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三一教堂-圣三一教堂
首页 圈子

圣三一教堂-圣三一教堂

圣三一教堂

“圣三一教堂”是哪国的﹖

一、从西班牙广场往上看,山坡上的教堂就是圣三一教堂(Trinita dei Monti)(又称圣三山教堂),这间教堂是1495年由法国人所建,从教堂的一对钟塔和窗子,可以看得出它是属于哥特式的建筑,不同于在罗马较常见到巴洛克式的豪华和精雕细琢的感觉。
连结这座教堂和广场之间的西班牙石阶,其实也是观光重点,这个阶梯是有曲线的,从下而上结合了曲线和直线,以优美的线条连结而上,中间还有一座花台,在春天开满了杜鹃花,更增添美感。
二、美国华尔街的三一教堂:位于华尔街的西街口,紧临百老汇大街,可以说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教堂。在19世纪初她曾经是纽约最高的建筑,是她见证了华尔街风风雨雨的历史。在教堂西侧有一小块墓地,这里安葬着很多知名的金融大亨和政治名人。如果华尔街的大亨们按照常规拿出自己收入的10%捐给教堂的话,那么这座三一教堂无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教堂。
三、伦敦百年知名圣三一大教堂:位于伦敦玛里波恩区的圣三一大教堂,是由英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师- John Soan爵士于公元1825年所设计兴建,该建筑与John Soan爵士所设计的伦敦知名建筑,包括:英国英格兰银行(英国的国家银行)外观、伦敦Chelsea皇家医院、达利奇艺廊、英国首相府的宴会厅等齐名,John Soan爵士以其新古典建筑特色闻名于世,主张“历史”对建筑的重要性,开启美国现代主义的建筑之风。
位于英格兰河流埃文河畔,伟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在此受洗礼,并于1616年被埋葬于此。[1]
四、上海圣三一堂:是英国圣公会在上海的一座教堂,俗称红礼拜堂。该教堂位于黄浦区,东面是江西中路,突面到九江路,南面到汉口路。这是一堧专门为英国侨民服务的教堂,1847年建,1866年5月24日-1869年重新建造,外蠂为哥特式,成为上海早期最大最华丽砄基督教堂。由斯科特凯德纳设计。1875年升格为北华教区主教座堂,1893年于教堂左侧增建高耸的钟楼(已毁于文华大革命中)。这里长期作为黄浦区政府。最后还给教会,作为中国基督教两会所在地。

圣三一堂的教堂历史

上海圣三一堂(Holy Trinity Church)的前身为1847年建成的圣三一礼拜堂。在此之前,在上海的英国侨民均在英国领事馆举行礼拜仪式。 宝顺洋行(Dent & Co. 又译颠地洋行)的苏格兰裔商人托马斯·查伊·贝尔(Thomas Chaye Beale)购置下教堂所在的地皮并捐献给教会。因圣堂临近英国海外传道会(C.M.S., Church Missionary Society),故堂前街道也称为教会街(Church Street),直到1865年才改名为江西路。原普通规模的圣堂质量欠佳,在1850、1851年间大修过一次。在这期间,该堂接二连三地发生一系列不幸:第一任牧师路德溺水死亡,第二任牧师郝博逊从屋顶上翻落下来,1862年,这座圣堂又遭遇强台风的破坏而坍塌,无法继续使用,被迫拆除。原教堂拆除后,英国建筑设计师乔治·吉尔伯特·司各特(George Gilbert Scott 1811-1878)设计了新哥特式风格的新教堂。由于司各特最初的设计过于华丽,超过了上海英侨的经济承受能力,加之新堂需要容纳更多的教徒,于是转请当时上海唯一具有英国皇家建筑学会会员身份的设计师威廉·凯德纳(Killiam Kindner)修改了建筑图稿。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大部分英国侨民起初并未撤出上海,圣三一堂仍然维持着英国侨民座堂的特色。1951年至1952年,圣三一堂驻堂圣品牧师团,以及英籍教友陆续撤离上海。座堂最后一位主任牧师特里维特(The Very Reverend A. C. S. Trivett)离开上海。1953年,圣三一堂的英籍业主被通知已经欠下了高额房地产税,于是将圣三一堂交给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市人民政府将圣三一主教座堂赠予全国三自筹委会;全国三自筹委会又将该堂移交给同一教派背景的中华圣公会。中华圣公会总议会接收圣三一堂后,进行了一次修缮,许多捐款来自于曾在该堂礼拜的圣保罗堂的教友。在1955年教堂修缮工程完工后,举行感恩、祝圣礼拜,圣三一堂成为中华圣公会的总座堂,中华圣公会主教院决议将此座堂定位为上海本地的国际性英语圣公会主教座堂,由主教院主席陈见真主教管辖。1958年,中华圣公会主教院最后一次会议在圣三一堂举行。之后在献堂献庙的高潮中,附近其他教派的教堂,如山东路天安堂(属于中华基督教会,原由伦敦会开辟)的信徒,也被并入圣三一堂,同时,圣三一堂仍继续沿用圣公宗传统的公祷书。 1966年8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在声势浩大的破四旧高潮中,所有宗教活动均被禁止,圣三一堂连同上海所有的宗教机构一同作为“四旧”被关闭,附近江西中路原培成初级中学一些红卫兵受指使纵容,侵占了圣三一堂。圣品人被勒令接受批斗,然后被遣送到工厂、农村进行体力劳动。座堂东北侧最具宗教特色的维多利亚哥特式八音钟塔,其尖顶作为帝国主义侵略的标志,被上百名红卫兵用绳索将其拖下,整整用了一天的时间,这一天被在场观看的居民留下了深刻的一幕。几天后,有不明身份的人士进驻,接管了座堂、图书馆、档案楼及全部教牧人员的办公楼生活区域,实施系列查抄并悉数没收。此后几个月里,十四、五岁的红卫兵占据座堂内部圣堂区域,大肆破坏了座堂内的教会设施,教堂内的稀有珍贵的古管风琴也同时被损坏。座堂祭坛前不远处有个通地下室的暗门,主地室内存放着几十座英国侨民教友的骨灰盒亦遭受破坏。在文革结束后长达近40年的时间里,教堂长期被黄浦区政府征用。2005年6月6日,上海圣三一堂被归还给基督教机构,中国基督教全国“两会”从圆明园路169号迁入圣三一堂北侧的4层附属办公楼(九江路219号),两会负责人季剑虹、曹圣洁迁入办公。教堂计划在修复后重新开放。目前,教堂已经修葺一新,但仅在礼拜时间向教徒开放。

第一座圣三一教堂是那个呀 为什么会叫圣三一教堂 与圣三位一体什么关系

圣三一教堂是以三位一体的天主即圣父、圣子、圣神作为此教堂的主保。传统基督宗教的教堂大多是以天主、圣母以及历代德高望重的圣人的名字命名,作为教堂的主保,称为圣某某教堂。

谢尔盖圣三一大教堂的修建过程

17世纪末随着修士人数的不断增多,老食堂已经无法满足修士们的需要了。彼得一世下令在1686-1692年间修建了一座拥有纪念圣谢尔盖的教堂的新餐厅。教堂由俄罗斯改革前最后一位大牧首艾德里安在圣谢尔盖逝世300周年纪念时祝圣。莫斯科之楼为巴洛克风格,长85米。开放的门廊通向周边,长长的台阶连接了走廊。教堂正面四色的纹样、充满幻想的小面浮雕创作、还有精心绘制的色彩华美的壁画与雕刻紧紧的抓住了观众的目光。他们在食堂教堂这所建筑物中得到了完美的统一。虽然它的面积巨大(510平方米),却不需要任何东西来支承它的穹顶。食堂的墙壁粉刷和翻新过数次,最后一次粉刷是1911年。敬拜圣母是圣谢尔盖生命的主要任务。他每晚都唱诗歌赞美圣母。在他晚年的时候圣母和使徒彼得保罗在他的房间向他和他的弟子现象。圣母允诺将佑护修道院。为了纪念这次显现1734年修筑了一座尤若蓝宝石一般的小教堂。人们因圣米莎之名而聚集于这座建于他坟墓上的教堂。在圣米莎的纪念日5月6日(俄历5月19日)这里会举行纪念礼拜仪式。水井小礼拜堂建于17世纪末在1644年维修圣母安息大教堂门廊时涌出的泉涌之上。无数的朝圣者因泉水而得到医治,人们还将泉水拿去治愈那些患病者。第一位被治愈的是一位瞎眼的修道士因这显灵之圣水而从见光明。从那天以后数以万计的朝圣者用这圣水来医治与安抚他们的痛楚。1872年修筑的华美的天棚下是涌出泉水的十字形喷池。集会大堂和索罗维特斯修道院圣佐司马与圣沙巴蒂斯堂是由从索拉维特斯修道院来到大修道院的亚历山大-布拉特尼可夫修道院内务主管于1635-1638年期间主持修建的。在 1917年前该建筑一直用于修士医院和为老弱病残开放的救济院。在修道院石头食堂的外墙上雕刻有斯摩棱斯克圣母圣像。这座食堂十由15世纪著名的俄罗斯建筑师V.D.耶勒默林主持建造的。1730一位因风湿而患有手疾的修道院修士在这张圣像前祈祷——奇迹出现了,他的手被治愈了。为了纪念着治愈的神迹,皇后伊丽莎白下令在食堂的所在地于1746-1748年期间修建了斯摩棱斯克教堂。教堂的修建费用是由剌卒默夫斯基公爵捐献的。华美装饰的显灵圣像被置于渡金雕花的圣像壁的正门的右边。1920-1930年期间圣像壁丢失了。1956年一个来自莫斯科一所被毁的教堂的圣像壁被安置在了这里以取代丢失的圣像壁。圣像壁是由建筑师乌贺托弗斯基设计的。圣像壁是与教堂同时代同风格的。斯摩棱斯克教堂是没有柱子的,其内部全部的空间都朝向圆屋顶,其壁画是于19时间绘制的。现在斯摩棱斯克显灵圣母圣像被保存在当代的博物馆。一个大的石膏复制品被挂在了祭坛外的凹墙上。著名的主教彼得堡主教尼古拉斯的坟墓位于教堂的地下室内。大牧首行宫是于18世纪70年代在原修道院院长的房间遗址上修建的。现在当莫斯科及全俄大牧首陛下访问大修道院时即就寝于此。钟塔始建于1740-1770年。是由建筑师酥玛合与乌贺托姆斯基设计的,是全俄最高的塔楼之一。它于17世纪开始使用。其楼高五层加顶端十字架共计88.04米高。其吊钟最重者重达65吨。所选用之吊钟其音庄严肃穆。十月革命前共有42口吊钟。1930年全部大钟被拆毁,至2002年仅存23口吊钟。2002年9月4日在大牧首阿里克谢二世的主持下在莫斯科铸造的两口新钟(重35.5和27吨)被挂在了塔的第二层。被称为钟王的第三口吊钟(重72吨)于2003年在彼得堡被铸。全套吊钟是于1905年安装完毕的。沙皇的行宫修建于17世纪末。是一栋外观与餐厅教堂相配套的建筑。它曾专用于皇室朝圣者。18世纪行宫的拱顶被粉刷精美并饰以雕塑。经常拜访圣三一修道院的虔诚的皇后伊丽莎白于1742年在行宫创建了神学院,并于1744年赐名圣三一修道院为更加荣耀的“大修道院(Lavra)”。1814年神学院从莫斯科搬迁到大修道院,一系列的建筑因其需要而被建筑了。当时沙皇行宫作为礼物成为了学院的一部分。教堂历史博物馆和圣母垂怜教堂都位于沙皇行宫内。其内壁画是于1987-1988年间由当地的圣像学校的学生绘制的。圣三一谢尔盖大修道院是16-17世纪要塞建筑的独一的纪念碑。城墙共有3层,塔楼有6层。第一层是在16世纪由沙皇伊凡四世修建的,第二和第三层是在17世纪波兰人围困之后修建的。教堂的大门是为纪念圣施洗约翰于1693-1699年修建的。现在每天都为朝圣者们敞开着。

谢尔盖圣三一大教堂的外观结构

修道院建筑原为木结构,后遭受蒙古军焚烧。1540~1550年改成石墙,高5米。17世纪初石墙被增高到8~15米。大教堂是俄罗斯古典建筑群的代表,它拥有不同世纪不同形式的许多教堂,包括圣三一教堂、杜霍夫斯基降灵教堂及塔楼、圣母升天教堂、斋房、十一座塔楼、慈善医院等,其中圣三一教堂最为著名,建于1423~1442年,为俄国早期白石建筑艺术的典范。圣三一教堂内有修道院创建人谢尔盖的陵墓、著名画家安德烈·鲁勃廖夫的壁画《三圣图》(后迁移)和吉奥尼西亚所绘的圣绚。建于1682~1692年的富丽堂皇的白石砖砌斋房大厅,长70米,宽15米,是举行隆重集会的地方。1741~1769年修建的五层钟楼高达87米,内有挂钟42口。教堂内外高墙如嶂,塔楼林立,殿堂巍峨,气象壮丽。1742年开办宗教学校,1744年获大教堂称号,直属俄罗斯正教会主教公会管辖。1814年莫斯科神学院迁此。每逢复活节、圣诞节等重大宗教节日,教会的高级僧侣都在此主持隆重的圣事。

被浏览次数
189188
经验,知识,百科,个人图书馆,在线图书馆

关于《经验,知识,百科,个人图书馆,在线图书馆》用户点评二、

圣三一教堂的罗马圣三一教堂

从西班牙广场往上看,山坡上的教堂就是圣三一教堂(Trinita dei Monti)(又称圣三山教堂),这间教堂是1495年由法国人所建,从教堂的一对钟塔和窗子,可以看得出它是属于哥特式的建筑,不同于在罗马较常见到巴洛克式的豪华和精雕细琢的感觉。连结这座教堂和广场之间的西班牙石阶,其实也是观光重点,这个阶梯是有曲线的,从下而上结合了曲线和直线,以优美的线条连结而上,中间还有一座花台,在春天开满了杜鹃花,更增添美感。

圣三一教堂的伦敦圣三一教堂

伦敦百年知名圣三一大教堂:位于伦敦玛里波恩区的圣三一大教堂,是由英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师- John Soan爵士于公元1825年所设计兴建,该建筑与John Soan爵士所设计的伦敦知名建筑,包括:英国英格兰银行(英国的国家银行)外观、伦敦Chelsea皇家医院、达利奇艺廊、英国首相府的宴会厅等齐名,John Soan爵士以其新古典建筑特色闻名于世,主张“历史”对建筑的重要性,开启美国现代主义的建筑之风。位于英格兰河流埃文河畔,伟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在此受洗礼,并于1616年被埋葬于此。

圣三一教堂的莫斯科圣三一教堂

莫斯科圣三一教堂位于谢尔盖耶夫镇,1993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在4个洋葱头形的蓝色圆顶中央,有一个金色的大圆顶,有仿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的圣母升天大教堂的痕迹。圣三一修道院是14世纪中叶由俄罗斯一位圣人谢尔盖·拉多涅日斯基所创建的。圣谢尔盖从小就习惯于独自通过祷告、禁食与劳动来寻求拯救。1337年,23岁的他决定和哥哥一起,在一块林中空地上修建他们的隐修院,这就是如今这座修道院的起源。后来他的哥哥因为忍受不了严冬与食物短缺而去了莫斯科城里的修道院。圣谢尔盖独自默默的待在荒野里,过着更加严厉的苦修生活。一年后,更多的喜欢孤独的隐修士开始进入谢尔盖的行列。他们在这里自辟膳食用地,逐渐发展成一座规模宏大的修道院。它曾拥有大片土地,存贮大批粮草、武器、弹药,成为莫斯科北方的防御重镇。

圣三一教堂的纽约圣三一教堂

美国华尔街的三一教堂:位于华尔街的西街口,紧临百老汇大街,可以说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教堂。在19世纪初她曾经是纽约最高的建筑,是她见证了华尔街风风雨雨的历史。在教堂西侧有一小块墓地,这里安葬着很多知名的金融大亨和政治名人。如果华尔街的大亨们按照常规拿出自己收入的10%捐给教堂的话,那么这座三一教堂无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教堂。

圣三一堂的介绍

上海圣三一堂(Holy Trinity Church, Shanghai)位于上海市黄浦区,原上海公共租界的中心区。教堂东临江西路,北临九江路,南隔汉口路即为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大厦。因其红色外观,教堂俗称“红礼拜堂”。圣三一堂是一座专门为英国侨民中的圣公会教徒服务的教堂。1847年先建造了一座小型教堂。在原教堂失修后,座堂于1866年至1869年参考参考建筑师乔治·吉尔伯特·司各特(George Gilbert Scott 1811-1878)的设计重新建造,外观为新哥特式,亦是上海早期最为庞大华丽的基督教堂。1875年教堂升格为圣公会北华教区主教座堂,1893年在教堂左侧增建高耸的钟楼。文化大革命期间,教堂遭到严重的破坏。圣三一堂曾为英国国教会(Anglican, The Church of England)远东上海地区英语圣公会主教座堂、普世圣公宗前中华圣公会教省主教院辖下国际性主教座堂。自2006年开始,圣三一堂成为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和中国基督教协会的总部附属教堂。历经修葺后的圣三一堂目前仅在礼拜日对教徒开放。

关于《经验,知识,百科,个人图书馆,在线图书馆》用户点评三、

圣三一教堂的伦敦圣三一教堂

伦敦百年知名圣三一大教堂:位于伦敦玛里波恩区的圣三一大教堂,是由英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师- John Soan爵士于公元1825年所设计兴建,该建筑与John Soan爵士所设计的伦敦知名建筑,包括:英国英格兰银行(英国的国家银行)外观、伦敦Chelsea皇家医院、达利奇艺廊、英国首相府的宴会厅等齐名,John Soan爵士以其新古典建筑特色闻名于世,主张“历史”对建筑的重要性,开启美国现代主义的建筑之风。位于英格兰河流埃文河畔,伟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在此受洗礼,并于1616年被埋葬于此。

圣三一教堂的莫斯科圣三一教堂

莫斯科圣三一教堂位于谢尔盖耶夫镇,1993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在4个洋葱头形的蓝色圆顶中央,有一个金色的大圆顶,有仿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的圣母升天大教堂的痕迹。圣三一修道院是14世纪中叶由俄罗斯一位圣人谢尔盖·拉多涅日斯基所创建的。圣谢尔盖从小就习惯于独自通过祷告、禁食与劳动来寻求拯救。1337年,23岁的他决定和哥哥一起,在一块林中空地上修建他们的隐修院,这就是如今这座修道院的起源。后来他的哥哥因为忍受不了严冬与食物短缺而去了莫斯科城里的修道院。圣谢尔盖独自默默的待在荒野里,过着更加严厉的苦修生活。一年后,更多的喜欢孤独的隐修士开始进入谢尔盖的行列。他们在这里自辟膳食用地,逐渐发展成一座规模宏大的修道院。它曾拥有大片土地,存贮大批粮草、武器、弹药,成为莫斯科北方的防御重镇。

圣三一教堂的纽约圣三一教堂

美国华尔街的三一教堂:位于华尔街的西街口,紧临百老汇大街,可以说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教堂。在19世纪初她曾经是纽约最高的建筑,是她见证了华尔街风风雨雨的历史。在教堂西侧有一小块墓地,这里安葬着很多知名的金融大亨和政治名人。如果华尔街的大亨们按照常规拿出自己收入的10%捐给教堂的话,那么这座三一教堂无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教堂。

罗马圣三一教堂由什么人所建。

于1495年由法国人所建。其他地区也有圣三一教堂。

第一座圣三一教堂是那个呀 为什么会叫圣三一教堂 与圣三位一体什么关系

圣三一教堂是以三位一体的天主即圣父、圣子、圣神作为此教堂的主保。传统基督宗教的教堂大多是以天主、圣母以及历代德高望重的圣人的名字命名,作为教堂的主保,称为圣某某教堂。

关于《经验,知识,百科,个人图书馆,在线图书馆》用户点评四、

圣三一堂的社会贡献

圣三一堂在社会活动方面甚为活跃,不仅开办学校,经常举行各种社会公共性质的救济募捐活动、娱乐联谊活动、体育健身活动、演讲会以及各类讲座,以增强信徒的团契精神与凝聚力。1928年,圣三一堂北侧临九江路建造了4层座堂附属英国国教学校的男童校楼。作家詹姆斯·巴拉德(JG Ballard 1930-2006)曾就读于此校,并在其著书《太阳帝国》(Empire of the Sun)中提及该学校。 该校现为基督教全国两会总部办公大楼,建筑面积逾4千平方米。

圣三一堂的教堂历史

上海圣三一堂(Holy Trinity Church)的前身为1847年建成的圣三一礼拜堂。在此之前,在上海的英国侨民均在英国领事馆举行礼拜仪式。 宝顺洋行(Dent & Co. 又译颠地洋行)的苏格兰裔商人托马斯·查伊·贝尔(Thomas Chaye Beale)购置下教堂所在的地皮并捐献给教会。因圣堂临近英国海外传道会(C.M.S., Church Missionary Society),故堂前街道也称为教会街(Church Street),直到1865年才改名为江西路。原普通规模的圣堂质量欠佳,在1850、1851年间大修过一次。在这期间,该堂接二连三地发生一系列不幸:第一任牧师路德溺水死亡,第二任牧师郝博逊从屋顶上翻落下来,1862年,这座圣堂又遭遇强台风的破坏而坍塌,无法继续使用,被迫拆除。原教堂拆除后,英国建筑设计师乔治·吉尔伯特·司各特(George Gilbert Scott 1811-1878)设计了新哥特式风格的新教堂。由于司各特最初的设计过于华丽,超过了上海英侨的经济承受能力,加之新堂需要容纳更多的教徒,于是转请当时上海唯一具有英国皇家建筑学会会员身份的设计师威廉·凯德纳(Killiam Kindner)修改了建筑图稿。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大部分英国侨民起初并未撤出上海,圣三一堂仍然维持着英国侨民座堂的特色。1951年至1952年,圣三一堂驻堂圣品牧师团,以及英籍教友陆续撤离上海。座堂最后一位主任牧师特里维特(The Very Reverend A. C. S. Trivett)离开上海。1953年,圣三一堂的英籍业主被通知已经欠下了高额房地产税,于是将圣三一堂交给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市人民政府将圣三一主教座堂赠予全国三自筹委会;全国三自筹委会又将该堂移交给同一教派背景的中华圣公会。中华圣公会总议会接收圣三一堂后,进行了一次修缮,许多捐款来自于曾在该堂礼拜的圣保罗堂的教友。在1955年教堂修缮工程完工后,举行感恩、祝圣礼拜,圣三一堂成为中华圣公会的总座堂,中华圣公会主教院决议将此座堂定位为上海本地的国际性英语圣公会主教座堂,由主教院主席陈见真主教管辖。1958年,中华圣公会主教院最后一次会议在圣三一堂举行。之后在献堂献庙的高潮中,附近其他教派的教堂,如山东路天安堂(属于中华基督教会,原由伦敦会开辟)的信徒,也被并入圣三一堂,同时,圣三一堂仍继续沿用圣公宗传统的公祷书。 1966年8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在声势浩大的破四旧高潮中,所有宗教活动均被禁止,圣三一堂连同上海所有的宗教机构一同作为“四旧”被关闭,附近江西中路原培成初级中学一些红卫兵受指使纵容,侵占了圣三一堂。圣品人被勒令接受批斗,然后被遣送到工厂、农村进行体力劳动。座堂东北侧最具宗教特色的维多利亚哥特式八音钟塔,其尖顶作为帝国主义侵略的标志,被上百名红卫兵用绳索将其拖下,整整用了一天的时间,这一天被在场观看的居民留下了深刻的一幕。几天后,有不明身份的人士进驻,接管了座堂、图书馆、档案楼及全部教牧人员的办公楼生活区域,实施系列查抄并悉数没收。此后几个月里,十四、五岁的红卫兵占据座堂内部圣堂区域,大肆破坏了座堂内的教会设施,教堂内的稀有珍贵的古管风琴也同时被损坏。座堂祭坛前不远处有个通地下室的暗门,主地室内存放着几十座英国侨民教友的骨灰盒亦遭受破坏。在文革结束后长达近40年的时间里,教堂长期被黄浦区政府征用。2005年6月6日,上海圣三一堂被归还给基督教机构,中国基督教全国“两会”从圆明园路169号迁入圣三一堂北侧的4层附属办公楼(九江路219号),两会负责人季剑虹、曹圣洁迁入办公。教堂计划在修复后重新开放。目前,教堂已经修葺一新,但仅在礼拜时间向教徒开放。

上海的圣三一堂周日有做礼拜吗

正有!

香港圣三一堂小学好吗?

挺好的,好像是私立学校。反正在香港,教会的学校不会太差。如果能入读圣三一堂的幼儿园,基本能进了。但是要注意去了教会学校的话,虽然孩子不要求信教,但是平常上课前吃饭前的祈祷,或者上宗教课什么的都是要的。

关于《经验,知识,百科,个人图书馆,在线图书馆》用户点评五、

圣三一教堂的伦敦圣三一教堂

伦敦百年知名圣三一大教堂:位于伦敦玛里波恩区的圣三一大教堂,是由英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师- John Soan爵士于公元1825年所设计兴建,该建筑与John Soan爵士所设计的伦敦知名建筑,包括:英国英格兰银行(英国的国家银行)外观、伦敦Chelsea皇家医院、达利奇艺廊、英国首相府的宴会厅等齐名,John Soan爵士以其新古典建筑特色闻名于世,主张“历史”对建筑的重要性,开启美国现代主义的建筑之风。位于英格兰河流埃文河畔,伟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在此受洗礼,并于1616年被埋葬于此。

圣三一教堂的罗马圣三一教堂

从西班牙广场往上看,山坡上的教堂就是圣三一教堂(Trinita dei Monti)(又称圣三山教堂),这间教堂是1495年由法国人所建,从教堂的一对钟塔和窗子,可以看得出它是属于哥特式的建筑,不同于在罗马较常见到巴洛克式的豪华和精雕细琢的感觉。连结这座教堂和广场之间的西班牙石阶,其实也是观光重点,这个阶梯是有曲线的,从下而上结合了曲线和直线,以优美的线条连结而上,中间还有一座花台,在春天开满了杜鹃花,更增添美感。

圣三一教堂的莫斯科圣三一教堂

莫斯科圣三一教堂位于谢尔盖耶夫镇,1993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在4个洋葱头形的蓝色圆顶中央,有一个金色的大圆顶,有仿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的圣母升天大教堂的痕迹。圣三一修道院是14世纪中叶由俄罗斯一位圣人谢尔盖·拉多涅日斯基所创建的。圣谢尔盖从小就习惯于独自通过祷告、禁食与劳动来寻求拯救。1337年,23岁的他决定和哥哥一起,在一块林中空地上修建他们的隐修院,这就是如今这座修道院的起源。后来他的哥哥因为忍受不了严冬与食物短缺而去了莫斯科城里的修道院。圣谢尔盖独自默默的待在荒野里,过着更加严厉的苦修生活。一年后,更多的喜欢孤独的隐修士开始进入谢尔盖的行列。他们在这里自辟膳食用地,逐渐发展成一座规模宏大的修道院。它曾拥有大片土地,存贮大批粮草、武器、弹药,成为莫斯科北方的防御重镇。

圣三一教堂的波士顿圣三一教堂

圣三一教堂的上海圣三一教堂

上海圣三一堂:是英国圣公会在上海的一座教堂,俗称红礼拜堂。该教堂位于黄浦区,东面是江西中路,突面到九江路,南面到汉口路。这是一堧专门为英国侨民服务的教堂,1847年建,1866年5月24日-1869年重新建造,外蠂为哥特式,成为上海早期最大最华丽砄基督教堂。由斯科特凯德纳设计。1875年升格为北华教区主教座堂,1893年于教堂左侧增建高耸的钟楼(已毁于文化大革命中)。这里长期作为黄浦区政府。最后还给教会,作为中国基督教两会所在地。

关于《经验,知识,百科,个人图书馆,在线图书馆》用户点评六、

谢尔盖圣三一大教堂的发展历史

1380年,莫斯科大公德米特里为了他的军队能够有正确的正教信仰和把自1237年以来就受到蒙古人的残酷压迫的国家从蒙古人的统治下解救出来而请圣谢尔盖赐与祝福。在圣人的祝福下还击不敬畏上帝的敌人,伟大的大公于九月八日在顿河河畔库里科沃旷野大败蒙古马迈的军队。此战是中世纪规模最大的战役之一。这次胜利打破了蒙古人不可战胜的神话。德米特里大公因此被称为“德米特里-顿斯科伊”,意即“顿河的德米特里”。之后王子成为了三一修道院的资助人。1392年9月25日,圣谢尔盖神圣与纯洁的灵魂回到了上帝的怀抱。他的大弟子尼康成为了他三一修道院院长职位的继承者。圣尼康(1355-1426)来自尤里耶夫-博里斯奇城(位于罗斯托夫与剌多尼兹之间)。他很早就到了圣三一修道院,这也是为什么圣谢尔盖安排他的弟子舍普克托弗的基奥托卡斯修道院院长圣安德哈纳修斯指导他的原因。1375年圣尼康回到了圣三一修道院并且成为圣谢尔盖最亲密的帮手。圣谢尔盖在他临终前半年将修道院的领导权交给了圣尼康并发誓他自己将沉寂。圣尼康担任修道院院长一职至1426年他去世。圣尼康修复了在1408年耶蒂戈汗入侵时被毁的整个修道院。1422年圣谢尔盖的圣骸在圣三一大教堂里发现。圣尼康委托了著名的圣像画家安德列-鲁博列夫和旦尼尔 布莱克绘制了大教堂的壁画。壁画于1425年绘制完成。圣尼康逝世于1426年。他被埋葬于1548年被封圣后一年专门为其在圣三一大教堂建造的南墙内。教堂于1623年重建。在教堂的西墙有一个被称为赛拉芬之帐的小礼拜堂。他建造在诺夫哥罗德主教圣塞拉芬墓地之上。沙皇伊凡四世对圣谢尔盖有着特别的敬仰。在他统治的时期,修道院被12座塔与石墙环绕着。在对鞑靼人的战争及对喀山和阿斯特拉罕两个王国战争胜利后,沙皇开始建造巨大而华丽的教堂,以作为对圣母安息的纪念。这是一个克里姆林宫圣母安息大教堂的翻版。所有的墙壁,柱子和拱顶都绘有教会历史的壁画。这些壁画的大部分描绘了圣母安息之景。柱子上的壁画是一些正教最伟大的圣人的圣像。大教堂华丽的壁画是由35位画家在1684年用100天的时间创作的。壁画覆盖的面积达500平方米。五层的圣像壁拥有76幅可以追述到16-17世纪的圣像。十七世纪著名的皇家画家西门-乌萨可夫也参加了圣像壁的创作工作。在圣母安息大教堂内安放着两位曾任莫斯科牧首的圣人的圣骸——圣斐剌芮德(德若斯多夫 1876)和圣因诺肯提(畏尼阿米诺夫 1879)。在西墙右边的入口旁你可以看见玛茄里奥斯(布勒加科夫 1882)的坟墓。玛茄里奥斯是莫斯科牧首,他因其在俄罗斯教会史和教条神学方面的卓越贡献而闻名于世。1467年在1412年由圣尼康主持修建的木制圣三一堂的原址上修建了一座新的单穹顶的圣灵降于使徒堂。这座教堂的承建者是来自普斯克夫修建过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的建筑队。在教堂的圆顶下建筑者修筑了一座开放式的钟楼。在1608-1610年修道院被波兰人包围期间这座教堂被用作了望塔。圣灵教堂与圣三一大教堂构成了一个整体。圣灵教堂的壁画于1655年完工,但是在19世纪中叶被油画所取代。圣像壁是由大修道院的木雕艺人在1866年用红木雕刻的。在教堂内安放了希腊的圣马克希姆(1556)和拉德尼兹的圣安东尼奥(1877)两位圣人的圣骸。圣马克希姆是他那个时代希腊最博学的人之一。1518年他受伟大的莫斯科王子巴兹尔三世(瓦西里三世)的邀请从阿托斯来到莫斯科将希腊语的礼拜仪式典籍和圣教父们的著做翻译成俄语。他自己也撰写了大量的神学著作。1556年他逝世于修道院并被安葬于此。1988年被封为圣。圣安东尼奥于1996年被封为圣。自1770年以来莫斯科大牧首就由修道院院长兼任。圣安东尼奥于1831-1877年期间任修道院主管。

“圣三一教堂”是哪国的﹖

一、从西班牙广场往上看,山坡上的教堂就是圣三一教堂(Trinita dei Monti)(又称圣三山教堂),这间教堂是1495年由法国人所建,从教堂的一对钟塔和窗子,可以看得出它是属于哥特式的建筑,不同于在罗马较常见到巴洛克式的豪华和精雕细琢的感觉。
连结这座教堂和广场之间的西班牙石阶,其实也是观光重点,这个阶梯是有曲线的,从下而上结合了曲线和直线,以优美的线条连结而上,中间还有一座花台,在春天开满了杜鹃花,更增添美感。
二、美国华尔街的三一教堂:位于华尔街的西街口,紧临百老汇大街,可以说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教堂。在19世纪初她曾经是纽约最高的建筑,是她见证了华尔街风风雨雨的历史。在教堂西侧有一小块墓地,这里安葬着很多知名的金融大亨和政治名人。如果华尔街的大亨们按照常规拿出自己收入的10%捐给教堂的话,那么这座三一教堂无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教堂。
三、伦敦百年知名圣三一大教堂:位于伦敦玛里波恩区的圣三一大教堂,是由英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师- John Soan爵士于公元1825年所设计兴建,该建筑与John Soan爵士所设计的伦敦知名建筑,包括:英国英格兰银行(英国的国家银行)外观、伦敦Chelsea皇家医院、达利奇艺廊、英国首相府的宴会厅等齐名,John Soan爵士以其新古典建筑特色闻名于世,主张“历史”对建筑的重要性,开启美国现代主义的建筑之风。
位于英格兰河流埃文河畔,伟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在此受洗礼,并于1616年被埋葬于此。[1]
四、上海圣三一堂:是英国圣公会在上海的一座教堂,俗称红礼拜堂。该教堂位于黄浦区,东面是江西中路,突面到九江路,南面到汉口路。这是一堧专门为英国侨民服务的教堂,1847年建,1866年5月24日-1869年重新建造,外蠂为哥特式,成为上海早期最大最华丽砄基督教堂。由斯科特凯德纳设计。1875年升格为北华教区主教座堂,1893年于教堂左侧增建高耸的钟楼(已毁于文华大革命中)。这里长期作为黄浦区政府。最后还给教会,作为中国基督教两会所在地。

圣三一堂的建筑风格

设计师司各特为圣三一堂设计的外观大体上属于新哥特式(又称哥特复兴式),设计了许多带有哥特风格的元素,如遍布教堂各处的尖券,只是在入口门廊处却采用了半圆券。整座教堂的室内外均采用清水红砖墙面,因而圣三一座堂又俗称为“红礼拜堂”、“英国教堂”。教堂内外两侧皆为尖券排柱长廊;不过并未采用哥特式教堂中常见的束柱,而是采用显著柱帽的单根矮柱,柱帽上面顶住连续尖券拱廊。圣三一座堂的建筑平面符合教堂规范,为拉丁十字式,长约47米,宽约18米,堂身高19 米。后部的至圣所符合圣公会规范,为古安立甘式半穹顶结构。圣三一堂面朝西方,即朝向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在地处长江三角洲冲击地带,地质松软的上海建造大型工程,首先要解决避免建筑沉降的问题,因此在建造圣三一座堂期间,曾在一千平方米的地基上打下了八千多根木桩。 圣三一座堂圣堂内为拼花大理石地面,设有拉丁礼祭台、阶梯讲道台、鹰形读经台、洗礼盘(在东北角),均装饰有精美浮雕。座席为靠背穿藤的长椅,椅背钉着捐献者姓氏的铭牌。1914年伦敦管风琴制造商沃克公司(J. W. Walker & Sons Ltd)为教堂制造的管风琴为全亚洲最大。1925年,圣三一堂向英国管风琴制造商哈里森公司( Harrison & Sons Co)公司定制了一台大型电鼓风发力管风琴,在英国伦敦威斯敏斯特大圣堂经过琴师试奏后,由英方通过海路运至上海。此琴安装在座堂建筑十字交界处近北侧的两排座堂诗班席后方,琴键、琴栓及琴师座位在二层,琴师座位用帘布隔开。风琴共约有2,600根琴管,三排琴键,当时为远东地区最大的管风琴,此琴在1966年被摧毁。现座堂修缮后新安装的风琴为罗杰斯(Rogers)制造的四排琴键电子风琴,琴体上方安装了装饰用的琴管,此电风琴靠音响发音。圣三一座堂的玻璃窗的设计与众不同,既非全部采用白玻璃,也没有全部采用彩色玻璃,而是花白相间,不成规则。通常的一种解释是:这座教堂自建成以后,每隔一两年,便换上几扇彩绘玻璃。每一次玻璃的更换,都是为了纪念某一位死去的英国教友。

关于《经验,知识,百科,个人图书馆,在线图书馆》用户点评七、

圣三一教堂的介绍

从西班牙广场往上看,山坡上的教堂就是圣三一教堂(Trinita dei Monti),这间教堂是1495年由法国人所建,从教堂的一对钟塔和窗子,可以看得出它是属于哥特式的建筑,不同于在罗马较常见到巴洛克式的豪华和精雕细琢的感觉。

圣三一教堂的波士顿圣三一教堂

第一座圣三一教堂是那个呀 为什么会叫圣三一教堂 与圣三位一体什么关系

圣三一教堂是以三位一体的天主即圣父、圣子、圣神作为此教堂的主保。传统基督宗教的教堂大多是以天主、圣母以及历代德高望重的圣人的名字命名,作为教堂的主保,称为圣某某教堂。

圣三一教堂的多伦多圣三一教堂

这座都铎哥德式建筑物,地基和窗饰用上了香柏河谷的石灰石,以及俄亥俄州沙岩,砖块是著名的Don Valley Brick Works出品,屋顶横梁和地板则取材自邻近的森林,而屋顶的板岩瓦片更是远道从英国船运至本国。长凳则按照13世纪款式人手打造,举行提倡社会公义的聚会,音乐会和各种各样的社区活动。

莎士比亚是哪国的?

莎士比亚(W. 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 公元1564年4月23日生于英格兰斯特拉福镇-1616年5月3日(儒略历4月23日),英国著名剧作家、诗人,主要作品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等。 生平 伟大的英国剧作家、诗人威廉·莎士比亚1564年生于英国中部瓦维克郡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其父约翰·莎士比亚是经营羊毛、皮革制造及谷物生意的杂货商,1565年任镇民政官,3年后被选为镇长。莎士比亚幼年在当地文法学校读书。他虽受过良好的基本教育,但是未上过大学。1582年,18岁的莎士比亚与同邻乡农家女26岁的安妮·哈瑟维结婚,不满21岁时已有了三个孩子。 1585~1592年间他的情况不详,被论者称为“失去的年头”。1585年后离开斯特拉特福,到伦敦谋生,1590年左右参加了剧团成为一名演员和剧作家,开始了他的舞台和创作生涯。他三十而立,蜚声剧坛,四年后就已经成了英国戏剧界的泰斗。1592年,剧院经理P.亨斯娄首先提到莎士比亚的剧作《亨利六世》上篇。同年,剧作家R.格林死前在《千悔得一智》中影射莎士比亚姓氏,并引用《亨利六世》下篇台词,骂莎士比亚是“一只暴发户式的乌鸦”,可见他当时已颇有名望。1593~1594年,他创作出版了两首长诗《维纳斯与阿多尼斯》和《鲁克丽丝受辱记》,先后献给了年轻贵族索桑普顿伯爵。他还写过一些杂诗和1609年出版的 154首十四行诗。从1594年开始,他所在的剧团受内侍大臣庇护,称为“宫廷大臣剧团”。1598年左右,他作为剧团股东同其他人合建了环球剧场,他以后的戏剧作品主要在这里公演(后来大约1609年增加了“黑衣修士剧场”)。他自己也随团进宫演出,偶尔还去大学和法律学校演戏;夏季或瘟疫流行,伦敦剧场停演时,就到外省演出。1598年大学人士F.米尔斯已在其《智慧的宝库》中,列举莎士比亚35岁以前的剧作,称赞他的喜剧、悲剧都“无与伦比”,能和古代第一流戏剧诗人们并称。但他生前没出版过自己的剧作。1596年,他以他父亲的名义申请到“绅士”称号和拥有纹章的权利,又先后3次购置了可观的房地产。1603年,詹姆士一世继位,他的剧团改称“国王供奉剧团”,他和团中演员被任命为御前侍从。1612年左右他告别伦敦回到家乡定居。1616年 4月23日病逝,葬于镇上的圣三一教堂。死前留有遗嘱。他的两个据说比较可靠的肖像是教堂中的半身塑像和德罗肖特画像,手迹则有 6份签名和《托马斯·莫尔爵士》一剧中三页手稿。1623年,演员J.海明和H.康代尔把他的剧作印成对开本,收进36出戏(其中20出是首次付印),号称“第一对开本”。从1772年开始,有人对于莎剧的作者不断提出过疑问,并且企图证实作者是培根、C.马洛、勒特兰伯爵、牛津伯爵、德比伯爵等等,但都缺乏证据。 莎士比亚在伦敦住了二十多年,而在此期间他的妻子仍一直呆在斯特拉福。他在接近天命之年时隐退回归故里斯特拉福(1612年左右)。1616年莎士比亚在其五十二岁生日前后不幸去世,葬于圣三一教堂。死前留有遗嘱。他的两个据说比较可靠的肖像是教堂中的半身塑像和德罗肖特画像,手迹则有 6份签名和《托马斯·莫尔爵士》一剧中三页手稿。1623年,演员J.海明和H.康代尔把他的剧作印成对开本,收进36出戏(其中20出是首次付印),号称“第一对开本”。 作品 莎士比亚在约1590~1612的20余年内共写了三十七部戏剧(如加上与弗莱彻合写的《两位贵亲》则是三十八部),还写有二首长诗和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诗。他的戏剧多取材于历史记载、小说、民间传说和老戏等已有的材料,反映了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现实,宣扬了新兴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思想和人性论观点。由于一方面广泛借鉴古代戏剧、英国中世纪戏剧以及欧洲新兴的文化艺术,一方面深刻观察人生,了解社会,掌握时代的脉搏,故使莎士比亚得以塑造出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描绘广阔的、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图景,并使之以悲喜交融、富于诗意和想象、寓统一于矛盾变化之中以及富有人生哲理和批判精神等特点著称。莎士比亚的作品包括: 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马克白,李尔王,哈姆雷特,奥赛罗,泰特斯·安特洛尼克斯,裘力斯·凯撒,安东尼与克莉奥佩屈拉,科利奥兰纳斯,特洛埃围城记,雅典的泰门等。 喜剧:错中错,终成眷属,皆大欢喜,仲夏夜之梦,无事生非,一报还一报,暴风雨,驯悍记,第十二夜,威尼斯商人,温莎的风流娘们,爱的徒劳,维洛那二绅士,泰尔亲王佩力克尔斯,辛白林,冬天的故事等。 历史剧:亨利四世,亨利五世,亨利六世,亨利八世,约翰王,里查二世,里查三世。 十四行诗:爱人的怨诉,鲁克丽丝失贞记,维纳斯和阿多尼斯,热情的朝圣者,凤凰和斑鸠等。 求采纳

关于《经验,知识,百科,个人图书馆,在线图书馆》用户点评八、

圣三一教堂的伦敦圣三一教堂

伦敦百年知名圣三一大教堂:位于伦敦玛里波恩区的圣三一大教堂,是由英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师- John Soan爵士于公元1825年所设计兴建,该建筑与John Soan爵士所设计的伦敦知名建筑,包括:英国英格兰银行(英国的国家银行)外观、伦敦Chelsea皇家医院、达利奇艺廊、英国首相府的宴会厅等齐名,John Soan爵士以其新古典建筑特色闻名于世,主张“历史”对建筑的重要性,开启美国现代主义的建筑之风。位于英格兰河流埃文河畔,伟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在此受洗礼,并于1616年被埋葬于此。

圣三一教堂的上海圣三一教堂

上海圣三一堂:是英国圣公会在上海的一座教堂,俗称红礼拜堂。该教堂位于黄浦区,东面是江西中路,突面到九江路,南面到汉口路。这是一堧专门为英国侨民服务的教堂,1847年建,1866年5月24日-1869年重新建造,外蠂为哥特式,成为上海早期最大最华丽砄基督教堂。由斯科特凯德纳设计。1875年升格为北华教区主教座堂,1893年于教堂左侧增建高耸的钟楼(已毁于文化大革命中)。这里长期作为黄浦区政府。最后还给教会,作为中国基督教两会所在地。

谢尔盖圣三一大教堂的发展历史

1380年,莫斯科大公德米特里为了他的军队能够有正确的正教信仰和把自1237年以来就受到蒙古人的残酷压迫的国家从蒙古人的统治下解救出来而请圣谢尔盖赐与祝福。在圣人的祝福下还击不敬畏上帝的敌人,伟大的大公于九月八日在顿河河畔库里科沃旷野大败蒙古马迈的军队。此战是中世纪规模最大的战役之一。这次胜利打破了蒙古人不可战胜的神话。德米特里大公因此被称为“德米特里-顿斯科伊”,意即“顿河的德米特里”。之后王子成为了三一修道院的资助人。1392年9月25日,圣谢尔盖神圣与纯洁的灵魂回到了上帝的怀抱。他的大弟子尼康成为了他三一修道院院长职位的继承者。圣尼康(1355-1426)来自尤里耶夫-博里斯奇城(位于罗斯托夫与剌多尼兹之间)。他很早就到了圣三一修道院,这也是为什么圣谢尔盖安排他的弟子舍普克托弗的基奥托卡斯修道院院长圣安德哈纳修斯指导他的原因。1375年圣尼康回到了圣三一修道院并且成为圣谢尔盖最亲密的帮手。圣谢尔盖在他临终前半年将修道院的领导权交给了圣尼康并发誓他自己将沉寂。圣尼康担任修道院院长一职至1426年他去世。圣尼康修复了在1408年耶蒂戈汗入侵时被毁的整个修道院。1422年圣谢尔盖的圣骸在圣三一大教堂里发现。圣尼康委托了著名的圣像画家安德列-鲁博列夫和旦尼尔 布莱克绘制了大教堂的壁画。壁画于1425年绘制完成。圣尼康逝世于1426年。他被埋葬于1548年被封圣后一年专门为其在圣三一大教堂建造的南墙内。教堂于1623年重建。在教堂的西墙有一个被称为赛拉芬之帐的小礼拜堂。他建造在诺夫哥罗德主教圣塞拉芬墓地之上。沙皇伊凡四世对圣谢尔盖有着特别的敬仰。在他统治的时期,修道院被12座塔与石墙环绕着。在对鞑靼人的战争及对喀山和阿斯特拉罕两个王国战争胜利后,沙皇开始建造巨大而华丽的教堂,以作为对圣母安息的纪念。这是一个克里姆林宫圣母安息大教堂的翻版。所有的墙壁,柱子和拱顶都绘有教会历史的壁画。这些壁画的大部分描绘了圣母安息之景。柱子上的壁画是一些正教最伟大的圣人的圣像。大教堂华丽的壁画是由35位画家在1684年用100天的时间创作的。壁画覆盖的面积达500平方米。五层的圣像壁拥有76幅可以追述到16-17世纪的圣像。十七世纪著名的皇家画家西门-乌萨可夫也参加了圣像壁的创作工作。在圣母安息大教堂内安放着两位曾任莫斯科牧首的圣人的圣骸——圣斐剌芮德(德若斯多夫 1876)和圣因诺肯提(畏尼阿米诺夫 1879)。在西墙右边的入口旁你可以看见玛茄里奥斯(布勒加科夫 1882)的坟墓。玛茄里奥斯是莫斯科牧首,他因其在俄罗斯教会史和教条神学方面的卓越贡献而闻名于世。1467年在1412年由圣尼康主持修建的木制圣三一堂的原址上修建了一座新的单穹顶的圣灵降于使徒堂。这座教堂的承建者是来自普斯克夫修建过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的建筑队。在教堂的圆顶下建筑者修筑了一座开放式的钟楼。在1608-1610年修道院被波兰人包围期间这座教堂被用作了望塔。圣灵教堂与圣三一大教堂构成了一个整体。圣灵教堂的壁画于1655年完工,但是在19世纪中叶被油画所取代。圣像壁是由大修道院的木雕艺人在1866年用红木雕刻的。在教堂内安放了希腊的圣马克希姆(1556)和拉德尼兹的圣安东尼奥(1877)两位圣人的圣骸。圣马克希姆是他那个时代希腊最博学的人之一。1518年他受伟大的莫斯科王子巴兹尔三世(瓦西里三世)的邀请从阿托斯来到莫斯科将希腊语的礼拜仪式典籍和圣教父们的著做翻译成俄语。他自己也撰写了大量的神学著作。1556年他逝世于修道院并被安葬于此。1988年被封为圣。圣安东尼奥于1996年被封为圣。自1770年以来莫斯科大牧首就由修道院院长兼任。圣安东尼奥于1831-1877年期间任修道院主管。

圣三一教堂的罗马圣三一教堂

从西班牙广场往上看,山坡上的教堂就是圣三一教堂(Trinita dei Monti)(又称圣三山教堂),这间教堂是1495年由法国人所建,从教堂的一对钟塔和窗子,可以看得出它是属于哥特式的建筑,不同于在罗马较常见到巴洛克式的豪华和精雕细琢的感觉。连结这座教堂和广场之间的西班牙石阶,其实也是观光重点,这个阶梯是有曲线的,从下而上结合了曲线和直线,以优美的线条连结而上,中间还有一座花台,在春天开满了杜鹃花,更增添美感。

圣三一教堂的纽约圣三一教堂

美国华尔街的三一教堂:位于华尔街的西街口,紧临百老汇大街,可以说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教堂。在19世纪初她曾经是纽约最高的建筑,是她见证了华尔街风风雨雨的历史。在教堂西侧有一小块墓地,这里安葬着很多知名的金融大亨和政治名人。如果华尔街的大亨们按照常规拿出自己收入的10%捐给教堂的话,那么这座三一教堂无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教堂。

关于《经验,知识,百科,个人图书馆,在线图书馆》用户点评九、

上海圣三一教堂为什么不开放

据说今年会开放服务,准确时间还不定。

上海有哪些著名的教堂?

  上海著名的教堂有:沐恩堂(人民广场)、清心堂(创办于1860年)、国际礼拜堂(上海规模最大的新教教堂)、圣三一堂(唯一的圣公会教堂、在外滩附近,目前还在大修)、景灵堂(蒋介石与宋美龄结婚的教堂)等。
  沐恩堂位于黄浦区西藏中路316号。原名“慕尔堂”,前身之一为“三一堂”,始建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由美国监理会传教士蓝柏在法租界郑家木桥(今福建中路延安东路附近)建造。光绪十三年(1887年),传教士李德另在今云南中路汉口路建造“监理会堂”。
  清心堂是美北长老会在上海建立的第一个教堂,1860年在南市陆家浜娄理仁牧师家中成立。位于黄浦区大昌街30号的清心堂,原名“上海长老会第一会堂”,成立于清咸丰十年(1860年)。 不久,美国差会开办清心书院(原址在今陆家浜路597号),该堂做礼拜就在书院内,故又称“清心堂”。信徒大多是书院的教职员工、家属和学生。清心堂初创阶段,堂牧由清心书院院长范约翰兼任。1919年,清心堂从清心学校迁出,择地建造新堂(即今址),1923年落成。新堂的礼堂建筑平面呈独特的“人”字形。清心堂曾办有清心中学(今上海市市南中学)、清心女子中学(今上海市第八中学)、圣经学院和普益社。
  国际礼拜堂位于徐家汇衡山路53号的国际礼拜堂是上海规模最大的基督教堂。建成于1925年。整幢建筑呈“L”形。近代哥德式的砖木结构。国际礼拜堂曾以优美的圣乐而斐声沪上。礼拜堂的一大特点是这是不分教派、国家的基督教礼拜堂。
  圣三一堂位于上海市黄浦区,原上海公共租界的中心区,东面临江西路,北面临九江路,南面隔汉口路就是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大厦。东侧(正面)的前方有一处上海市中心过去难得一见的花园绿地。这是一座专门为英国侨民中的圣公会教徒服务的教堂,1847年先建造了一座小型教堂,1866年5月24日—1869年重新建造,外观为哥特式,是上海早期最大最华丽的基督教堂。
  景灵堂是美南监理会在上海创建的第二座教堂,起初服务于该会在此创办的中西书院师生。20世纪初,中西书院并入东吴大学,这里就改办东吴大学的法学院和二附中。
上海教堂具体位置如下:
黄埔区:
沐恩堂 西藏中路316号
清心堂 大昌街30号

虹口区:
景灵堂 昆山路135号
鸿德堂 多伦路59号

闸北区:
闸北堂 宝通路340号
灵泉堂 临汾路1555号

静安区:
怀恩堂 陕西北路375号
新恩堂 乌鲁木齐北路25号

杨浦区:
沪东礼拜堂 国和路350号
安图聚会点 延吉东路143号

卢湾区:
诸圣堂 复兴中路425号
惠中堂 徐家汇路38号

长宁区:
沪西礼拜堂 长宁路1465号
新泾堂 北翟路74号

普陀区:
普安堂 镇坪路152号
桃浦堂 桃浦镇绿杨路259号

徐汇区:
国际礼拜堂 衡山路53号
漕河泾聚会点 龙漕路200弄23号(华光钢家具厂内)

浦东新区:
浦东福音堂 浦电路449号
金桥鸿恩堂 红枫路455号(明月路口)
主恩堂 东陆路552号
灵恩堂 高桥石家街69弄4号
天恩堂 川沙三灶浜路134号
邓镇耶稣堂 机场镇邓镇二村6组(北街90号)
救恩堂 耀华路439号
三一堂 三林镇西南 浦星路290号
张江聚会点 张江龙东大道2500号内

闵行区:
莘庄教堂 莘庄镇莘浜路河南,气象局东首。T:64981646
闵行福音堂 马桥镇友好村华宁路245号东
北桥耶稣堂 北桥镇北吴路1500号
吴泾福音堂 吴泾龙吴路5330号
鲁汇耶稣堂 鲁汇镇老街(浦江镇鲁汇光继15队)
召楼福音堂 杜行镇竹园路亭子村
陈行耶稣堂 浦江镇陈恒路

宝山区:
吴淞堂 宝杨路74号
杨行堂 杨行镇杨泰路510弄5号
月浦堂 月浦镇月罗路165号(临时)
罗店耶稣堂 罗店镇西 界泾村63号(罗溪村)
大场堂 大场镇少年村路1号
泗塘施恩堂 泗塘一村7号
丰恩堂 长兴乡丰产村丰福路177号
==============================
嘉定区:
善牧堂 嘉定镇清河路432号
南翔真理堂 南翔镇翔乐路58号
江桥生命堂 江桥镇江桥二村南首

青浦区:
青浦堂 青浦镇青松路蒲汇塘桥南
朱家角颂恩堂 朱家角镇西井街178号
商榻圣恩堂 商榻镇许七村114号

松江区:
松江永恩堂 松江镇永丰路建材市场西侧
小昆山耶稣堂 小昆山镇鹤溪街129号
泗泾福音堂 泗泾镇开江东路48号

金山区:
临恩堂 石化地区临桂路2510号
张堰耶稣堂 张堰镇安东路1号
朱泾耶稣堂 朱泾镇西林街238号

南汇区:
惠南洁心堂 惠南镇荡湾桥南侧(惠东村1500号)
新场耶稣堂 新场镇向阳路37号
周浦洗心堂 周浦镇周南公路八一车站西首

奉贤区:
南桥耶稣堂 南桥镇曙光村新汽车站东面5组
西渡永生堂 西渡镇沪杭公路895号
奉城耶稣堂 奉城镇南街村451号

崇明县:
崇主堂 城桥镇小港村内周家弄
城东堂 城桥镇侯南村
堡镇堂 堡镇镇营房村9组

圣三一堂的教堂历史

上海圣三一堂(Holy Trinity Church)的前身为1847年建成的圣三一礼拜堂。在此之前,在上海的英国侨民均在英国领事馆举行礼拜仪式。 宝顺洋行(Dent & Co. 又译颠地洋行)的苏格兰裔商人托马斯·查伊·贝尔(Thomas Chaye Beale)购置下教堂所在的地皮并捐献给教会。因圣堂临近英国海外传道会(C.M.S., Church Missionary Society),故堂前街道也称为教会街(Church Street),直到1865年才改名为江西路。原普通规模的圣堂质量欠佳,在1850、1851年间大修过一次。在这期间,该堂接二连三地发生一系列不幸:第一任牧师路德溺水死亡,第二任牧师郝博逊从屋顶上翻落下来,1862年,这座圣堂又遭遇强台风的破坏而坍塌,无法继续使用,被迫拆除。原教堂拆除后,英国建筑设计师乔治·吉尔伯特·司各特(George Gilbert Scott 1811-1878)设计了新哥特式风格的新教堂。由于司各特最初的设计过于华丽,超过了上海英侨的经济承受能力,加之新堂需要容纳更多的教徒,于是转请当时上海唯一具有英国皇家建筑学会会员身份的设计师威廉·凯德纳(Killiam Kindner)修改了建筑图稿。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大部分英国侨民起初并未撤出上海,圣三一堂仍然维持着英国侨民座堂的特色。1951年至1952年,圣三一堂驻堂圣品牧师团,以及英籍教友陆续撤离上海。座堂最后一位主任牧师特里维特(The Very Reverend A. C. S. Trivett)离开上海。1953年,圣三一堂的英籍业主被通知已经欠下了高额房地产税,于是将圣三一堂交给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市人民政府将圣三一主教座堂赠予全国三自筹委会;全国三自筹委会又将该堂移交给同一教派背景的中华圣公会。中华圣公会总议会接收圣三一堂后,进行了一次修缮,许多捐款来自于曾在该堂礼拜的圣保罗堂的教友。在1955年教堂修缮工程完工后,举行感恩、祝圣礼拜,圣三一堂成为中华圣公会的总座堂,中华圣公会主教院决议将此座堂定位为上海本地的国际性英语圣公会主教座堂,由主教院主席陈见真主教管辖。1958年,中华圣公会主教院最后一次会议在圣三一堂举行。之后在献堂献庙的高潮中,附近其他教派的教堂,如山东路天安堂(属于中华基督教会,原由伦敦会开辟)的信徒,也被并入圣三一堂,同时,圣三一堂仍继续沿用圣公宗传统的公祷书。 1966年8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在声势浩大的破四旧高潮中,所有宗教活动均被禁止,圣三一堂连同上海所有的宗教机构一同作为“四旧”被关闭,附近江西中路原培成初级中学一些红卫兵受指使纵容,侵占了圣三一堂。圣品人被勒令接受批斗,然后被遣送到工厂、农村进行体力劳动。座堂东北侧最具宗教特色的维多利亚哥特式八音钟塔,其尖顶作为帝国主义侵略的标志,被上百名红卫兵用绳索将其拖下,整整用了一天的时间,这一天被在场观看的居民留下了深刻的一幕。几天后,有不明身份的人士进驻,接管了座堂、图书馆、档案楼及全部教牧人员的办公楼生活区域,实施系列查抄并悉数没收。此后几个月里,十四、五岁的红卫兵占据座堂内部圣堂区域,大肆破坏了座堂内的教会设施,教堂内的稀有珍贵的古管风琴也同时被损坏。座堂祭坛前不远处有个通地下室的暗门,主地室内存放着几十座英国侨民教友的骨灰盒亦遭受破坏。在文革结束后长达近40年的时间里,教堂长期被黄浦区政府征用。2005年6月6日,上海圣三一堂被归还给基督教机构,中国基督教全国“两会”从圆明园路169号迁入圣三一堂北侧的4层附属办公楼(九江路219号),两会负责人季剑虹、曹圣洁迁入办公。教堂计划在修复后重新开放。目前,教堂已经修葺一新,但仅在礼拜时间向教徒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