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以人为本_什么是以人为本_个人图书馆最新学习资料优质

编辑:周舟 | 时间:2020-07-07 01:36:14
来源:互联网
正文
编辑推荐

什么是以人为本:什么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2113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5261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4102群众作为推动历史前进的主体1653,不断满足人的多方面需要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其主要内容包括: 基础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是以人为本的基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物质基础的增强,是人的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马克思讲过:“当人们还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质和量方面得到充分供应的时候,人们就根本不能获得解放”。这就表明,生产力的发展,增加物质财富的过程,是人获得发展的过程。离开必要的社会物质条件,人的发展就失去了依托的基础。在这个问题上,不恰当地强调经济发展对于社会发展的绝对意义,庸俗地把人的发展等同于物欲的满足,不仅背离了社会演进的规律,也玷污了人性和人格的尊严。然而,否认物质基础对于人的发展、社会进步的意义,也就否认了社会发展的客观性和条件性。在社会发展中,凭借虚幻的理想和空洞的热情不仅能成正果,而且酿成苦果的教训比比皆是。这样的教训,我们每每追及曾经的历史,都会感到切肤之痛。这就警示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只有这样,才能为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奠定基础。那种把发展社会生产同以人为本对立起来的认识,本身就没有真正搞清楚以人为本的内涵。 尺度 以人为中心,维护人的尊严,尊重和保护人权,是以人为本的尺度。以人为本必须保障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把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基本要求有三:一是在人、自然和社会的关系中,强调人既是自然的产物,又是改造自然、推动社会进步的主体。对人的主体地位的认定和维护,是实现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提;二是强调维护人的主体地位,必须维护人的尊严,保障人的基本权利,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权利;三是强调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维护人的尊严、人的权利的直接体现,只有人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获得切实保护时,人的尊严才能得到真正的维护。这样三方面的要求,为我们衡量是否坚持以人为本提供了起码的尺度。也就是说,离开了人的尊严、人的权利来讨论以人为本,就失去了评价的标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健全民主法制,保障人民依法享受广泛的权利和自由,特别是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把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和人民当家作主有机结合起来的所有实践,从制度安排上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尺度。 要求 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是以人为本的要求。以人为本在强调以人为中心的同时,也把提高人的思想文化素质的问题,提到了突出的地位。这就是说,社会发展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目的,而人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健康素质的状况,又决定着社会发展的程度和水平。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范围内现代化发展的进程表明,一个国家即便拥有优越的自然资源或一定的现代化设备,也不可能自然地使这些资源和设备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国民的思想文化素质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同样,现代社会物质财富的积累,也不会自然而然地造成社会的和谐与人的需求的满足。社会文明的演进,除了外在地表现为物质财富的积累外,实质上则表现为社会的和谐和人的素质的提高。那种在实践中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换取物质生产进步,最终经济发展受到制约的教训;那种专力于资金、设备引进而疏于人文环境营造和人的素养提高,结果导致欲速不达的结局,都是需要引以为戒的。因此,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上,如果说物质生产、外在环境的改善是人的发展之“形”的话,那么,人的素质的提高,则是人的发展之“神”,“形神兼备”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的全面发展。无形而神无载,无神则形无帅。 保证 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是以人为本的保证。坚持以人为本,谋求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创造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环境。人们的经济、政治、文化环境,是人的发展的条件。“共产主义所造成的存在状况,正是这样一种现实基础,它使一切不依赖于个人而存在的状况不可能发生,因为这种存在状况只不过是各个人之间迄今为止的交往的产物”。正是为了这样一种“现实基础”,社会主义在其发展中,从巴黎公社、十月革命,到中国革命的胜利,虽历经坎坷,但目的就是一个,即改变阻碍人的平等权利的获得和人的价值实现的制度桎梏和社会条件。而当代中国社会正在进行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改革,也在于消除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制约人们平等发展,影响他们聪明才智发挥的种种消极因素,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因此,以人为本,就是要为促进每一个社会成员能够更为全面的发展创造条件。围绕这一目的,我们已经做了许多工作,但仍然需要付出长期而艰巨的努力。 目的 依靠人民群众,使最大多数的人成为社会发展成果的支配者与享用者,是以人为本的目的。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这种主体地位,一方面要求经济、社会的整个运行与发展,应当始终围绕人来展开,以人为本取代以物为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实现人与物的统一。另一方面,还必须把“一切为了人”的原则,建立在“一切依靠人”的基础上,既确立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一切为了人民群众利益的理念,也要具有一切依靠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推进改革与发展的力量源泉的方法。使人民群众能够平等、公正、有尊严地参与社会实践,支配他们的劳动成果。正是从这样的意义上,社会主义以革命的方式,摒弃了资本主义使劳动与劳动成果的获得相分离的状况,并且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通过不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达到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树立了中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理论;进一步阐明了把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进一步提炼和概括出深刻反映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深刻反映中华文化的精神实质、深刻反映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深刻反映当今时代和中国发展的客观要求的价值观念。如果说发展理念主要解决的是物质文明的问题,执政理念主要解决的是政治文明的问题,价值观念主要解决的是精神文明的问题的话,那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的确是我们全面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长远指导思想。

什么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什么意思

严格意义上说,以人为本2113是人力资源管理的范畴,建立健5261全人力资4102源管理机制才能真正做到以1653人为本。

以人为本管理的有那些内容?

以人为本的管理的基本思想就是人是管理中最基本的要素,人是能动的,与环境是一种交互作用:创造良好的环境可以促进人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是可以协调的,将企业变成一个学习型组织,可以使得员工实现自己目标,在此过程中,企业进一步了解员工使得企业目标更能体现员工利益和员工目标;以人为本的管理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人的发展是企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前提。

以人为本的管理有那些基本原则?
(1)重视人的需要;
(2)激励员工为主;
(3)培养员工;
(4)组织设计以人为中心。
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作为推动历史前进的主体, 不断满足人的多方面需要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

什么是以人为本:为什么要以人为本?

旧式的发展观,也可以2113说是以物为本的发展观5261。而新的发展观,是以4102人为本的。如果发展不是1653以人为本的,而是以物为本的,那么很可能,在片面追求人均GDP、人均收入的过程中,高楼大厦和高速公路的确是多了,但是人们并没有得到更高程度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如果发展不是以人为本的,而是以物为本的,那么很可能,一个社会与另一个社会之间、同一个社会内部,都会出现越来越严重的区域差距、贫富差距、经济与社会差距和城乡差距;如果发展不是以人为本的,而是以物为本的,那么很可能,生态、伦理、信任就都要么不被重视要么日益恶化。
而所谓“以人为本”,不只是以个人为出发点和归宿点,而且更是以人民整体(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因为人从一开始就是群居的动物;不只是以人的经济利益为目标,而且更是以人的社会生活质量和精神生活品质为目标,因为人从一开始就既是经济动物更是社会动物和精神动物;不只是以人的眼前利益为目标,而且更是以人类整体的长远利益为目标,因为从一开始,人类就是世代相传生生不息的;不只是以人自己的利益为目标,而且更是以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目标,因为从一开始人就是自然的一部分。以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为出发点,也就是要把人民群众当成发展的最终受益人、最终评判人,并随时随地倾听人民群众的声音,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
一个项目,一项工程,不论其论证多么完备、设计多么精巧、投入多么巨大,如果不能让人民群众参与、不能使广大人民群众受益,甚至听不到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不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和审视,那么,它就仍然是以物为本的,或者,充其量只是以少数人的特殊利益为本的;一个发现、一项发明,不论其在科学上多么重要,在历史上多么罕见,如果最终也不能为人民群众所掌握,而只是少数人以此高高在上的凭据和资格,也不能为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服务,而只是为少数人发家致富出力,那么,它就不是以人为本的,甚至也会遭到人民的唾弃;这就是为什么今天我们要把以人为本作为新的发展观的基础。这就是为什么提出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要寻求协调的发展、全面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
换句话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不只是因为历史地说,我们已经错过了通过拉开城乡差距、扩大地区不平衡、掠夺自然等换取人均GDP和人均收入增长的“机遇”;不只是因为现实地说,已不再允许我们大肆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也不再可能对外殖民、侵略甚至大规模移民,而更是因为,破坏生态和侵略他人的所谓“机遇”,实际上也在同等程度上破坏了自己的生存环境,在更深的意义上损害了自身的声誉和诚信。因此,从长远的眼光和整体角度看,城乡之间、经济———社会之间、区域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不协调不全面不可持续的“发展”,既是是非颠倒的,也是得不偿失的。
正是因为发展要以人为本,才会在新世纪到来的时候,把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作为基本的战略,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把“三农”问题做为重中之重,把健康作为衡量发展的基本尺度,把支援西部和振兴东北作为重大的部署,把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执政之基。
这样,我们在各种建筑、工程、桥梁、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在纷纷争相“腾飞”、“赶超”、“接轨”的浪潮之下,才不至于因小失大、见利忘义,广大民众本身也才不会沦为“流民”、“难民”,面对洪水滔滔、瘟疫肆虐、外来入侵、天下兴亡,人民才会“匹夫有责”,也才会自主、自信、自尊、自立、自强,立于不败之地。人,自主则不贪,自信则不迷,自尊则不卑,自立则不倒,自强则不败。否则,无论有多少收入、多少财产、多少金银财宝,也不管楼多高、路多宽、绿地多大、装修多豪华,都是外在的,挥之即去的,瞬间即逝的。
目前,胡总书记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并且,真正务实地落实“以人为本”,得到了全党全国人民的一致赞扬和认可,但是,我们也常常看到、听到,有些人对于“以人为本”的思想不以为然,或者不知所云,因此,准备写一些这方面的哲学文章,阐述一下“以人为本”的思想,并请大家多多指教!
  首先,我们都知道,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生活在一定社会的人,是人组成了社会,社会是由人构成的,所以,社会的物质构成基础,实际上就是每个实实在在的、单个的人。如此,我们便可晰得出这样的结论:既然社会是由人构造的,人是构成社会的基础,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一定影响着社会。再推而广之,任何社会,无论是剥削阶级的社会,还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社会,实际上都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是,剥削阶级的社会,虽然也提倡人本思想,但是,剥削阶级的思维,首先是站在剥削阶级的立场上,虚伪的、欺骗的语言诱导人民,从而,达到他们的所为“人本”思想,目的是维护其统治;特别是近代的资本主义社会,其产生出来的无论是“民主”、还是“自由”,都为剥削阶级服务的,只不过是一件漂亮的外衣,看起来华丽、诱人,但是实质仍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而已。而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提倡的“以人为本”,首先要求的是人民当家作主,人人真正实现物质、精神和政治上的平等,然后,无产阶级政权的一切行为,都是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基础,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所以,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社会的“以人为本”,完全不同于资产阶级专政的虚伪与欺骗,而是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它是以人民群众为基础,达到以服务于人民群众的目的。
  其次,“以人为本”,实际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在谈论社会地时候,已经详尽地向我们阐述了人和社会、人类社会的必然规律,并指出了人类社会的必然趋势是共产主义社会,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同时,马克思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和最关键因素,马克思告诉我们,人民是社会的创造者和推动者。那么,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必然要依靠广大的人民群众,以人民群众为基础,为人民群众服务,即胡总书记提出的“以人为本”,这实际上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
  最后,“以人为本”,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她的目的就是为了消灭阶级剥削和压迫,解放全人类,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中说“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既要求全党同志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际上已经阐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即中国共产党要以人民为基础,而且,一切主张、行为都是为人民服务,实实在在地“以人为本”,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所以,我们以为,胡总书记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思想,符合人类社会的客观要求,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符合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要求,是马克思主义者关于人和社会的正确认识,是完全科学的!

什么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什么意思?

以人为本:指经2113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以实现人5261的全面发展为目标4102,把人民的利益作为1653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方面需求,切实保障其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过去的发展观认为,发展就是经济的快速运行,就是国内生产总值(GDP)的高速增长,它忽视甚至损害人民群众的需要和利益。

这种发展观“见物不见人”,其实质是一种“以物为本”的思想,它和以人为本所代表的是两种不同的发展观。


扩展资料:

以人为本的根本目的:

以人为本,不仅主张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回答了为什么发展、发展“为了谁”的问题;而且主张人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回答了怎样发展、发展“依靠谁”的问题。

“为了谁”和“依靠谁”是分不开的。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发展的根本动力,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二者的统一构成以人为本的完整内容。

只讲根本目的,不讲根本动力,或者只讲根本动力,不讲根本目的,都不符合唯物史观。毛泽东同志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

同时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胡锦涛同志说,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试金石。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以人为本


什么是以人为本:什么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科学2113发展观的核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5261全心全意为人民4102服务的根本宗旨。1653过去的发展观认为,发展就是经济的快速运行,就是国内生产总值(GDP)的高速增长,它忽视甚至损害人民群众的需要和利益。

这种发展观“见物不见人”,其实质是一种“以物为本”的思想,它和以人为本所代表的是两种不同的发展观。

基本原则:

1、重视人的需要;

2、鼓励员工为主;

3、培养员工;

4、组织设计以人为中心。


扩展资料

以人为本的管理主要包括如下一些机制:

1、激励机制。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管理者应能找准员工的真正需要,并将满足员工需要的措施与组织目标的实现有效的结合起来。

2、压力机制。包括竞争压力和目标责任压力。竞争经常使人面临挑战,使人有一种危机感;正是这种危机感和挑战,会使人产生一种拼搏向前的力量。目标责任制在于使人有明确的奋斗方向和责任,迫使人去努力履行自己的职责。

3、约束机制。包括制度规范和伦理道德规范。制度是一种有形的约束,伦理道德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制度指企业的法规使人的行为有所遵循,使人知道应当做什么,如何去做并怎样做对。是一种强制约束。伦理道德是自我约束和社会舆论约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以人为本

什么是以人为本:什么叫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直接解释是2113以人为“根本"。严格意义上说,以5261人为本是人力资源管理的范畴,4102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1653

以人为本的管理应该是什么样的?

“以人为本”的管理,指在管理过程中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围绕着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展开的,以实现人与企业共同发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其具有下列几个特点:
(1)以人为本的管理主要是指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的指导思想。
(2)以人为本的管理活动围绕着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来展开。
(3)以人为本的管理致力于人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以人为本管理的重要性在于它是提高企业知识生产力的重要条件。企业的知识生产力指企业利用其知识资源创造财富的能力,是适应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基本管理方式,是建立企业中人与其他要素良好关系的必要条件,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石。

以人为本管理的有那些内容?

以人为本的管理的基本思想就是人是管理中最基本的要素,人是能动的,与环境是一种交互作用:创造良好的环境可以促进人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是可以协调的,将企业变成一个学习型组织,可以使得员工实现自己目标,在此过程中,企业进一步了解员工使得企业目标更能体现员工利益和员工目标;以人为本的管理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人的发展是企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前提。

以人为本的管理有那些基本原则?
(1)重视人的需要;
(2)激励员工为主;
(3)培养员工;
(4)组织设计以人为中心。

什么是以人为本:什么是以人为本的管理

严格意义上2113说,以人为本是人力资源5261管理4102的范畴,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才能真正做到以人1653为本。

“以人为本”的管理,指在管理过程中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围绕着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展开的,以实现人与企业共同发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其具有下列几个特点:

    以人为本的管理主要是指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的指导思想。

    以人为本的管理活动围绕着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来展开。

    以人为本的管理致力于人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什么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什么意思

严格意义上说2113,以人为本是人力资5261源管理的范畴,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4102理机制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管理的有那些内容?

以人为本的管理的基本思想就是人是管理中最基本的要素,人是能动的,与环境是一种交互作用:创造良好的环境可以促进人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是可以协调的,将企业变成一个学习型组织,可以使得员工实现自己目标,在此过程中,企业进一步了解员工使得企业目标更能体现员工利益和员工目标;以人为本的管理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人的发展是企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前提。

以人为本的管理有那些基本原则?
(1)重视人的需要;
(2)激励员工为主;
(3)培养员工;
(4)组织设计以人为中心。
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作为推动历史前进的主体, 不断满足人的多方面需要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以1653人为本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

什么是以人为本:什么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人为2113本”的教育理念即重视人5261,理解人,尊重4102人,爱护人,提升和发展人的自身价值的理1653念。

21世纪的今天,社会已经由重视科学技术为主发展到以人为本的时代,教育作为培养和造就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以促进社会发展和完善的崇高事业,自然应当全面体现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

因此,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把重视人,理解人,尊重人,爱护人,提升和发展人的精神贯注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全方位,它更贯注人的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更注重开发和挖掘人自身的禀赋和潜能。

更重视人自身的价值及其实现,并致力于培养人的自尊、自信、自爱、自立、自强意识,不断提升人们的精神文化品味和生活质量,从而不断提高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促进人自身的发展与完善。

扩展资料

教育理念事关学生的健康成长,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与发展。它应该而且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即以学生的根本利益为价值诉求,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从而为实现高等教育的价值目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进入21世纪,我国已经跨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从“以人为本”的视角去深化对师德建设的认识,拓展师德建设的内涵更符合新时代的要求。其主要内涵体现为:

1、“以人为本”首先要以“学生”为本。

教育工作的本质是培育人才,育人是学校各项任务的核心,也是教师最重要的职责。

过去的中国一直是强调“师道尊严”的国家,我们往往将本来对“师道”的尊重片面理解成了师生之间服从与被服从的等级关系,教师的“尊严”、“权威”至上。

而老师、学生、家长、社会都曾经一致认可这一不平等的师生关系。其结果往往是使得教育在许多方面成为一种压抑人的全面发展和创造精神的活动。

因此,形成民主、平等和人道的师生关系实质上可以看作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学生”为本,建设新型的师生关系是现代教育的根本要求,是师德建设的核心内涵。

与此同时,以“学生”为本也绝对不是“儿童中心主义”。教师对学生的爱和尊重,要体现在对学生的培养教育上。可以反对体罚学生,但决不是要放松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与管理以及无条件放弃对学生必要的教育性惩处;可以反对强制灌输教育,但也决不能演变成对学生思想教育的放任自流。

2、“以人为本”也要以“教师”为本。

师德建设上的以“教师”为本,意味着教师应当自爱、自尊、自重、自律。但教师在塑造自身高尚品格与情操的同时,又应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爱。让人民教师很好地展示“德福一致”的道德律,展示积极和优雅的道德人生。让道德生活的美好、道德智慧的绚丽去以身立教。

不应当脱离教师的职业和从事这一光荣职业者生活的幸福去片面地理解师德。教师应当在完成崇高使命的愉悦中升华道德;教师也应当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自觉意识,做积极师德的践行者

3、“以人为本”,特别要求注重学术与学风建设。

大学既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又是科学研究的基地,注重学术与学风建设是影响大学以及整个高等教育发展进步的核心问题。而当前受市场经济中的一些负面影响,高等教育的某些方面已经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道德失范现象。

一些学校在管理理念和制度上出现了偏差;一些教师忘记了学术至上、真理神圣的真谛。这种制度的缺陷和心态的浮躁催生了学术泡沫与腐败,健康进步的大学精神面临严峻考验。这些,都对师德建设造成严重影响。

“以人为本”的师德对学校要求的,是要营造“严谨笃学”氛围,注重学术与学风建设。为此,要让严谨、科学、进步的学风成为学校的主流,让教育成为社会大众敬重与向往的事业。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全面理解“以人为本”的师德内涵

什么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什么意思?

这应该是最初“以2113人为本”概念的提出。5261
先秦思想家墨子提4102出的“尚贤使能”更是直指“人1653本管理”的实质“能本管理”。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以人为本,首先要爱民,《管子·牧民》曰:”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顺民心,才能发挥人民的积极性。就是告戒君王人民对国家的总要性!
 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给给分分……

查看全部
收到8214个赞