)一些经济补偿。他写道:对于她,我始终是应该负责任的。 由于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白求恩去世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在加拿大并不被当作一位英雄。直到1973年,加拿大政府才买下了位于格雷文赫斯特的白求恩故居,建成了白求恩纪念馆,以纪念他的自我牺牲和奉献精神。


白求恩的故事一百字

白求恩的故事一百字

讲授课程 1939年夏,白求恩在晋察冀卫生学校学习,讲授《野战外科示范课》。刚一上课,白求恩先对护士赵冲说,把“卢沟桥”打开。“卢沟桥”是白求恩为野战手术而设计的一种桥型木架,搭在马背上,一头装药品,一头装器械。 护士把“卢沟桥”搬下来,拿出东西,不一会,手术台、换药台、器械筒、药瓶车、洗手盆等一一就绪,医生、护士、司药、担架员、记录员各就各位,简易手术室就布置好了。下一步是示范伤员进入手术的过程,伤员从门外抬入、搬动、解绷带、检查伤情、换药、包扎或手术都井然有序。第三步是手术室的撤收,全部用品有条不紊地归位,最后把“卢沟桥”驮到马背上。 白求恩大夫说,当一名好医生不仅要技术好,还要时刻准备上前线。 扩展资料: 白求恩来到中国后,有一次,他在病房里看到一个小护士给伤员换药,发现药瓶里装的药与药瓶上标签名称不一致,也就是说,药瓶里的药不是应该用的药,如果药用错了,会出问题的。白求恩严肃地批评了那个小护士,告诉她,做事这样马虎,会出人命的。 白求恩用小刀把瓶子上的标签刮掉,并说:“我们要对同志负责,以后不允许再出现这种情况。” 小护士挨了批评,脸涨得通红,眼泪都要流出来了。白求恩心里很生气,但他控制着自己的情绪说:“请你原谅我脾气不好,可是,做卫生工作不认真,不严格要求不行啊!”事后,白求恩向政委提出,要加强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才能把工作做好。

白求恩的故事100个字

白求恩的故事100个字

1939年2月,白求恩率18人的“东征医疗队”到冀中前线救治伤员,不顾日军炮火威胁内,连续工作69小时,给容115名伤员做了手术。有一次,当某伤员急需输血时,他主动献血300毫升。他还倡议成立并参加了志愿输血队。有些伤员分散在游击区居民家里,他和医疗队冒着危险去为他们做手术。 白求恩,全名亨利·诺尔曼·白求恩(Henry Norman Bethune,1890年3月4日—1939年11月12日),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主义战士,著名胸外科医师。 扩展资料 讲授课程 1939年夏,白求恩在晋察冀卫生学校学习,讲授《野战外科示范课》。刚一上课,白求恩先对护士赵冲说,把“卢沟桥”打开。“卢沟桥”是白求恩为野战手术而设计的一种桥型木架,搭在马背上,一头装药品,一头装器械。 护士把“卢沟桥”搬下来,拿出东西,不一会,手术台、换药台、器械筒、药瓶车、洗手盆等一一就绪,医生、护士、司药、担架员、记录员各就各位,简易手术室就布置好了。下一步是示范伤员进入手术的过程,伤员从门外抬入、搬动、解绷带、检查伤情、换药、包扎或手术都井然有序。 第三步是手术室的撤收,全部用品有条不紊地归位,最后把“卢沟桥”驮到马背上。 白求恩大夫说,当一名好医生不仅要技术好,还要时刻准备上前线。 抗洪救险 1939年7月间,连续十几天的特大暴雨使唐河水位猛增,泛滥成灾的洪水威胁着河北完县神北村。几名老乡死死地把他抱住,不让他冒险。白求恩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 洪水威胁着卫生学校的安全,上级决定将学校转移到河西岩。 白求恩知道后立刻找到学校要求参加了突击队。没有渡船,大家用大笸萝绑在梯子上当运载工具。白求恩和突击队的小伙子们跳进水中,十人一排,手挽手,一趟一趟来回运送着物资。

关于白求恩的故事一百字

1.1937年年底,白求恩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来到中国。有一次,白求恩在病房里看到一个小护士给伤员换药,发现药瓶里装的药与药瓶上标签名称不一致,也就是说,药瓶里的药不是应该用的药,如果药用错了,会出问题的。白求恩严肃地批评了那个小护士,告诉她,做事这样马虎,会出人命的。 白求恩用小刀把瓶子上的标签刮掉,并说:“我们要对同志负责,以后不允许再出现这种情况。” 小护士挨了批评,脸涨得通红,眼泪都要流出来了。白求恩心里很生气,但他控制着自己的情绪说:“请你原谅我脾气不好,可是,做卫生工作不认真,不严格要求不行啊!”事后,白求恩向政委提出,要加强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才能把工作做好。

2.1939年11月,白求恩在抢救八路军伤员时感染了败血病。生命垂危时,他给聂荣臻写了封信,把遗产一一分给战友们。他也想起了他的妻子法兰西丝。他请求国际援华委员会给他的离婚妻子拨一笔生活的款子,或是分期给……并要求向她说明,自己十分抱歉,同时也告诉她,自己曾经是很愉快的。


白求恩在中国的故事100字

 1939年2月,率18人的“东征医疗队”到冀中前线救治伤员,不顾日军炮火威胁,连续工作69小时,给115名伤员做了手术。有一次,当某伤员急需输血时,他主动献血300毫升。他还倡议成立并参加了志愿输血队。有些伤员分散在游击区居民家里,他和医疗队冒着危险去为他们做手术。4个月里,行程1500余里,做手术315次,建立手术室和包扎所13处,救治伤员1000多名。为了适应战争环境,方便战地救治,组成流动医院,组织制作了药驮子,可装做100次手术、换500次药和配制500个处方所用的全部医疗器械和药品,被称为“卢沟桥药驮子”;制作了换药篮,被称为“白求恩换药篮”。7月初,回到冀西山地参加军区卫生机关的组织领导工作,提议开苏卫生材料厂,解决了药品不足的问题;创办卫生学校,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编写了《游击战争中师野战医院的组织和技术》、《战地救护须知》、《战场治疗技术》、《模范医院组织法》等多种战地医疗教材。还将自己的x光机、显微镜、一套手术器械和一批药品捐赠给军区卫生学校。


白求恩的故事50字

白求恩的故事50字

1938年11月至1939年2月,率医疗队到山西雁北和冀中前线进行战地救治,4个月里,行程750千米,做手术300余次,建立手术室和包扎所13处,救治大批伤员。 1938年1月8日,加美医疗队携带一批药品和手术器材,从温哥华乘船赴中国。登船前白求恩给前妻弗朗西丝写了告别信。1938年1月20日抵达香港,收到了美国共产党中国局通知的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负责人廖承志安排加美医疗队乘飞机至武汉。 在武汉等待北上期间,白求恩与伊文到汉阳基督教长老会医院(今武汉市第五医院)帮助工作;医生帕森斯决定留在武汉国统区,白求恩明确拒绝了在蒋中正所领导的国民政府管辖区工作,而转而帮助中国共产党。 经过在武汉的军委会政治部副主任周恩来安排,1938年2月22日,白求恩与伊文及基督教传教士查德·布朗医生一行运送医疗物资的数十辆大车离开武汉,经战乱中的河南、陕西潼关渡黄河到山西风陵渡、运城、至临汾附近的八路军总部。 这时遇到日军沿同蒲铁路南下进攻,白求恩一行又经潼关转道于3月20日抵达西安,在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负责人林伯渠的安排下,最终于1938年3月31日抵达延安。 4月1日与毛泽东会面时,白求恩说利用他从北美带来的医疗器械足以组建一支战地医疗队,到前线就近抢救重伤员;毛泽东对白求恩说的伤员立即手术将有75%的复原率很高兴,表示会大力支持他的工作。1938年5月2日白求恩率一批医护人员离开延安前往晋察冀边区,成了一名战地医生。 简·伊文留在了陕甘宁晋绥边区,后于1939年初赴皖南新四军总部工作半年,1981年在加拿大出版回忆录详尽回忆了与白求恩赴华的全过程。毛泽东致电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聂荣臻:“同意任白求恩为军区卫生顾问,对其意见和能力完全信任”。 白求恩同晋察冀的木匠铁匠一起制造手术器械,他也帮助创立医生护士和医院勤务兵的训练,一再致信聂荣臻创办军区卫生学校大量培养医护人员。他也设计把包装箱用作手术台以及马背药箱。他曾创下了冀中齐会战斗在69个小时内为115名伤员动手术的纪录。 他在中国时期曾和毛泽东通信。白求恩在中国的一年九个月另十七天,写了很多信与文章寄给美国加拿大的机构与友人,向国际社会宣传中国的抗战形势,呼吁国际社会为中国抗战提供经费、物资和人员援助。 白求恩原定于1939年10月20日启程短暂回北美为组建八路军后方医院与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筹款。这时遇上了日军发动对晋察冀冬季大扫荡。白求恩选择留下来参与反扫荡作战的医疗救治。 1939年10月29日涞源县摩天岭战斗中为一名腿部受重伤的伤员做手术,在日军迫近手术所时为加快手术进程,白求恩把左手伸进伤口掏取碎骨,一片碎骨刺破了白求恩的中指。3天后的11月1日白求恩为一名颈部患丹毒合并蜂窝组织炎的伤员做手术,手指处的开放创口遭到感染。 11月12日因败血症在河北省唐县黄石口村农民邸俊星家去世。 扩展资料: 成就贡献 1924年,白求恩身患肺结核,仍然顽强拼搏,发明了“人工气胸疗法”,并在自己的身上实验大获成功。其独创的胸外科医术在医学界享有盛名。 1931年夏,白求恩和美国费城皮林父子公司签署了特许专利协议,后者负责全权制造和销售由白求恩发明、并以“白求恩器械”命名的外科手术器械——这类器械共有22种之多,这些器械在当时处于极为领先的地位。 1936年至1937年,白求恩到西班牙作为支持国际反法西斯志愿者投身西班牙内战。在此期间他创办了一个移动的伤员急救系统,成了日后被广泛采用的移动军事外科医院的雏形。为了输血以抢救失血过多的伤员,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种运输血液的方法,在医学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937年,中国的抗日战争爆发,白求恩率领一个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来到中国解放区,1938年4月经延安转赴晋察冀边区,在那里工作了近两年,他的牺牲精神、工作热忱、责任心均称模范,直至以身殉职。他的事迹受到中国人民的广泛赞扬。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白求恩

白求恩的小故事

白求恩的小故事

白求恩到中国后吃中国的“土特产”十分不习惯,胃也不太舒服,但他没有叫苦,更没有要求照顾,而是忍着。他认为:中国朋友们都能吃得下,我必须适应。当时的生活是艰苦而不安定的,没有牛奶、面包和香浓的咖啡,只有山村的粗食杂粮。 同志们怕怠慢了白求恩,便特意弄些鸡蛋来给他吃。白求恩岂肯受照顾,忙说:“如果为了享受,那我就不到中国解放区来了。”他硬把鸡蛋退了回去。有一次,炊事员给大家煮了老玉米,白求恩也有滋有味地和大家一起吃。 吃完后,他摸出一把小刀,切断玉米轴,在底部挖了一个小窝,通上一根细竹管,然后在玉米轴的小窝里装上烟丝,点上火儿愉快地抽了起来。中国炊事员见状后露出惊讶的神色:“大夫,您真可说是一位地道的乡民了!” 白求恩道:“不敢当,不敢当!”说着又为炊事员做了一个土烟斗。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白求恩感到了军民一家的深厚感情。在白求恩看来,和中国军民在一起,没有不可克服的困难。 扩展资料: 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支援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献出了宝贵生命,他是中国人民心目中的英雄。 1938年3月,加拿大共产党党员、著名医生诺尔曼·白求恩率领加拿大美国医疗队抵达延安。同年4月,白求恩东渡黄河,前往晋察冀边区。 他带着战地医疗队转战多个战场,冒着枪林弹雨,在极端艰难的环境中抢救了成千上万的伤病员。1939年冬天,白求恩在抗日前线涞源摩天岭抢救伤员时,手指感染中毒医治无效,于1939年11月12日不幸逝世。 白求恩在临终前曾给聂荣臻去信。在信中他写道:“最近两年,是我平生最愉快、最有意义的日子;在这里,我还有很多话要对同志们说,可我不能再写下去了,让我把千百倍的谢忱送给你和千百万亲爱的同志们。” 参考资料来源: 中新网-永恒的抗战声音:1939年毛泽东发表《纪念白求恩》

宋江的英雄事迹

事迹
  宋江,表字公明,排行第三,原籍为山东郓城县宋家村,江湖人称“及时雨”,又号“呼保义”。为他面黑身矮,人又唤他做黑宋江;又且于家大孝,为人仗义疏财,人皆称他做“孝义黑三郎”。上有父亲宋太公在堂,母亲早丧,下有一个兄弟,唤做铁扇子宋清,自和他父亲宋太公在村中务农。自幼与同在郓城县东溪村的晁盖相熟,“生辰纲”事发后,宋江私传讯息,使晁盖等人脱险。晁盖上梁山后,为报宋江之恩,派刘唐携礼物夜走郓城县答谢,宋江推辞不成,只好留下书信和一条黄金,不料被他那私通张文远的小妾阎婆惜发现,并以此要挟,宋江要信不回,无奈之下,怒杀阎婆惜,逃回家隐藏起来,后得好友朱仝私放,先在柴进庄、孔家庄、清风寨逃亡一年后,其父宋太公装病,让石勇送家书,宋江回家,遭人举报被官府缉拿,后发配江州,与戴宗、李逵等相识。
  赴柴进庄上避难时,与武松相识。宋江走后往清风寨投靠好友花荣,并于清风山结识锦毛虎燕顺、矮脚虎王英、白面郎君郑天寿三位山寨头领。在清风寨观灯时遭知寨刘高之妻陷害,便与花荣大闹清风寨,收得秦明、黄信,劝众人同上梁山。于路在对影山劝收吕方、郭盛,不期路遇石勇得宋江家书,宋江回家奔丧被擒,发配江州,沿途结识李立、李俊、童威、童猛、穆弘、穆春、薛永、张横等好汉,至江州经梁山军师吴用书信介绍与戴宗相交,后得会李逵、张顺。宋江又在酒醉之下于浔阳楼题反诗被判死罪,得梁山众英雄法场相救,在白龙庙聚会同上梁山,坐了第二把交椅。
  后在攻打曾头市时,晁盖被毒箭射死后,坐上第一把交椅,打退朝廷多次围剿后归顺朝廷从此,梁山主事厅由聚义厅改为忠义堂,头目增长到了一百单八将,又相继两赢童贯、三败高俅以及天下八方十位节度使,并活捉高俅,梁山事业也发展到了鼎盛。日后,宋江率众接受朝廷招安,并北上抗辽大获全胜,迫使辽主动投降, 随后又讨伐了王庆、田虎,都取得了胜利,不折一将,立下汗马功劳。
  征方腊后,梁山好汉伤亡惨重,只剩27人回朝,封官赐爵后,宋江被奸臣蔡京、高俅等下毒所害。他知道了自己中毒后,骗李逵来喝下毒酒,因为他知道,自己死后,李逵必然造反,这样会坏了自己的忠义之名。两人死后,宋江给吴用和花荣托梦。吴用去了宋江托梦给他的蓼儿洼,看到了二人的坟墓,准备在宋江坟墓旁的树上吊。这时,花荣从船上飞奔到宋江坟前,两人一惊,二人双双悬于树上,自缢而亡。


白求恩当年在中有哪些贡献事迹?

白求恩当年在中有哪些贡献事迹?

1、群众血库 1938年6月,白求恩在山西五台县松岩口军区后方医院讲授输血技术。“输血”在当时是一个比较新鲜的技术,中国在大城市只有少数几家医院才能开展。 在野战医疗条件下输血,是人们连想也不敢想的事情。白求恩首先详细讲述了采血操作、标准血型制作、血型鉴定、配血试验、储存、运输、保管等基本知识,接着推来一名胸部外伤的患者,32岁的卫生部部长叶青山第一个献了血。 验过血型,白求恩让叶青山和病人头脚相反躺在床上,拿出简易输血器。带着针头的皮管连接在他们靠紧的左右两臂静脉上,皮管中间一个三通阀门,阀门上联着注射器。 白求恩把阀门通向叶部长,抽拉针栓,殷红的鲜血便流入注射器,再转动阀门,血液便流入患者体内。大家热烈鼓掌,战地输血在中国军队野战外科史上第一次取得成功。 第二个病人推来了,白求恩主动躺在了病人的身旁不容置否说:“我是O型血,抽我的。”白求恩因此被群众称赞为“群众血库”。 2、讲授课程 1939年夏,白求恩在晋察冀卫生学校学习,讲授《野战外科示范课》。刚一上课,白求恩先对护士赵冲说,把“卢沟桥”打开。 “卢沟桥”是白求恩为野战手术而设计的一种桥型木架,搭在马背上,一头装药品,一头装器械。 护士把“卢沟桥”搬下来,拿出东西,不一会,手术台、换药台、器械筒、药瓶车、洗手盆等一一就绪,医生、护士、司药、担架员、记录员各就各位,简易手术室就布置好了。 下一步是示范伤员进入手术的过程,伤员从门外抬入、搬动、解绷带、检查伤情、换药、包扎或手术都井然有序。 第三步是手术室的撤收,全部用品有条不紊地归位,最后把“卢沟桥”驮到马背上。 白求恩大夫说,当一名好医生不仅要技术好,还要时刻准备上前线。 3、抗洪救险 1939年7月间,连续十几天的特大暴雨使唐河水位猛增,泛滥成灾的洪水着河北完县神北村。几名老乡死死地把他抱住,不让他冒险。白求恩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 洪水威胁着卫生学校的安全,上级决定将学校转移到河西岩。白求恩知道后立刻找到学校要求参加了突击队。 没有渡船,大家用大笸萝绑在梯子上当运载工具。白求恩和突击队的小伙子们跳进水中,十人一排,手挽手,一趟一趟来回运送着物资。 扩展资料: 白求恩除了是一个国际主义者之外,白求恩还是一个少见的暴脾气和工作狂。 一种说法是,在延安,有人劝这位远道而来的医学博士留在后方,为领导人当保健医师。而他听到这个建议之后,直接把一把椅子扔出了窑洞。 他见不得有人轻慢与医疗相关的事情。同样是在延安,当看到一个护理员用笤帚蘸着水去给病人清理伤口时,他气得一脚就把护理员踢开。 跟着部队去晋察冀边区,于是顺理成章地成了他唯一的选择。 这个加拿大共产党员并非生来就是个苦行僧。在加拿大和欧洲学医时,他也有过一段颇为放浪形骸、挥霍无度的日子,但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却改变了白求恩看问题的方式: “富人有富人的肺结核,穷人有穷人的肺结核。富人能康复,穷人就得死。显然经济学与病理学之间有紧密的关联。” 他逐渐成了一个提着箱子出门义诊、在社会上公开为穷人疾呼的医生。这令他收到了“援助西班牙民主委员会”的邀请。他很快带着一支医疗队上战场,协助抵抗独裁者佛朗哥。 从西班牙战场回来,读着报刊上越来越多关于中国抗日的消息,白求恩又做出了前往中国的决定: “我绝不活在一个烧杀掳掠、贪污索贿而我又无力与之对抗的世界。我绝不消极或疏怠而饶恕贪婪成性的人发动战争的罪行……西班牙和中国属于同一场战争。我要去中国,我觉得那里最需要我:那是我最能发挥作用的地方。” 既然是要找“最能发挥作用的地方”,那莫过于上战场救治伤员了。 因此,这个牛脾气医生到了中国,阎锡山没留住他,延安也没留住他,还是医疗环境奇差的晋察冀边区最令他感到激动:“我处于战争核心中的核心。此时此刻,我才能真正体验在这场苦战中所散发的莫名的亢奋滋味。” 在工作上,他一如既往地不好相处,要是有人在手术中给他递错了器械,只怕也免不了被踹开的命运。不管怎样,以下事情开不得玩笑:手术器械消毒必须达到标准,摆放必须符合规定、不能擅离职守、不能嫌弃病人的腥臭味;不论环境如何简陋,都坚持最高的医疗技术水准。 除了脾气暴躁、情感丰沛以外,他也是一位天才的医生,在简陋艰苦的环境中一边行医,一边从事医疗教育,白手起家地建立起了边区的医疗体系,甚至能劝说当地村民组织出一支志愿献血团。 为了能最有效率地救治伤员,白求恩发明了一种能跟着军队走的“流动医院”,精确控制了所有细节——他与勤务兵带着两匹骡子,骡子身上扛的物资足以提供百余人的医药,还能搭建一个手术室,并且在敌军靠近时,能在10分钟内收拾完毕,准时撤退。 这位工作狂医生常常一天干上18个小时。最忙的时候,他在40个小时内做了71台大大小小的手术,还有一回则在69个小时内诊治了115名伤员。 他逐渐成为华北村落里的一个传说,他的名字就是鼓舞战士的口号。 正因此,也有人说,就算没有那次致死的伤口感染,过度的操劳迟早会将他带向死亡的结局。 这样离弃生命的态度,让史学家史景迁感觉,白求恩真正的目的,也许远不止治疗伤病或是走在反法西斯主义的前线:他是在为他们那一代人赎罪,希望自己的所作所为能冲淡这一代人的冷酷、无动于衷和追名逐利。 在自我诊断为败血症之后,白求恩淡定地迎接了自己的死亡。他把手术器材留给中国同事,毛毯留给助手,手套和英国制的皮鞋则送给了聂荣臻……在回顾自己的一生时,他说,自己对这里的所有人都心怀感激: “最后这两年,是我一生之中最重要、最有意义的时光。有时不免感到孤寂,但我从我最敬爱的同志当中得到无比的成就感。” 1939年11月12日凌晨,白求恩医治无效在河北省唐县黄石口村逝世。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你所不知道的白求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求恩

白求恩的感人事迹二百字

白求恩与“群众血库”
1938年6月,白求恩在五台县松岩口军区后方医院讲授输血技术。"输血"在当时是一个比较新鲜的技术,中国在大城市只有少数几家医院才能开展。在野战医疗条件下输血,是人们连想也不敢想的事情。 白求恩大夫首先详细讲述了采血操作、标准血型制作、血型鉴定、配血试验、储存、运输、保管等基本知识,接着推来一名胸部外伤的患者说:"现在,我来操作,你们谁第一个献血?" "我来献。"32岁的卫生部部长叶青山挽起袖子。 验过血型,白求恩大夫让叶青山和病人头脚相反躺在床上,拿出简易输血器。带着针头的皮管连接在他们靠紧的左右两臂静脉上,皮管中间一个三通阀门,阀门上联着注射器。白求恩把阀门通向叶部长,抽拉针栓,殷红的鲜血便流入注射器,再转动阀门,血液便流入患者体内。 大家热烈鼓掌,战地输血在我军野战外科史上第一次取得成功。 第二个病人推来了,白求恩主动躺在了他的身旁不容置否说:"我是O型血,抽我的。" 消息传开,边区的农会、武委会、妇救会纷纷响应,上千人报名献血,很快组成了一支150人的献血预备队。白求恩高举地称之为"群众血库"。


查看全部
收到619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